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12.6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理性预期 的原始碼
←
理性预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419/dc4ad1341949433ca4bd89027cb682d8.pn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539261913_12132011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理性预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ref>[https://www.sohu.com/na/457519286_209689 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搜狐,2021-03-26</ref>”,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ref>[https://www.sohu.com/a/464783594_100263297 隶变,变什么了?],搜狐,2021-05-06</ref>”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名词解释==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或者,理性预期假说,又译合理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 Hypothesis)。理性预期是[[美国]]一种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因在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行为的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而得名。 理性预期指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因此,平均地来说,人们的预期应该是准确的。 理性预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J.F.穆思在《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针对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中的非最优特性而提出的,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学的R.E.卢卡斯和明尼苏达大学的T.J.萨金特和N.华莱士等人作出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形成理性预期学派。 例,假设在时间点t,基于信息集Ωt对下一期随机变量xt + 1进行预期。最优性采用最小化Ωt的条件平均二乘法误差为基准。形式上,如果x * 是最优的理性预期的话,必然地已最小化下面的损失函数, E[(xt + 1 − x * )2 | Ωt]。 对其进行简单的整理, E[(xt + 1 − x * )2 | Ωt] =E[(x_{t+1}-\bar{x}_{t+1}+\bar{x}_{t+1}-x^*)^2|\Omega_t] =E[(x_{t+1}-\bar{x}_{t+1})^2|\Omega_t] +2(\bar{x}_{t+1}-x^*)E[(x_{t+1}-\bar{x}_{t+1})|\Omega_t] +E[(\bar{x}_{t+1}-x^*)^2|\Omega_t] =E[(x_{t+1}-\bar{x}_{t+1})^2|\Omega_t] +(\bar{x}_{t+1}-x^*)^2, 该式子的左边被x * 最小化,等号右边也必然被其最小化。由于第一项与预期x * 无关,因此,第二项被最小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等于零,这意味着, \bar{x}_{t+1}=x^*。 由此,所谓理性预期,即给定模型的变量等于其条件期待。这里假设了仅对下一期t + 1的预期,事实上,这对t + j,\forall j\in \mathbb{N} 都成立。 理性预期理论的两个前提 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在两个前提: 1、每个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也即是说,消费者把获得消费的最大效用作为行动准则,生产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行动准则,任何经济行为主体进行当前决策时所预料的未来会有的情况,总是完全准确地符合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 2、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通过供求变动,最终使各自的供求达于均衡。此时也是处于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实际存在的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及自愿失业。这种劳动的供给和需求相一致的就业量所决定的就业率被称为自然就业率。自然就业率的大小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而与货币因素无关。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就业量常常大于或小于自然就业率,这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间的差距。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业量大于自然就业率,反之则相反。这种差距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短期内对价格水平的误解造成的,例如,商品经营者看到自己经营的商品价格上涨,误认为是需求量增加,从而会要求更多的劳动量。但这种误解在长期中会消失,人们会看到所有商品价格都上涨,从而使劳动量恢复原有水平。因而,理性预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有使就业量等于或趋向于自然率的趋势。根据这种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如凯恩斯主义所说的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仅在具有突如其来的性质,因而使人们预期失误的条件下才会取得指望的结果。如果假定政府的政策是有规则的,人们会准确预料应有结果,从而会采取相应措施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政府应放弃实行相机抉择的财政金融政策,应把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目标放在防止和减少通货膨胀而不是失业上,把最理想的物价水平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理性预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