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5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生态破坏 的原始碼
←
生态破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生态破坏</big>''' |- |<center><img src=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568/212.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9140 来自 澎湃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生态破坏 现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原因: 乱捕滥猎、毁林造田等 |} '''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土地荒漠化(即土地退化,包括[[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此外还有水体的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9140 祁连山局部破坏已不可逆:过度采矿放牧,环保部将约谈张掖市]澎湃</ref> == 原因 == '''乱捕滥猎''' 过度采挖珍稀动植物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甚至是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对许多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野人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的[[人参]]产地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野人参了。我国许多[[中草药]],一旦被证实对某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很快被采挖一空。[[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物种不可能退化成过去的物种,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据国际捕鲸协会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6万头鲸被杀(平均每小时3头),其中[[俄罗斯]]和[[日本]]的捕鲸数占总捕鲸数的95%。例如[[蓝鲸]],是从古至今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在半个世纪前还有30万头之多,今天只剩下了大约2000头;[[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大幅度上升,甚至比[[黄金]]还贵,捕杀犀牛的行为加剧,致使[[黑犀牛]]的数量已锐减了90%,处于灭绝的边缘。 据估计,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到2000年,[[地球]]物种的15%-20%将会消失,人为因素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近2000年来,已知有139种鸟类、110种哺乳动物绝灭了,其中近1/3的物种是在近几十年中消失的。还有600多种大型动物面临绝灭的危险。在我国,大约有39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在整个[[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森林]]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核心作用,它的分布最广、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生物生产力也最高。森林和环境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不但推动了自身的生长、繁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稳态息息相关。 可是,人类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想的指引下,对森林进行收割式的采伐。据估计,原来地球上森林面积有76亿hm2,森林覆盖率为60%。世界上共有林地38.26亿hm,占陆地总面积的28.5%。开发较晚的大陆如北美,当第一批殖民地到达时,美国的[[大西洋]]沿岸至[[密西西比河]]之间约有17亿hm森林,只剩下0.1亿hm。 南美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木材蓄积量占世界总量的45%。然而,自60年代开始,这片森林就被大规模砍伐。仅1966年-1975年,就毁掉森林1100多万hm。这片森林大部分处于巴西境内,大肆毁坏亚马逊林区的后果,使巴西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从80%迅速减少至40%。如果大规模的毁林不加制止,在30年后,亚马逊地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地带之一。过度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作为生产者,为草原上动物的存活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也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类只顾眼前的利益,只求畜牧业的发展,不管草场的承载力,致使草的利用速度大大超过了更新速度,草原生态系统渐渐地衰弱、瓦解,变成了荒漠、沙地。 我国天然草场约50亿亩,其中,荒漠和荒漠化草原草场为9亿亩,高寒草场20亿亩,这些草场的产草量很低,需要60-70亩,甚至上百亩才能牧养一只羊。剩下的20多亿亩草场,由干放牧不合理,已有1/3退化和沙化,还约有10亿亩草场因缺水而难于利用。森林和草原是初级生产的承担者,森林、草原的破坏,不仅减少了固定太阳辐射的总能量,也使异养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以致它们大量逃亡,生命力弱的物种便会灭绝。 '''毁林造田''' 过度垦荒,围湖造田 人口的飞速增长,使粮食短缺成为日益显著的难题。因此,人类大规模地毁林、毁草造田。然而,不合理地开荒、耕作,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荒漠化、风沙肆虐。恩格斯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我国的榆林地区解放前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肥嫩的草场,但是由于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就由沙漠生态系统代替了森林生态系统,沙漠淹没了榆林,榆林只得向南搬迁,榆林已经是第三次南迁了。 '''不合理地引进物种''' 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选择、淘汰、竞争和适应,形成了与其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侵入另一个生态系统之后,侵入者既有可能夭折,也有可能在没有天敌制约的环境里迅速繁殖,使被侵入的生态系统失去稳态而解体。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有沙漠、高山、大海的阻挡,生物很难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去。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迁移比过去要容易得多,由此酿成的生物灾害在地球上也屡见不鲜。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859年,有个好事者从英国带了24只家兔放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中。后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兔笼,幸存的家兔窜入田野。偏巧,澳洲温和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青草十分适合这些兔子生存,特别是澳洲没有高等食肉动物,家兔基本上没有天敌,于是这些幸存者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澳大利亚有野生兔子40亿只,它们与绵羊争饲料,严重地破坏了[[草原]],给澳大利亚畜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上述生物入侵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后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稳态,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或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几十个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 恶化 == 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量。 当前,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以煤炭为基本能源的大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5%以上。各种预测都认为,这种能源结构至少将维持60年左右,原因是我国油气贮量有限,而水电核电价格相对较昂贵。 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并不仅仅如此。它也已经和正在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能源(主要是占总量80%的化石能源)的利用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初期,能源的使用量及范围有限,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不发达,对环境的损害较小。又由于环境的恶化是积累性的,只有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察觉到它的明显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类的特别注意,因此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然而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甚至几百亿吨的CO2粉尘及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排放物都主要与能源的利用有关。它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由于CO2等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SO2等排放量增加,酸雨越来越严重,使生态遭破坏,农业减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破坏,加之大量粉尘的排放,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必须指出,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利用当时世界上廉价的资源(包括能源),不顾后果地向环境疯狂索取,并排放大量污染物积累的结果。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CO2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其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4,他们对世界环境的恶化应负主要责任。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面临以下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意味着比较低的能源效率;另一个所面临的就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技术工艺落后,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排入大气的烟尘90%的SO2和85%的CO2均来自燃煤。因此,煤炭直接燃烧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能源的利用,使人类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但却逐渐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谋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这一矛盾。 ==未来 == 1986年12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征询16位世界著名思想家关于21世纪议事日程的看法时,被采访的大多数人指出:世界环境退化的严重性仅次于核毁灭的威胁。 1987年初欧洲环境年活动发表了《关于欧洲环境状况的报告》,把生态变坏和环境污染称为"人类缓慢的死亡"。 1988年初到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中国]]、印度、日本、[[阿根廷]]、西德等15个国家进行了环境意识的民意测验。每个国家有400~1200多各部、机构不同层次的人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国家对环境问题都表现出深切的关注。他们认为,"当前没有什么比环境现状更令人触目惊心的了"。 我国的被调查者对国内的环境状况的评价是15个国家中最差的,其中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饮用水源的污染以及大量农田被侵蚀。 印度被调查者在"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较大的健康危险与较低的生活水平和较小的健康危险"之间,77%的印度人选择后者,20%的人选择前者。 日本被调查者认为,必须提高对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它比温饱问题重要得多。如果整个世界不立即控制环境恶化,土地将变成沙漠,海洋将会淹没陆地,人类无法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 英国《每日电讯报》1988年11月15日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据1992年11月份《参考消息》载:全世界1525位专家(其中9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呼吁全人类要救救地球,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世界各国许多环境学家和伦理学家都发出了"我们自己不要灭自己的种"的警告。正如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所说:冷战已经结束,环境问题一跃而成为世界问题的榜首。 == 参考来源 ==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返回「
生态破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