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2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智兴 的原始碼
←
王智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王智兴'''<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89/16066295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1/klig02ti36.html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small> |} '''王智兴'''(758-836),字匡谏,[[河南温县人]]。唐朝大臣,有功于朝廷,后期割据不听朝命。 ==基本信息== 本 名: 王智兴 字: 匡谏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怀州温县 出生日期: 758年 逝世日期: 836年 主要作品: 《徐州使院赋》 主要成就: 平定淄青、平卢、汴州、沧州叛乱 官 职: 河中尹、诸道节度使、太傅 封 爵: 雁门郡王 追 赠: 太尉 ==人物简介== 曾祖父 张靖,曾任左 武卫将军,父张缙,曾任 太子詹事。王智兴少年时即以骁勇果敢著称,在徐 州刺史李洧属下当衙卒,当时淄青节度使 李纳谋叛,李洧不从,以徐州归顺朝廷。李纳大怒,派兵攻击徐州。李洧便派王智兴到长安求援,王智兴没用五日就赶到了长安, 唐德宗派 朔方 大军1.5万人随王智兴赴援,很快解了徐州之围。自此,王智兴成为徐州大将,历任滕、丰、沛、狄等州镇将。 ==轶事== 元和年间,官军讨伐平定了淮西节度使 吴元济的叛乱,平卢节度使 李师道图谋割据, 出军袭扰官军,侵犯徐州,徐州刺史李愿命王智兴抗击,将其击败。李师道又命大将王朝晏、姚海等人率精兵2万来犯,王智兴又将其击败,因功升任 侍御史、本军都押衙。后来,官军会剿李师道,王智兴率徐州士兵8000人进击,大破敌军于 金乡,攻克鱼台,俘斩以万计,以功迁御史中丞,乱平,授沂州刺史。 ==史籍记载== ===长庆初年=== [[长庆初年]],河朔复乱,朝廷征兵进讨,以王智兴为检校左 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 充武宁军 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徐州精兵全归他指挥,而节度使 崔群怕他 背叛,密表朝廷劝阻,王智兴闻讯,率大军回师徐州,突入城内,活捉崔群,同时杀死军中与自己不合的十余人,朝廷见事已如此,力又不能讨,于是授王智兴为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御史大夫,武宁军节度、徐泗濠 观察使。自此,王智兴务积财贿,以赂权势,贾其声誉,用度不足,税泗口以裒益之,有了割据的野心。 ===太和初年=== [[太和初年]], 李同捷据沧、德二州叛,王智兴上奏章,请率大军讨伐,得到批准。于是,王智兴率大军3万自备五月粮饷,进军攻克棣州,贼平入朝,赏赐优厚,进位侍中,改任 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陈许蔡等州观察使。太和九年五月,改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宋亳汴颍观察等使。 [[开成元年]]七月,王智兴死于任上,时年79岁,葬于洛阳榆林之北原。 ==主要成就== 王智兴初在徐州刺史李洧任职,淄青节度使李纳反叛、进攻徐州时,王智兴受命进京求援,解除徐州之围。从此王智兴成为徐州独当一面的将领,多次率军抵抗李纳。后接连击败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横海节度使李同捷等叛军势力。<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1/klig02ti36.html 王智兴 名人简历网] </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中国古代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智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