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02.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瓶中梅·明窗净棐几 的原始碼
←
瓶中梅·明窗净棐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ales.mafengwo.net/mfs/s18/M00/48/A0/CoUBYGCbcwGAAmo4AABfSis_udY72.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440x26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440x260%2Fquality%2F1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www-monitor.mafengwo.cn/sales/8942111.html 来自 马蜂窝网 的图片]</small> |} 《'''瓶中梅·明窗净棐几'''》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之一。 [[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如《[[襄邑道中]]》写春日乘船而游,表现对风光的流连和对现实的冷漠,然而文字明快,情真意切。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类似于这样的诗。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特别是由陈留至[[临安]]走了三年多,一个读书人既无宽裕的资费又无别人照料,其艰辛之状可想而知。然而这一趟长途跋涉却对他的[[思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跃,也是他的诗词创作的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痛恨于金兵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慨叹时势。如《[[伤春]]》、《[[居夷行]]》、《次韵尹潜感怀》等,都属于这类作品<ref>[https://www.slkj.org/a/chenyuyi.html 陈与义],古诗词名句</ref>。 <center>瓶中梅·明窗净棐几</center> {{Cquote| 明窗净棐几,玉立耿无邻。 红绿两重衿,殷勤满面春。 曾为庾岭客,本是洛阳人。 老我何颜貌,东风处处新。 |[南宋]陈与义}} ==史籍记载== 《[[宋史]]》 卷四四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陈与义传 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今[[河南]][[开封]]),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年)夏,至行在。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ref>[http://xh.5156edu.com/html5/18180.html 知制诰],在线汉语字典</ref>。 七年(1137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与义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 ==视频== ===<center> 瓶中梅·明窗净棐几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陈与义《伤春》诵读教学版</center> <center>{{#iDisplay:x08910lq5k0|560|390|qq}}</center> <center>小宝宝背古诗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center> <center>{{#iDisplay:l3218y50im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瓶中梅·明窗净棐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