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0.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志高 的原始碼
←
王志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王志高</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996b2bfff9e5233.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0042980&sid=10534040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王志高''' , [[教授]],[[考古学家]]。男,[[安徽]]东至人,1968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教授(2006年评聘正高职称)、[[博士生导师]]; <ref>[https://media.beer/people/32785 王志高 ],牛媒数据网</ref> 200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领队证书;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江苏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市地方志专家委员会专家。 <ref>[http://www.haochafen.com/bencandy-8-166561-1.html 王志高 ],南京师范大学网</ref> 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此后至2012年在[[南京市博物馆]]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长期主持南京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策划、领导六朝建康城遗址、祖堂山南唐陵园遗址、窑岗村明代琉璃窑遗址、明代都知监太监洪保墓等重大考古发掘项目。 <ref>[https://www.sohu.com/a/231970101_349992 王志高:中华文物保护使者 ],搜狐, 2018-05-17</ref> 2012年10月起,转入[[南京师范大学]]从事博物馆学、考古学与文化遗产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自2004年以来,先后10多次受邀赴韩国、[[日本]]参加有关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专题学术考察。 曾经长期主持南京地区田野考古工作,是近年南京地区许多重大考古发现的领队和现场负责人。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 出生日期----1968年 出生地点----安徽省东至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授,考古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研究领域== 历史时期文物考古;古代东亚物质文化交流;区域历史文化。 ==获得荣誉==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代表作先后获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100种原创图书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 2020年9月4日,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新会员。 ==主要作品== '''论著''' 1、《六朝建康城发掘与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2、《南京城墙志》,凤凰出版社,2008年。 3、《六朝文物》,南京出版社,2004年。 4、《江宁历史文化大观》,南京出版社,2008年。 5、《高淳历史文化大成》,南京出版社,2013年。 6、《大足历史文化大观》,重庆出版社,2016年。 '''论文''' 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考古简报、论文120余篇,代表作有: (一)文化交流研究: 1、《汉城时代百济与中国东晋、南朝交流二题》,韩国百济学会编:《近肖古王与石村洞古坟群》,2016年。 2、《试论韩国首尔风纳土城的三个问题》,《边疆考古研究》第17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 3、《关于朝鲜半岛古国加耶与南朝交流的两个问题》,《文物研究》第21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 4、《略论中国南朝与新罗的文物交流》,《文物研究》第20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5、《韩国公州宋山里6号坟几个问题的探讨》,《东南文化》2008年第4期。 6、《南京出土的孙吴人面纹瓦当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韩国国立公州博物馆研究丛书第16册,2005年。 7、《六朝墓葬出土玻璃容器漫谈--兼论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玻璃容器的来源》,《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2辑,文物出版社,2011年。 8、《百济武宁王陵形制结构的考察》,韩国《东亚考古论坛》创刊号,2005年。 (二)六朝文物考古研究 1、《南京尧化门外北家边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墓主身份新证》,《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2、《南京甘家巷"萧恢墓神道石刻"墓主身份辨正》,《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12期。 3、《南京颜料坊出土六朝墨书瓷器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期。 4、《南京颜料坊出土东晋、南朝木屐考-兼论中国古代早期木屐的阶段性特点》,《文物》2012年第3期。 5、《丹阳三城巷(1)南朝陵墓石兽墓主身份及相关问题考订》,《东南文化》2011年第6期。 6、《简论南京石头城的四个问题》,《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7、《六朝建康城遗址出土陶瓦的观察与研究》,日本明治大学古代学研究所编《古代学研究所纪要》第18号,2013年。 8、《论丹阳陵口南朝石兽的制作年代》,《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9、《南京红土桥出土的南朝泥塑像及相关问题研讨》,《东南文化》2010年第3期。 10、《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蠡测--兼论孙吴时期的宗室墓》,《东南文化》2009年第3期。 11、《马鞍山孙吴朱然家族墓时代及墓主身份的分析》,《东南文化》2008年第5期。 12、《论南京大行宫出土的孙吴云纹瓦当和人面纹瓦当》,《文物》2007年第1期。 13、《梁昭明太子陵墓考》,《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 14、《南京发现的孙吴釉下彩绘瓷器及其相关问题》,《文物》2005年第5期。 15、《六朝瓦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东南文化》2004年第4期。 16、《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时代及墓主身份的讨论--兼论东晋时期的合葬墓》,《东南文化》2003年第9期。 17、《六朝帝王陵寝述论》,《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8、《考古资料所见之六朝建康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编:《关野贞大陆调查与现在》报告集,2011年。 ==科研项目== 1、六朝建康城遗址出土瓦当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7年。 2、南京出土明代墓志资料的整理研究,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项目,2014年。 3、南京石头城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年。 4、南京出土明代墓志资料整理与研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4年。 5、先后承担地方政府、考古机构及企业委托的区域历史文化资料整理研究及文化遗产调查勘探项目10多项。 ==相关言论== '''大家心目中的年度汉字'''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志高:改2013年南京可以用一个改字来串起来,因为南京今年改变太多了,从上到下都在改,2017年的改变也比往年要大很多; 尤其去年中央还出了八项规定,出来后我看到,不少高档酒店都已经关了门,有不少走起了平民路线,还有不少高档烟酒店关了门。这就是一个好的现象。 '''南京羊皮巷挖不到南唐皇宫''' 有媒体报道南京羊皮巷工地有可能埋着南唐皇宫。对此,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王志高主任昨天表示,"这里肯定不是南唐的皇宫,一个多月的考古挖掘证明,该工地在宫城遗址之外,更不可能是六朝宫城的范围。" 他还纠正说,此工地并没有发掘出与皇宫有关的地下遗迹,该工地正挖到南宋地层,但只是出土了一些各朝代的生活用具。 接下来的挖掘,是想进一步探寻孙权皇宫--太初宫的遗址所在。 '''南京六朝博物馆"剁手俑"只是巧合''' 双十一血拼大战刚刚结束,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纷纷一片"剁手了"的哀叹。近日,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官微"@南京六朝博物馆"的一条微博引起轰动。 一张"剁手俑"的照片让经历血拼大战的小伙伴们感同身受。 "过完11·11,这张图会不会成为很多人的头像呢?""@南京六朝博物馆"的微博登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件六朝陶俑,身材修长,宽衣博带,端庄肃立。 特殊的是,陶俑的两只手是缺失的,手掌不知去向,手臂上两只看似阴森森的孔洞,有几分吓人,就像被人将双手剁掉了一样。 "主页君已经残忍地剁手了,神速付好了款去睡觉了!""@南京六朝博物馆"卖萌的语言和"剁手俑"图片,使得很多经历血拼厮杀的小伙伴们心有戚戚焉。 很多网友跟帖称,血拼了一夜,那感觉和这陶俑一样,双手被"剁"!话说回来,这件六朝陶俑的双手为什么会被"剁"呢?要知道一千多年前没有电商,也没有"双11"啊! 南京师范大学的六朝史专家王志高教授说:"这只是一个巧合,这个俑并非'剁手俑'。" 王教授说,这件陶俑是东晋时期的,当时流行这样一种陶俑制作方法:陶俑身体大部分用陶土烧制,只留下双手末端两个洞洞。 工匠用木头雕两只手,放进两个洞洞里安装上。陶俑的手中还有木制的道具,可能是兵器,可能是日用品。 经历千年沧桑,木手和手中的道具早已经朽烂光了,因此才给后人"剁手俑"的错觉。 "这件陶俑不是残的,而是完整的,但由于手中工具烂掉了,无法判断它是仪仗俑还是侍卫俑。"王志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科学家]]
返回「
王志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