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66.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琅琊酥糖 的原始碼
←
琅琊酥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琅琊酥糖</big> ''' |- | [[File:0 (11)3456789765.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1242/20160802032700-2138752603.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2950675&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242%2F20160802032700-2138752603.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琅琊酥糖是[[江淮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名点,琅琊酥糖产于安徽省滁州市,借“琅琊山”之名,称之为“ 琅琊酥糖”。琅琊酥糖选用纯白芝麻、精白砂糖、富强粉、麦芽糖等精心加工,产品呈乳白色,形似螺旋体,其糖块薄厚均匀,骨薄如纸,剖面层次分明,呈螺旋体,色泽乳白,入口酥软,香味浓郁,甜而不腻。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琅琊酥糖 主要食材:纯白芝麻 口味:醇香 辅料:精白砂糖、富强粉、麦芽糖 ==简介== 安徽滁州市名产琅琊酥糖,原名“面糖”、“董糖”,起源于明朝末年。它是用纯白芝麻、白糖粉、富强粉、麦芽糖等为原料。生产出的糖块厚薄均匀,骨薄如纸,剖面层次清晰,呈螺旋体,色泽为乳白色;入口酥软,细腻无杂质,香味浓郁,甜而不腻,文人墨客赞之日:“香召云外客,味引洞中仙”,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因琅琊山而名,系滁州传统名优糕点。其“味甜而不腻,糯而不粘、酥而不碎”,老少咸宜,深受群众喜爱。 酥糖亦称“面糖”、“秦尤酥糖”、“董糖”。明末,滁州作坊开始以麦面、芝麻、糖为原料,经焙炒、加工而成,俗称“面糖”(小包糖)。清初,有秦、尤姓两位师傅将面糖用糯米稀骨作包衣,进行改制而成,故又称之为“秦尤酥糖”。后一位董姓师傅又将秦尤酥糖精心改制,将糯米稀骨多层次与面糖折叠,即谓之“董糖”。又有文人撰写一说:“明崇祯年间,江南名艺妓董小宛,擅长烹饪,精于制作花露,巧手会做糖食糕点。一次才子冒襄(字辟疆)生病,董小宛独出心裁以芝麻、白糖、炒面、糖稀、香油等原料,精心制作方块酥糖,给冒襄食之。”其糖“酥脆香甜、开胃心爽”。后经民间流传,人们即称此糖为“董糖”。《[[崇川咫闻录]]》也记载:“董糖,系冒巢民(冒襄之号)妾董小宛所造。” 民国初年,滁城多有前店后坊,制作糕点。“章三益”、“卞源昌”、“曹恒兴”等店号制作的酥糖(亦名董糖),远近闻名。 ==改进== 琅琊酥糖选用[[纯白芝麻]]、[[精白砂糖]]、[[富强粉]]、[[麦芽糖]]等精心加工,产品呈乳白色,形似螺旋体,骨薄如纸,香甜松酥,可干食之,亦可冲泡即饮,有滋阴补血之功能,以年产9.5万公斤投入市场,供不应求。后选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为注册商标,遂定名为琅琊酥糖。1980年琅琊酥糖被评为安徽省名细糕点,1984年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被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定点销售产品,畅销北京和全国各地及欧美、亚非等国家。 文人有诗赞琅琊酥糖曰:“香召云外客,味引洞中仙。 ==相关== 食用方便,既可干食,又可冲饮,是馈赠亲友之佳品。外包装盒上印有琅琊风光和欧阳修名著《醉翁亭记》中字句,更增添了地方特色,深受消费者欢迎。 ==传说== 华夏各地常见有酥糖作为本地特产者,江南各地尤为常见,江浙沪皖皆有地区有此特产[1]。滁州地区琅琊酥糖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名片。江苏苏中地区另有一种叫法称为董糖,作为江苏扬州特产,它甜而不腻,糯而不粘、酥而不碎,入口易化、口齿留香,且物美价廉,老少咸宜,深受两地民众与外地游客的喜爱,是居家与馈赠佳品。 关于董糖的由来,有一则很美丽的故事。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辟疆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谈恋爱,董小宛饱含着浓浓深情,为情人精心制作了一种酥糖,故名董糖。 这则才子佳人的故事很美丽,可惜是后人附会之说。笔者这么说,肯定有人会反驳,说不对,这个故事有古籍记载。早在道光年间《崇川咫闻录》就记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号秦邮董糖。”看起来,这故事确实说的有鼻有眼,可惜道光年间的作者对于今人来说是古人,对于董糖的历史来说,依然是后人。 而且恰恰是如皋这则关于董糖由来的最早记载,暴露了董糖的另一个完整名称:秦邮董糖。《崇川咫闻录》的作者为了撇清秦邮董糖与高邮的联系,自作聪明地解释:自秦淮邮寄至如皋,故名秦邮,殊不知,秦邮恰是高邮别名。且若董糖真为董小宛所制,于情于理,都不会屋上架屋另加“秦淮邮寄”的蹩脚注解,因为一则秦淮对于董小宛来说既是成名地,也是伤心地,作为后来以贤著称的女子,她不会有事没事提起秦淮——“老娘在秦淮做鸡的时候”;二则邮在古代并非像今天的邮政局一样,什么私信、私人物品全部能邮寄,而是用于各地之间的政务往来,虽然也许可以捎带私货,但既是私货,便不会大张旗鼓地公然供认。 说董糖非董小宛所制,还有一则铁证。董小宛身故后,冒辟疆对她思念不已,撰写了《影梅庵忆语》一书,追忆他与董小宛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后人评价该书“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但这样一本情意绵绵、琐碎记来的笔记,对董姬亲手调制董糖这则情意绵绵的佳话,竟然失记。《影梅庵忆语》还明确记载冒辟疆到秦淮拜访董小宛,“余访之,则以厌薄纷华,挈家去金阊(苏州)矣。”后来冒董之间的爱情主要在苏州发生,董小宛再未回秦淮为妓。这更让人坚信,这则故事是后人附会。 其实,关于董糖,更早的一则记载远在《崇川咫闻录》之前,而且作者更为有名,就是清初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孔尚任所作的《食秦邮董酥,同陈鹤山、颜遇五、从子衍栻分韵》,姑把全诗录于下: “皮酒名第一,子鸭美无对。山客过秦邮,停桡定解佩。董家千叶酥,琐细难臵喙。旅夜偶佐茶,乃知三者配。重叠雪花轻,胡麻同杵碓。不待芬齿牙,触手旋成碎。生津类蔗浆,甘凉或加倍。董家初制时,窃方自大内。再传已失真.犹能迈流辈。把杯坐茅蓬,咀嚼生感慨。秦邮冠盖途,市错每相赛。下河尚洪荒,儿女一舟载。呱呱索饭啼,举火哪能再。百钱买董酥,何如粳一袋。糟糠甘如饴,且免色为菜。” 这首诗对“秦邮董酥”或“董家千叶酥”的美味极力铺陈,同时还给我们传达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孔尚任先生食用董糖的地方是秦邮,这个地方同时“子鸭美无对”。二是董糖的制作者是董家,它的配方“窃方自大内”,是从皇宫里得到的。第一个信息就不需要多解释了,秦邮是今日高邮无疑。第二个信息则更耐人寻味,首先制作者是董家,是一个家族,已经形成产业,而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一个姓董的人。其次,这个配方是从皇宫里偷出来的。好吧,即便董小宛真的如传说一样是董鄂妃,她进皇宫的时间也已经是在离开秦淮之后了,更不可能自秦淮邮寄董糖至如皋。 提起孔尚任,不能不提他的戏剧作品《桃花扇》。《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考证严谨著称,孔尚任对秦淮故事不仅查找资料,而且还采访在世的当事人,“在反映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乃至细节方面相当严谨。”(《中国文学史》)若董糖为董小宛所制,他不会不知,不会再去写诗说董糖乃秦邮董家所制。 其实,高邮人对于董糖的由来说法更为质朴,明永乐进士董璘为孝母所制,配方是他利用身为明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在皇宫“偷得”。这不仅有清朝初年的孔尚任诗句证明,乾隆刊本《高邮州志》在“贷属·董糖”条下注,也有“以董姓所置(制)得名”的佐证。 董璘制作董糖,王玉清先生说《明史》有载,可惜笔者未能在《[[明史]]》中查到。但却意外地查到了关于董璘的其他一些信息,却更能佐证董璘制作董糖故事的真实性。明万历年间焦竑的《[[玉堂丛语]]》与《[[国朝献徵录]]》,同时记载了董璘的故事。《国朝献徵录》记载如下“董璘,字德文,扬州高邮人,少敏勤学,永乐十六年(1418年)会试第一,登李骐榜进士,授翰林编修,有时名。寻以母老乞归养,一日母病思鲥鱼,时无鬻者,即诣镇江,祷于神,命渔者举网,忽得二鲥以归,乡里惊异。升修撰,与修实录。”这则记载不仅证明了董璘的身份是翰林院编修,还参与修撰皇帝的实录,有机会接触到大内的美食配方;而且还传达了另一个重要信息:董璘很孝顺,这正与董璘因为孝母而偷配方研制董糖的说法一致。 董璘不仅孝顺,还很正直。正统八年(1443年),大臣刘球上表言说郑氏,其中有“太常不可用道士,宜以进士处之”的字句,恰好董璘因为“愤太常典礼乐”,对当时礼崩乐坏感到焦虑,于是自愿为太常少卿。太监王振于是诬陷两人合谋,将他们一起下狱。后来,王振指示锦衣卫使马顺杀死了刘球,董璘冒着危险“匿其血裙数日”,出狱后将真相告知了刘球的家属,并将血衣交给刘家,后来刘家用血衣为刘球做了衣冠冢。 高邮董糖曾于宣统元年获得南洋劝业会嘉奖,这本是很好的品牌。今天,高邮对董糖的外盒还很传统粗陋,这既是优点,但也说明包装宣传不到位。百度百科的“董糖”条目直指为如皋特产,无一字涉及高邮。甚至高邮人对于董糖的由来,也往往采用如皋的说法,或是加一条:一说董氏师傅所制,显得很是苍白无力。 冒辟疆、董小宛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流传无可厚非,但又怎能让董璘这位孝子为母亲制作董糖的故事湮没无闻呢?这两则故事都很美好,就让它们一起流传吧。<ref>[https://www.meishij.net/techan/langyasutang.html 琅琊酥糖]美食杰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琅琊酥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