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2.2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祜 的原始碼
←
王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A0e6b533-0ba5-42ae-8c05-9f221d8634e0.jpg|缩略图|右|[http://www.shsmws.com/Upload/ProductCoverPhoto/Original/201508/a0e6b533-0ba5-42ae-8c05-9f221d8634e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shsmws.com/ProductDetail-I6.aspx 来自三槐明远公网]]]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祜'''(923-987年),又作王祐(避讳明孝宗朱祐樘,写作王祜)<ref name=MYT/>。字景叔,一字叔子,大名府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北宋时期大臣,丞相[[王旦]]之父。<br> <p style="text-indent:2em;">笃志词学,倜傥俊气。后晋天福年间,跟随权臣[[桑维翰]]和[[杜重威]],迁南乐县令。<br><br>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宋建立后,拜监察御史,治理潞魏襄潭四州,得罪宰相[[卢多逊]],出任镇国军行军司马。<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太平兴国初,迁河中知府。入为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开封知府。<br> <p style="text-indent:2em;">雍熙四年,拜兵部侍郎,卒于任上,时年六十四。 ==基本信息 == {| |- | '''本 名''' || 王祜 || '''出生时间''' || 公元923年 |- | '''别 称''' || 王祐、王癗 || '''去世时间''' || 986年 |- | '''所处时代''' || 北宋 || '''字 号''' || 字景叔 |-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大名莘县(今属山东省 莘县) |}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据文献载(《舆地纪胜》卷六九),按:祜或作祐 <ref name="MYT">[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842536/2cfcSZ3Bdv4p3FasctiaGAjbK851mvgKeEyAbauilxes8HLLQlrk0bMctpVQs6MSWJ0CGBwgMC-CNhXeaC3biOPiTmfLRQ 三槐王氏开派始祖王祐名讳考辨.世界王氏网.2014-05-21] </ref>,其字景叔,当系景慕西晋羊祜(叔子)之为人。百衲本《宋史》本传及卷二八二《王旦传》、[[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并作祜,[[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二《遇魏东郊》诗亦云“投篇动范杲,落笔惊王祜”,均因避讳明孝宗[[朱祐樘]],故易祐为祜 <ref name=MYT/>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历魏县、南乐二令。入宋,拜监察御史,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太祖乾德三年(九六五),知制诰。又加集贤院修撰,迁翰林学士(《东都事略》卷三〇)。<br> <p style="text-indent:2em;">开宝二年(九六九)权知潞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徙知襄州,移潭州。太宗太平兴国初,知河中府。入为中书舍人,充史馆编修。雍熙四年十月,特拜兵部侍郎(同上书卷二八),月余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六九有传。<br> <p style="text-indent:2em;">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今河南光山县),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br> <p style="text-indent:2em;">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画锦者也。”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br> <p style="text-indent:2em;">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br> <p style="text-indent:2em;">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祜比己,祜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br> <p style="text-indent:2em;">祐子三人:曰昳(懿),曰旦,曰旭。旦自有传。初,祐知贡举,多拔擢寒俊,毕士安、柴成务皆其所取也。后与其子旦同入两制,居中书。懿字文德,励志为学,举进士,尝知袁州,有政绩,卒,年四十九。 == 人物典故 == * 三槐预言 <p style="text-indent:2em;">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祐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宋太祖的真实用心在于除去符彦卿,王祐自是心知肚明。<br> <p style="text-indent:2em;">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br> [[File:B8b041bfb48d40b7b9b9dad0c70f2b4c.jpg|缩略图|右|[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07/b8b041bfb48d40b7b9b9dad0c70f2b4c.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30756117_100127891 来自搜狐网]]] <p style="text-indent:2em;">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祐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br> == 人物话题 == * [http://www.e0575.cn/read.php?tid=11256708 书圣故里三槐堂王氏为王祜血脉之后]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30/16/6041263_610784851.shtml 三槐王氏开派始祖王祐名讳考辨] *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9-02/6555276.shtml 开封“三槐堂”复建 系北宋名臣王祜家宅]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北宋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