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生地 的原始碼
←
生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生地</big> ''' |- | [[File:生地.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254/20170823163705-1790883808_jpg_500_752_65339.jpg/0 原圖鏈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2769274&lemmaId=176313&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254%2F20170823163705-1790883808_jpg_500_752_65339.jpg%2F0&type=1#simple_0 生地]]]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生地 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别称:生地黄 界属:植物界、地黄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科:玄参目、玄参科 分布区域: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 |} '''生地'''(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别名[[生地黄]]、[[地随]]、原生地等,属于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主产于河南,是常见的[[中草药材之一]]。 ==简介== 生地,味苦甘,气寒,沉也,阴也。入手少阴及手太阴。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亦君药也。其功专于凉血止血,又善疗金疮,安胎气,通经,止漏崩,俱有神功。但性寒,脾胃冷者不宜多用。夫生地既善凉血,热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为君,而加入荆芥以归其经,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路,又何热之不除而血之不止哉。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频用,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当血之来也,其势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凉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温补之剂,不当仍以生地再进也。今人不知其故,惊生地止血之神,视为灵丹妙药,日日煎服,久则脾胃太凉,必至泄泻,元气困顿,而血又重来。不悟生地用多,反疑生地用少,仍然更进,且有增其分两,至死而不悟者,亦可悲也夫。 或问生地与熟地同是一物,[[而寒温各别]],入汤煎服,非生地变为熟地耶?曰∶生地不先制为熟,则味苦,苦则凉。生地已制为熟,则味甘,甘则温,何可同日而语。譬如一人,先未陶淑,其性刚,后加涵养,其性柔,生熟地何独不然。 或问生地凉血以止血,是生地实救死妙药也。吾见世人服生地以止血,不敢再用,改用他药,而仍然吐血,一服生地而血又即止,安在生地之不宜久服乎?曰∶服生地止血之后,改用他药,而仍吐血者,非不用生地之故,乃改用他药。不得其宜之故耳。夫止血之后,不可不补血,然而补血实难。补血之药,未有不温者,而吐血之后,又最忌温,恐温热之性引沸其血也。补血之药,又未有不动者,而吐血之后,又最忌动,恐浮动之气又催迫其血也。然则用生地止血,当用何药以善其后乎?六味地黄汤加五味、麦冬,则平而不热,静而不动,服之则水升火降,永无再犯之忧,又安在生地之必宜服哉。 或疑生地虽凉,要亦不甚,[[以治虚热之病]],似应相宜,何禁用甚严也?不知生地之凉,不特沁入于胃,且沁入于脾,不特沁入于脾,又沁入于肾。故久服则脾肾俱伤,往往致大瘕之泻,不可不慎用也。 或疑生地止血甚神,而泻中有补,似亦与元参之类可齐驱而并驾也。然而元参尚可重用,而生地断宜轻用也。盖生地沉阴之性,凉血是其所长,退火是其所短,不比元参既退浮游之火,而又滋枯涸之水也。生地凉血,则血虽止而不行。生地不能退火,则火欲炎而难静,久则火上腾而血亦随沸矣。 或疑生地寒凉,可以止血,以血得寒而止乎。抑血得补而止乎?夫生地凉中有补,血得凉而止,亦得补而止也。盖血非凉则无以遏其上炎之势,非补亦无以投其既济之欢,故生地止血建功实神者,正以凉中有补也。 或疑生地清肺肝之热,肺肝俱属阴,补阴即不能奏功之速,自宜久服之为得,安在生地只可暂用而不可常服耶?曰∶生地清肺肝之热,亦只清一时之热耳。肺肝之火,初起多实,久病多虚。生地清初起之热,则热变为寒;清久病之热,则热愈增热。盖实火得寒而势解,虚火得寒而焰起也。故生地只可一时暂用,而断断不可长用耳。<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bencaoxinbian/624-14-7.html 生地],中医世家</ref> ==生地与熟地的区别== [[两者有区别]]。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11月采集,[[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 生地制成熟地后,药性由寒变微温,其功能也发生变化,成为补血药。<ref>[https://wenda.so.com/q/1378660419069561?src=150&q=%E7%94%9F%E5%9C%B0 生地和熟地有什么区别?],360问答,2013.09.08</ref> ==形态特征== [[生地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生地的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多少弓曲,外面紫红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 ==分布范围==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生长于海拔50-1100米的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药用价值== '''别名''':生地黄。 '''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产于河南省、温县、博爱、怀庆、武陟、孟县等地。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块状或长条形,纹锤形,全体扭曲皱缩,大小不一,直径1~5厘米,长5~15厘米。每支重量10~125克。表面灰棕色,多皱褶及沟纹,粗糙。质地致密,断面紫黑色或乌黑色,油润有光亮。气微 香,味微苦甜。 [[以肥大]],[[质致密沉重]],[[断面油润]],[[紫黑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量地黄素、梓醇、多种氨基酸等。 '''功效与作用''': 1、止血:动物实验证实,生地的提取物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可见中医在止血方剂内应用生地是有根据的。 2、强心、利尿:对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较显著,主要作用于心肌。由于有强心、利尿作用,故有助于解热。 3、降血糖:作用显著,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也能使正常家免的血糖量下降。 '''炮制''':1切片;2炒炭。(炒至起鼓枯松)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滋阴、凉血。 '''主治''':阴虚发热,热病伤阴,烦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的,可用生地配玄参、麦冬等清热,方如增液汤。所谓增液,并不是真正能够增加体液,只不过是通过清热而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譬如釜底抽 薪,去掉了热源,水分蒸发自然减少。 2、用于治疗血热而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茅根、芦根;治尿血,则配木通、车前子;治痔疮出血,可配槐角、地榆,方如凉血地黄汤。但如血证因阳虚、气虚引起,或因出血两致阳虚、气虚,则不宜用生地。 3、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在养阴清热方剂内,生地常不可少。一般配鳖甲、地骨皮、知母等。治疗阴虚所致喉痛(慢性咽炎),可用生地配甘草、薄荷、山豆根等。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可用 生地60g煎水饮,或加瘦猪肉60~120g同煮汤服。 4、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皮癣等)。配蒺藜、白鲜皮、防风等,方如生地消风饮;或单用生地,每日90g,煎成300毫升,分1~2次服完。如为“血热”所致的疮疤, 则用生地30g,夏枯草15g,水煎服。 5、用于治疗糖尿病。以生地配天冬、杞子等为基本药,再随证加减。 6、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显性关节炎。用干生地每日90g加水600~800毫升,煮沸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毫升,分1~2服完。可使疼痛减轻、肿胀消退。 '''使用注意''': 1、生地性凉,用于清热凉血;熟地性温,用于补血滋阴;故虚寒者用熟地不用生地,有熟者用生地不用熟地。当清热而又要照顾体虚时,可生、熟地并用,方如百合固金汤(治肺痨咳血)、当归六黄汤 (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治阴虚发热盗汗,唇燥心烦)。 2、生地多服会影响消化功能,为防其腻滞,可酌加枳壳或砂仁。对少数有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的患者,要用间歇用药法,以减少副反应。 3、气血虚弱的孕妇,或胃肠虚弱、大便稀烂者,不要用生地。 '''用量''':9~30g '''处方举例''': 1、增液汤(《温病条辩》):生地24g,玄参30g,麦冬24g,水煎服。 2、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生地18g,当归7g,赤芍9g,黄连3g,枳壳3g,黄芩4.5g,槐角9g,地榆12g,荆芥6g,升麻3g,天花粉12g,生甘草3g水煎服。 3、生地消风饮:生地18g,川芎3g,大风艾9g,白鲜皮12g,蒺藜12g,防风9g,水煎服。 4、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生地9g,熟地9g,玄参15g,麦冬9g,当归9g,白芍9g,川贝9g,桔梗6g,百合24g,甘草6g,水煎服。 5、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生地15g,熟地15g,黄连6g,黄芩9g,黄柏6g,黄芪18g,当归6g,水煎服。<ref>[https://www.daquan.com/post/2153.html 生地图片_生地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大全,2014-03-27</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生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