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54.1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琉璃渠村 的原始碼
←
琉璃渠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琉璃渠村.jpg|thumb|right| [https://dimg04.c-ctrip.com/images/100n0d0000006ssv6491C_C_1600_12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1488051-503829216.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琉璃渠村]],原名“琉璃局”村,[[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京西龙泉镇域北部,背靠[[九龙山]],面临[[永定河]],依山傍水。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 琉璃渠村整体格局清晰,平面呈扇形分布于永定河左岸的冲积平原上。同大多数传统聚落一样,古村整体空间格局并非依照严谨的棋盘状网格,而是依赖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方式,进而形成以西山古道、后街及妙峰山新南道为骨架,以南北向辅路为分支的网状布局。村落各街巷的组团中既有规模宏大的邓氏宅院、琉璃厂商宅院等院落群,也有小巧精致的李氏宅院和三官阁过街楼。琉璃渠村以烧制皇家琉璃闻名,其琉璃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12月17日,琉璃渠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中文名:琉璃渠村 村落属性:行政村 所属政区: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 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主要产业:琉璃制作 主要景点:过街楼、关帝庙、万缘同善茶棚、琉璃厂商宅院 保护级别: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批准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 批准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村落历史== 琉璃渠在隋唐时期可能已经形成,因为在隋朝时,与琉璃渠村隔河相望的三家店已经成为永定河畔一处重要的水运码头。这时的村名无据可查,只有来自民间的传说。 “刘家的山,李家的川,老杨家来了占半边”。因此刘、李二姓可能是当地最早的居民,据说最初的村名为“刘李居”。 辽代以后,琉璃渠村开始有琉璃制造业。 元代中统四年(1263年),宫殿府在该村设琉璃局管辖南、北窑厂置大使副大使各一名,监烧琉璃。 明代《宛署杂记》是最早记载“琉璃局”村名的史料。 明代[[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京城修缮工程倍增,该村先后在村北及后街西建青活砖瓦窑厂两处。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王朝定都伊始,紫禁城逐步大修,琉璃渠村迎来清王朝生产琉璃烧造业的首次高峰,按新规定所产瓦件背后须用满汉合璧的方式打上落款。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北京城内正阳门外琉璃厂迁至琉璃局,琉璃窑厂实行“官管民办”之政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宛平县志》将琉璃局村归属“捕衙南乡”管辖。 清[[光绪]]六年(1880年),永定河泛滥,朝廷委派官员治理永定河河道,在琉璃局村修建了一条大灌渠,因为“局”、“渠”谐音,琉璃局逐渐也被称作“琉璃渠”。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琉璃窑归属“工商部”管辖。 民国十七年(1929年),《北平特别市区域略图》以“琉璃渠”标记该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该村正式定名为“琉璃渠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琉璃渠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北部,距北京市区25公里<ref>[http://josette.blog.sohu.com/154158881.html 北京周边古村] </ref> ,地处古西山大道的入山口,隔永定河与北京京西门户三家店遥遥相望,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琉璃渠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临[[太行山]]余脉——九龙山,东临永定河,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处在永定河出山口的冲积平原上,既是永定河冲积扇的顶点,也是山区与平原的交接部分,其山势平缓绵延,坡度小、土层厚、土质肥沃,适于农耕,便于灌溉。 ===气候=== 琉璃渠村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村落北侧的北天岭、西北的落坡岭、西侧的丑儿岭共同形成“察砂”之势,起到了收气挡风的目的。 ===土壤矿产==== 琉璃渠村西南部为山地淋溶褐土,东北为碳酸盐褐土,周边有丰富的页岩、叶腊石等矿产资源。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琉璃渠村位于古西山大道的入山口,地处京西九龙山北麓的洪积阶段。村东有谷水码头联系两岸,村落东靠晋家沟,西临丑儿岭,南临九龙山,北靠龙泉务,是水路、陆路、铁路的交汇地带,交通便利。此外,村东与永定河有一段距离,既滨水景佳,又能防洪。 村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既是永定河冲积扇的顶点,也是山区与平原的交接部分,其山势平缓绵延,坡度小、土层厚、土质肥沃,适于农耕,便于灌溉。该地区此类山林既能保持水土、绿化居所,又能避免山体滑坡等自然灾难。此外,村东有永定河蜿蜒穿过,既可美化环境,保持适宜湿度,为村民提供生活饮用、琉璃生产的水源,又满足了当地人聚财之意——“水流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从而形成宜居的“观水”之势。 ===空间布局=== 琉璃渠村整体格局清晰,平面呈扇形分布于永定河左岸的冲积平原上。同大多数传统聚落一样,古村整体空间格局并非依照严谨的棋盘状网格,而是依赖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方式,进而形成以西山古道、后街及妙峰山新南道为骨架,以南北向辅路为分支的网状布局。村落各街巷的组团中既有规模宏大的邓氏宅院、琉璃厂商宅院等院落群,也有小巧精致的李氏宅院和三官阁过街楼。 琉璃渠村虽三面临山,但其建筑大部分位于平地,总体建筑布局高差变化小,多为一层高的合院,只有北部和南部有少量宅院依山而建,沿山势向海拔高处错落地分布。横向沿前街与后街这两条对内主干道,居址高度自东向西沿缓坡起升,而东侧入口处的过街楼、西侧的关帝庙和北侧的万缘茶棚在村落整体布局中起到了限定边界与划分空间领域的作用。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琉璃渠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2000人,常住人口4000人。 ===经济===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琉璃渠村村集体年收入为31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为9412元。 ==主要景点== ===过街楼=== 琉璃渠村过街楼在门头沟区永定河边琉璃渠村东口,俗称灯阁,亦称三官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创建,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重修,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过街楼下部为城台状,由砖石砌成。东额"带河",西额"砺山",皆是琉璃烧制。城台券洞上有殿堂3间,东向,建筑精良,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均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前后栏墙由六角形几何图纹"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琉璃饰件皆为本地烧制,是北京地区琉璃烧造业历史悠久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琉璃厂商宅院=== 琉璃厂商宅院是清代的建筑。两进四合院,坐北朝南,房屋由回廊相连,大门面阔,进深一间,门楼砖雕精美。前院倒座房三间,硬山清水脊。耳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二间,硬山元宝顶,石望板。后院东西厢房各三间,硬山元宝顶,板瓦合瓦,前后均有回廊。正房三间,两侧配房各二间,硬山大脊,戗檐砖雕精美,五级垂带踏步。清代乾隆年间,皇家御用琉璃厂迁到琉璃渠村,由工部派员主持烧造。京城的重要建筑,尤其是故宫、皇陵、园林等重要皇家建筑使用的琉璃饰件,基本都由琉璃渠窑烧制。也正因此,当时工部在琉璃渠窑的督烧机构建造了这个宅院。 1985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琉璃厂商宅院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琉璃渠村关帝庙和过街楼遥遥相对,在琉璃渠村的西口,紧邻古道,俗称老爷庙。关帝庙建于明代,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坐西朝东,有正殿三间,硬山大脊,琉璃瓦顶,排山勾滴,垂脊有小兽,前出廊,双层檐椽,梁枋上绘旋子彩画。正殿前有垂带八级踏步。大殿两侧耳房各一间,元宝顶,五级踏步。两厢配殿各三间,硬山元宝顶,五级踏步。 关帝庙内原来供奉关帝像,殿内琉璃须弥座,龛台造型精美,两侧的琉璃台上有周仓、关平的立像。庙前有明、清碑刻六块,记述历代重修经过及捐资人姓名,并有修建庙前石桥、戏楼的记载。 1985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关帝庙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万缘同善茶棚=== 万缘同善茶棚在村北,是通往妙峰山香道上最大的茶棚。庙会期间在香道中修建的为香客提供沿途休息和饮食的场所。万缘同善茶棚是一座古庙宇式建筑,面向大道,背靠青山,茶棚建造精良,殿院宽敞,有正殿六间,正殿勾连搭式,前为卷棚顶,后为硬山大脊,上覆绿琉璃瓦,排山勾滴,勾头滴水,墙体磨砖对缝,墀头为黄琉璃饰件。两厢配殿各5间,正殿与配殿均建在石基之上。院内方砖铺地,院前部为柏木乌头门和木栅栏。 茶棚门外两侧墙壁上镶有五彩琉璃构件,题有“万古长青”四个大字。棚院四周环以红墙。茶棚院内外有古井一口,旁置大石槽,石槽侧面刻有“万缘同善茶棚”字样。石槽原是贮水饮畜之用。 清代乾隆年间,琉璃局窑商赵姓修整了村北至野溪渡口道路,开通妙峰山进香新南道,为方便更多香客走新南道以便经过琉璃窑厂,又在赵家庙院中设置茶棚,并添设了车马大院。光绪年间,这里又经重修。香客和游人从城里到妙峰山进香,将车、马存放此处,在这里换乘轿子朝顶。 1985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万缘同善茶棚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琉璃渠村赵家最著名的当属赵邦庆。他从清康熙晚期到乾隆中期为琉璃渠村官窑琉璃窑南厂主事之一,兼任京西一带煤窑业民间行会的理事。清乾隆年间,大戏楼因年久失修而破损,琉璃窑厂主赵邦庆倡议重修,并带头捐资,碑文有载。清乾隆年间,赵邦庆在村北小井沟修建了一座家庙,名为观音院。 赵春宜,字“花农”,清代琉璃渠村官琉璃窑厂最后一位窑主。在他任职之际,已是清末,他尽心竭力完成了天坛、紫禁城外和太和门、颐和园等皇家建筑所用琉璃制品的制造任务。他倡导和资助重修扩建了万缘同善茶棚和三家店村内的山西会议会馆,他还担任了山西会馆理事。多次出资捐助京西地区十三档民间花会去涿州进香走会。 李春芳(1917年—1945年)是琉璃渠村较早参加中国八路军部队的村民,曾担任八路军部队班长、排长、连长,四十四旅特务连连长等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在河北省涿鹿县与日军战斗中,他为了周边战友的生命安全,奋不顾身扑向瞬间炸响的手榴弹,用一人的身躯挽救了多名战友的生命。 杨凤翔(1905年—1987年)自幼在其三祖父杨立滨的熏陶下读书学医,成年后在琉璃渠村开保元堂药铺行医,有得到叔父杨玉瑫老中医指教,医道见长。对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能灵活辩证。1953年,经考试合格领取政府颁发行医执照,与陈大启、邵子辰、等人成立了龙泉雾、琉璃渠村的联合诊所。他与同行研制的“肥儿散方”深受欢迎,应用至今。其业绩在1995年编印的《门头沟卫生志》一书有载。 武文志(1909年—198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筑琉璃制造业最早的顶级(八级)技师之一,20世纪70年代退休后,又受聘于故宫博物院北窑厂任技术厂长。在他任琉璃瓦厂技师期间,国家级大型建筑所用琉璃制品多半由他设计、画样、预算和技术安装,故宫博物院历次翻建维修工程,所用各种琉璃制品的制作和安装预算大部分出自他手。 ===节庆活动=== 琉璃渠村西的山上原来建有老君堂,供奉琉璃业祖师爷太上老君。十五是太上老君的生日,也是琉璃业祭祀祖师爷的日子,这一天禁忌屠宰,因而祭祀所用的三性祭品要提前准备好。这一天上午,窑主和工人齐聚老君堂庙中,净手焚香,献上三牲供品,磕头叩拜,宣读祭文大表,颂扬祖师爷的功德,祈求炉火旺盛,行业兴旺发达,财源广进,工作顺利,人口平安。除了在祖师爷生日的“大祭”之外,在平时也有祭祀,例如在琉璃窑装窑和闭窑撤火的时候,要在窑前点上三炷香,祈求祖师爷太上老君保佑,烧窑顺利,不出废品。 ===非遗项目=== ====琉璃烧制技艺==== 琉璃系低温铅釉陶的习称,是一种常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琉璃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琉璃建筑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琉璃渠村的琉璃烧造技艺系由山西省榆次县赵姓琉璃世家传入北京,窑场按清代工部规制烧造琉璃,这一规制一直被视为标准官式烧制法。一件琉璃制品一般要花费十多天时间,经过二十多道程序才能烧制完成。首先需选用钳子土,经过粉碎、筛选、淘洗、炼泥成型,晾干后入窑烧胎,俗称“素烧”。然后施以釉色,再入窑烧造,称为“彩烧”。 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体育=== “五虎少林会”这项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历史。由一位名叫赵九州的人,根据赵匡胤习武传说改编而成,并形成一套系统的操练方式。“五虎少林会”表演起来如同一台京剧,观赏性极强。之所以称为“五虎少林会”,是因为在众多角色当中,有“五头虎”,而其整套武打动作则传承于少林武术。除了五头虎之外,主角还有十三人、五个丫头、红脸、黑脸、柴王,共计60人,表演时一个个人物穿插于锣鼓声中,既通俗又喜庆。少林会集个人单练拳、双人或多人拳脚对打、武术器械单打或多人兵器对打表演于一身,以舞剧的形式展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琉璃渠村的五虎少林会成立于民国九年(1920年)。在妙峰山庙会、九龙山庙会上进行过精彩的表演,而且还是琉璃渠村的民间体育组织,为村民的强身健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琉璃渠村五虎少林会从民国九年(1920年)开始到民国二十六(1937年)一直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活动暂时停止,日本投降后的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再次恢复,一直到解放后的1959年。1988年春节在首届龙潭湖庙会上表演。2004年,首届“琉璃之乡过大年”和“琉璃文化节”两个活动,琉璃渠村五虎少林会再次亮相。 ==荣誉称号== 2007年6月,国家文物局、建设部授予琉璃渠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 2012年12月17日,琉璃渠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8年3月,琉璃渠村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北京市级传统村落。 ==旅游信息== ===交通=== 公交路线: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下车,乘坐929支线,981临快到琉璃渠下车后步行408米。 自驾路线:阜石路西行至门头沟-双峪路东口-新桥大街-河滩-水闸-琉璃渠村。 ===导览=== 前街:村口牌楼——琉璃文化长廊——三官阁过街楼——商宅院——古民居——关帝庙 后街:古槐——古民居——万缘同善茶棚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琉璃渠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