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3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理中湯 的原始碼
←
理中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理中湯''' =='''<big>組成</big>'''== [[人參]]、[[炙甘草]]、[[炒白朮]]、[[乾薑]]<ref> {{Cite book | author = 清朝.汪訒庵 | title = 湯頭歌訣處方箋| location = 武陵出版社 | publisher = 林聰富 | date = 民國79年1月 | pages = 211頁 | accessdate = 西元2020年3月19日 | language =繁體中文| quote = 理中湯}} </ref>。[[File: 理中湯.jpg| thumb | 300px | 理中湯 <br>[https://www.i-ching.asia/wp-content/uploads/2017/09/%E7%90%86%E4%B8%AD%E6%B9%AF.jpg 原圖鏈接] ]] =='''<big>主治</big>'''== 中寒腹痛,嘔吐泄瀉,胸痺,胸痞痰多,自汗,脈虛弱,舌苔白膩者。及小兒慢驚,病後喜唾涎沫等症,因脾胃虛寒而引起者<ref> {{Cite book | author = 科達製藥公司編輯小組| title = 常用方劑選輯| location = 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sher = 陳裕昌 | date = 民國85年7月 | pages = 123-124頁 | accessdate = 西元2020年3月19日 | language =繁體中文| quote = 理中湯}} </ref>。 =='''<big>臨床經驗</big>'''== 胃腸炎、胃弛緩、胃下垂、胃擴張、唾液分泌過多症、胃潰瘍、下利、小兒自家中毒、消化不良症、惡阻、微弱陣痛、陰證急性吐瀉病、喘息、肩痛、肋間神經痛、神經症、糖尿病、萎縮腎、心臟病、弛緩出血、及虛證出血吐血等。 =='''<big>說明</big>'''== 本證是由於裏之虛寒,內有停水,胃腸機能衰弱而起。患者大多血色不佳,手足易冷,舌濕不渴,稀唾特多,小便清利,大便軟或下利為水樣及泥狀便;並會有嘔吐、胸滿、胃痛、腹痛、身體痛、浮腫、不眠、及喀血、出血、下血等症狀。其脈一般為沉遲或沉弦。 本方在金匱稱為人參湯;傷寒論中則稱為理中丸所謂(理中),即調理中焦(脾胃)之意。方中主藥人參,能溫補裏之虛寒,強化胃腸機能,振奮新陳代謝,增進體力,同時又有鎮靜作用,而能安定精神。乾薑協助人參以溫中散寒,白朮以驅逐胃內停水,甘草以和中而鎮痛。凡消化器活動能力不強,營養吸收惡劣,新陳代謝低沉者,本方均可廣泛應用。 =='''<big>加減</big>'''== 一、虛寒腹痛:加附子、肉桂。 二、胃寒呃逆:加丁香、柿蒂。 三、虛寒反胃:加丁香、白蔻仁。 四、嘔吐痰飲:加半夏、茯苓。 五、嘔吐腹瀉:加黃連、茯苓。 六、虛寒吐蚘:加烏梅、川花椒。 七、虛寒氣滯:加青皮、陳皮。 八、腹脹食少:加厚朴、神麴。 九、中焦痞滿:加吳茱萸、丁香、良薑。 十、水腫甚者:加茯苓、澤瀉、冬瓜皮。 十一、陽虛失血:加阿膠、川七、側柏炭。 ==<big>'''禁忌'''</big>== 外感初起及有熱口渴者。 ==<big>'''參考來源'''</big>== {{reflist}} [[Category:414 中藥學]]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理中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