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69.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士任 的原始碼
←
王士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王士任'''({{bd|1686年||1744年|catIdx=W王}}),字咸一,号莘野,[[中國]][[清朝]]官員,[[山東]][[威海衛]]人。 == 生平簡介 == ===經歷=== [[王士任]]幼時聰穎好學。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中舉人。[[雍正]]元年(1723年)三甲第二十三名進士。經吏部考核,王士任授任京師景山教習,後改授新陽縣知縣。雍正三年(1725)調任福建,1727年升任[[福建]]汀州府知府。雍正九年(1731年)接替[[沈起元]]擔任[[台灣]]府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任福建鹽道。 [[乾隆]]元年正月,命署福建布政使,旋實授。乾隆二年(1737年)奏閩省正音教職應將[[浙江]]、[[江西]]兩省人員撤回,即於本省就近舉貢內慎選,得旨允行。 乾隆三年,奏閩縣米價昂貴,請將本年兵糧一十二萬八千餘石聽民完納,一半本色,一半折色,准一石徵收銀一兩,其不敷兵米,於台穀及監穀內動碾支給,其折價銀兩解司庫買補還項下。部議行,九月署福建巡撫, 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為正三品銜。 乾隆五年(1740),因[[王德純]]案受到牽連被罷官,1742年他被發配至新疆軍台。乾隆九年(1744)病故於[[新疆]]台所。 ===讚揚《威海衛志》綱舉目張,認真審改,並為其作序=== 他熱愛家鄉,在外任職期間,常惦念著續修《威海衛志》,[[乾隆]]七年(1742)六月,他的長子[[王兆鵬]]到任所,帶去家鄉人[[郭文大]]重修的《威海衛志》稿。 他認真審改,並為其作序,讚揚《威海衛志》綱舉目張,大小事敘事詳備,可與[[畢懋第]]修的《威海衛志》並垂不朽。嘆自己數十年來,想修未及修的志願,也可藉此感到稍許安心。 ==被牽連罷官,得到乾隆皇帝過問,罰沒家產被全部退還== 後王士任案得到乾隆皇帝過問,罰沒的家產被全部退還。王士任在福建任職十多年,為官勤於值守,不斷升遷,並重視地方修志工作。在任巡撫時,各州縣呈送志書,見省志未記載的便囑人加以蒐集整理刻印。<ref>[http://www.whwd.com/wdrw/contents/26/196.html 王士任清雍正進士]</ref> ==著述== 威海衛志 10卷/王士任序 ==詩詞《威海八景》== [[File:王士任.jpg|thumb|right| [http://www.juzhenxuan.com/upLoad/news/month_1807/201807221652326944.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8E%8B%E5%A3%AB%E4%BB%BB%E5%A8%81%E6%B5%B7%E5%85%AB%E6%99%AF&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TUeTV_D-1rglewvKJe9tTy6bB1UQ:1568017033647&tbm=isch&source=iu&ictx=1&fir=tuk4DCLeLIqBsM%253A%252CYYBAHYC0ZZPFuM%252C_&vet=1&usg=AI4_-kSLGFpVF3ImvcY5sB99joj33-9bJg&sa=X&ved=2ahUKEwj5-arSpsPkAhXBxIsBHShgD9MQ9QEwC3oECAkQDw#imgrc=tuk4DCLeLIqBsM:l] ]] 【日島海市】 東溟遙望白雲封,幻出奇觀千萬重。 才見冠裳皆列象,俄驚樓閣已無踪。 桑田滄海浮仙島,玉女金童笑祖龍。 應是蓬萊原不遠,探幽何必到三峰。 。 日島位於劉公島東南2000米的海面上,彷彿一葉扁舟浮在萬頃碧波中。日島從前只是露出海面的一片礁石,遠遠望去,就像一堆衣服漂浮在海面上,因而被稱為“衣島”。而因從陸上晨起遠眺,衣島恰好處於東方日出方位,且方言“衣”與“日”兩字同音,清朝初期便有了“日島”之稱。 日島面積不大,但其山勢突兀,草木繁茂,海鷗翔集,風光宜人。春秋兩季,島上有時會出現海市蜃樓,這一景觀被稱為“日島海市”。 據史料記載,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島海市”發生在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秋。當時棲霞農民起義軍進軍文登城,威海衛守備徐宏謨招募青壯年800餘人,編為鄉勇,防守衛城。一天,鄉勇們正在東門外大校場操訓,忽見日島海面霧氣之中出現無數桅帆船舶,浩蕩而來。鄉勇大嘩,疑為海盜偷襲,趕忙舉刀持槍備戰。然而許久工夫,但見船行,不見船近,好像海上圖畫一般,眾鄉勇個個驚疑不已。又過些時刻,船舶形影漸淡,卻有大隊兵馬殺將而來,其狀洶洶,勢不可擋。鄉勇大駭,紛紛轉身竄逃。就連徐宏謨也認定天兵天將降臨,慌惶奔回城中,閉門不出。海上兵陣持續半時許,西北風起,海霧漸消,萬般景緻也隨之無影。此時人們方知是一場海市盛景。 【南溪聚浣】 潺潺流水出城南,紅粉偕行到碧潭。 越女浣紗空有恨,宓妃解佩可曾諳。 波光似鏡釵如墜,錦色如花蝶欲探。 自是太平風景好,溪頭一笑採宜男。 所謂“南溪聚浣”實際上就清代婦女在城南河中洗衣服的情景,文人騷客喜之愛之,讚為一妙。 城南河源出威海城區西南部的佛頂山中,沿山北麓進入市區東流入海,全長4公里有餘。河流雖然不長,卻是威海老城區的主要河流,與威海城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 城南河舊稱石頭河,亦稱石落河。據清[[乾隆]]《威海衛志》記載:“石頭河在衛西南,繞城而環流入海,即古石落村之石落河也。水源自桃花嶺來,涓涓長流。伏雨滂沱,則大石浮出,取之不盡。” 石落村舊址在今西門外一帶。明代永樂年間修築威海衛城後,因石頭河處在衛城之南,城南河之名開始產生,並且逐漸成為正式名稱。 城南河以前是婦女們結伴洗衣的好去處。史料記載,其時岸上楊柳婆娑,河中流水涓涓,擣衣聲、水流聲、歡笑聲,夾雜著洗衣女的鄉音俚語,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人稱“南溪聚浣”。 【北郭秋砧】 籬邊葉落報深秋,何處砧聲入畫樓。 晚景雲迷東海外,閨情風送北山頭。 雁鳴幾陣如含恨,笛弄誰家欲解愁。 寒氣漸侵頻搗石,娟娟新月上簾鉤。 有人認為,“北郭秋砧”中的“北郭”是指古陌村一帶,“秋砧”是指秋日里家家婦女拿棒捶在砧石上捶衣服的聲音,而這被文人們聽了去,就借勁兒說愁說出了一景。 從《北郭秋砧》詩中看,詩人寫的可能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婦人對遠行丈夫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畫樓指的應是富貴人家的房子。秋天的擣衣聲飄到畫樓之中,觸發了女子的心中的哀愁,實際上就是女子對丈夫的深情思念。 落葉、秋晚、雁鳴、遠笛等意像都成為女子心中愁緒的外化。女子的丈夫或許是從海上遠行而去了,因為女子在畫樓上遠眺雲迷的東海,可是直到月上新鉤,離人尚遲遲未歸,女子惆悵的心情可見一斑。 【奈古雪霽】 連朝積雪朔風寒,奈古新晴是大觀。 鮫室散開雲母帳,翠樓日映水晶盤。 枝枝綴玉千層秀,點點飛花六出殘。 韻事吾家披鶴氅,還思乘興涉崗巒。 這是威城八景裡較為容易理解的一首詩。意思大概是:連續幾天的雪終于晴了,雪後的奈古山上美景如畫,蔚為大觀。雪景如同大海中生活的鮫人打開了用雲母作飾物的帳子,而環翠樓在太陽的映照下就像是一個水晶盤。山上的樹木披掛著雪花堆積起來如同瓊枝玉樹,雪花被風吹得四處飄散宛如朵朵飛花,整個山川如同披上了一件用鳥羽織成的輕裘,這樣的日子應當乘興出門登山賞雪。 奈古山,無疑是不少威海市民縱覽威海全城風貌的一個好去處。而雪後的奈古山更是美不勝收。 【東浦漁燈】 垂綸海上羨漁翁,百尺崖前燈火紅。 象列疏星天倒景,光浮遠浦島橫空。 臨流小飲邀三老,鼓枻狂歌起大風。 聞道飛熊曾夢卜,從來屠釣有英雄。 “東浦漁燈”說的是東望皂埠百尺崖前的漁火點點,風浪之中捕魚歸來,漁民聚集在海灣之中的景象。 捕魚歸來後,勞累的漁民大多休息了,但仍有一些漁船還掛著漁燈,三兩漁翁在夜間垂釣,盞盞漁燈宛如天上稀疏的星星倒映在水中,讓人分不清是“天上的星星還是地上的街燈”。燈光槳影之中,海上的島嶼宛如橫在空中一樣。 據市民劉德煜老人講,當時的皂埠附近有兩個小海灣可以停泊漁船,而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所限,灣里的漁船也不會多,達到二十條漁船就已經稱得上是盛況了,因而夜晚的漁火也只能說是“象列疏星”。但是漁人之樂,還是感染了詩人,從垂釣的漁翁聯想到了曾助西周開國的薑尚。 “飛熊入夢”是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後比喻聖主得賢臣的徵兆。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急需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來輔佐,他苦苦尋找。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生有雙翅的熊飛進自己的懷中。第二天他叫人占卜預示即可找到這個人,於是帶領人馬到渭水邊找到直鉤釣魚的薑尚,姜尚號飛熊,從此文王如虎添翼 而“屠釣”之說也指的是姜尚。他未發跡前曾屠牛於朝歌,垂釣於茲泉。 【新堤柳浪】 緩步城東到水濱,千絲楊柳拂芳塵。 堤開五里煙波闊,浪湧三春翠帶新。 乍受微風翻碧澗,輕含細雨點青蘋。 幽姿濯濯誰堪擬,想見靈和殿里人。 新堤柳浪則是指東門外新修河堤上栽植的柳樹。許許多多的婦女聚集在河邊浣洗衣衫,新修的河堤上楊柳成林,這在其它城鎮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在海防要塞之地卻可以算作一大景觀。 詩中的“靈和殿”為南朝齊武帝時所建殿名。五代時李存勗《歌頭》詞:“靈和殿,禁柳千行,斜金絲絡。”近代顧炎武《賦得秋柳》中也提到了靈和殿。“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繫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老去桓公重出塞,罷官陶令乍歸家。先皇玉座靈和殿,淚灑西風日又斜。” “青蘋”出自楚國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一句,意為風在大地上生成,從青蘋這種水草的末梢飄起。 【巽閣野望】 海堧百雉埒金湯,巽閣遙瞻道里長。 煙火萬家連翠岫,魚鹽四國集梯航。 生平不廢熊羆守,設險頻頻鎖鑰防。 堤柳毿毿沙永護,千年遺愛召公堂。 “巽閣野望”說的是處於海疆的威海衛城高大巍峨固若金湯,站在城東南的魁星閣上眺望,出郭的道路遙遠悠長。城市四周的風景非常迷人,傍晚時分的萬家煙火與周圍的蒼翠群山相映成趣,而威海灣內聚集了世界各國趨魚鹽之利的船舶,海防關隘軍事要塞也相繼映入眼簾。 “魚鹽四國集梯航”描述了當時威海衛海上商賈繁忙的景象。此四國不應是日本的四國島,而應是指[[朝鮮]]、[[日本]]、琉球等國家。郭堯瞻重修《威海衛志》序中提到,“謹按威海衛,屆文登北鄙,為天末荒徼,朝鮮、日本、琉球諸舶,時乘迅風突至。” 【山樓初旭】 環翠山前倚畫樓,曈曈曉日望中收。 天邊糺縵雲霞映, 海上蒼茫島嶼浮。 曙色開時穿寶樹,晴光遙處映沙鷗。 登臨欲訪劉公跡,蘆荻蕭蕭碧水流。 “山樓初旭”,顧名思義就是環翠樓上看日出。站在環翠樓上向海上望去,絢爛的彩霞映照著天邊,劉公島等島嶼隨著夜色的褪去,浮現在大海之中。陽光穿過樹間灑下一片晨曦,也照映著遠處的沙鷗。<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971172/ ——清·王士任《威城八景·日島海市》威海老八景,新八景]</ref> ==參考文獻==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外部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13242/http://sd.xinhuanet.com/sdsq/2010-05/01/content_19676690.htm 山东威海环翠区的历史人物] {{start box}} {{s-off}} {{s-before|[[沈起元]]}} {{s-title|[[福建]][[臺灣府知府]]|<small>雍正九年(1731年)上任</small>}} {{s-after|[[尹士俍]]}} {{s-before|[[張廷枚]]}} {{s-title|[[福建]][[布政使]]|<small>乾隆二年(1737年)上任</small>}} {{s-after|[[喬學尹]]}} {{s-before|[[盧焯]]}} {{s-title|[[福建巡撫]]|<small>乾隆三年(1738年)上任</small>}} {{s-after|[[王恕 (清朝)|王恕]]}} {{end box}} {{DEFAULTSORT:Wang王}}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aft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bef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off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itl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art box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士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