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01.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基 的原始碼
←
王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王基</big> ''' |- | [[File:76遥.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e3ol.com/biography/pic/id/240/76.jpg 原图链接] [http://www.e3ol.com/biography/html/%E7%8E%8B%E5%9F%BA/ 来自三国在线]]]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small>'''三国时期魏国将领'''</small> |- | align= light| '''字 号''' :字伯舆 '''民 族''' :汉人 '''爵 位''' :常乐亭侯→东武侯 '''官 职''' :征南将军、荆州都督 '''追 赠''' :司空 '''谥 号''' :景侯 '''出 生 地''' :青州东莱郡曲城县 '''出生时间''' :190年 '''去世时间''' :261年 '''主要成就''' :大破吴军,生擒[[谭正]],修筑昶城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今山东省招远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br> * 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br> * 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谏止大兴土木,迁安平太守,坐罪免职。<br> * 大将军[[曹爽]]执政时,授从事中郎,出任安丰太守、河南尹,颇有政绩。<br> * [[司马师]]执政时,授尚书、荆州刺史,跟随征南将军[[王昶]]大败[[孙吴]],赐爵关内侯。<br> * 参与平定淮南三叛(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出谋划策,颇有功勋。善于军事,先后都督豫州、扬州 、荆州军事,受封东武县侯。 * 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王基去世,时年七十二,获赠司空,谥号为景。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王基是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王豹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悉心抚养他,王基也非常孝顺。 * 王基十七岁时,担任东莱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曹魏黄初(220年—226年)年间,各地举荐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青州刺史王凌特意上表推荐王基出任别驾。后来,朝廷征召王基为秘书郎,王凌又请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要求征召王基,王凌却因为贪图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赖着不放人,因此遭到王朗的弹劾。大将军司马懿后征召王基,尚未到任,又被提升为中书侍郎。 <ref>《三国志》: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后召为秘书郎,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大将军司马宣王辟基,未至,擢为中书侍郎。</ref> === 上书止奢 === * 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期,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使得百姓劳苦,王基上疏说:“我听说古人把百姓比作水,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因此,居于民上的天子,不能不随时戒惧。百姓安乐,逸静,一切事情都好办;如果他们生活很苦,他们就会想到作难。因此,先王的居处都很简朴,为的是防止祸患发生。从前颜渊说,东野子驾御马匹,马精疲力竭,但他仍驱赶不止,因此知道他将失败。而今劳役繁重,男女分离,人们怨声载道,希望陛下能深思东野子之弊,仔细揣摩舟和水的比喻,让那些精疲力竭的马匹休息一下,让那些疲惫不堪的百姓省些劳役。从前汉代打天下,到汉文帝时,只有同姓的诸侯。因此,贾谊深感忧虑地说:‘下边是堆积着的柴禾,点着火,而在上面睡觉,还自以为很安全。’而今敌人并未消灭,猛将拥兵,集聚起来难以应敌,长久下去,帝位难以传给后代。在此盛明之世,不专心致志地消除祸患,如果子孙再不争气,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让贾谊再生,一定会更加忧虑。” * 散骑常待王肃撰著诸经传解,又论述、制定朝廷礼仪,常常修改郑玄的旧观点。王基则依据郑玄的学说与王肃争论,并撰写批评[[王肃]]学说的《毛诗驳》。其后出任安平太守,因公事被免职。 <ref>《三国志》: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迁安平太守,公事去官。</ref> === 出任地方 === * 正始(240年—249年)年间,大将军曹爽奏请王基担任从事中郎,后来出任安丰太守。因为治理州郡严谨,而且防备森严,所以孙吴不敢进犯,加升讨寇将军。孙吴在建业集中大军,扬言进攻扬州。扬州刺史诸葛诞与王基谋划,王基说:“以前孙权屡次进犯合肥,到了江夏。这之后全琮出击庐江,朱然进犯襄阳,但都未得逞,只得退回。而今陆逊等老将已死,孙权也年老,内部没有能臣贤嗣,军中又缺乏英明军师。孙权想要亲自率兵出击,又怕内部生乱,各种矛盾一齐爆发,导致崩溃;若派将领率兵,老将差不多死光了。新将他又不信任。他不过是想借此安排好亲信,以攻为守而已。”后来,[[孙权]]果然没有领兵出击。当时国内由曹爽专权,风气大坏。王基撰《时要论》来讥讽时事。 * 后因病被征回朝廷,正始十年(249年),王基起复为河南尹。后因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被诛杀,他被按例免官。<ref>《三国志》:以疾徵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ref> === 善于军事 === * 嘉平二年(250年),担任尚书。不久后出任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跟随征南将军王昶讨伐孙吴。王基在夷陵率领一路兵马袭击步协,吴将步协紧闭城门固守。王基假装摆出进攻的架式,其实则分兵袭取雄父粮仓,缴获粮食三十余万斛,擒获孙吴安北将军谭正,接收降民数千口,他把这些降民安置到夷陵县。战后,王基因功被赐关内侯爵。王基又上表劝王昶将江夏作为首脑之地,紧逼夏口。从此,吴军就不敢轻言渡江了。他申明礼仪制度,整顿军队秩序,恢复学校教学,南方士人无不称赞。当时朝廷商议准备大举伐吴,下诏命王基商量如何进攻。 * 王基说:“如果出兵而不能打胜,不仅威风丧尽,而且还耗费财用,因此出兵必须准备充分才行。如果不准备开通河道,聚积粮食,修建战船,即使陈兵江北,也不会形成必渡之势。今江陵有沮水、漳水,灌溉良田数以千亩。安陆左右,也有沃野良田。如果水陆并以农业为主,准备充分的储备,然后率大军攻向江陵、夷陵,分别占据夏口,沿沮水、漳水运输粮食。敌人知道我有坚锐的装备和充足的储备,能长久占据优势则依据天险顽固坚守的信念必然变得沮丧,弃暗投明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时再联合东吴的蛮夷从其内部攻击。大军再分部征讨,则夏口以上各据点一定可以攻下来,长江之外的州郡也都守不住了。这样一来,吴、蜀的交通断绝,两国无法联合,东吴也就成为瓮中之鳖了。否则的话,这时出兵未必有利。”于是朝廷打消了出兵的念头。<ref>《三国志》:基对曰:“夫兵动而无功,则威名折於外,财用穷於内,故必全而后用也。若不资通川聚粮水战之备,则虽积兵江内,无必渡之势矣。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安陆左右,陂池沃衍。若水陆并农,以实军资,然后引兵诣江陵、夷陵,分据夏口,顺沮、漳,资水浮谷而下。贼知官兵有经久之势,则拒天诛者意沮,而向王化者益固。然后率合蛮夷以攻其内,精卒劲兵以讨其外,则夏口以上必拔,而江外之郡不守。如此,吴、蜀之交绝,交绝而吴禽矣。不然,兵出之利,未可必矣。”於是遂止。</ref> === 出谋划策 === *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执掌朝政,王基上书劝戒说:“天下很大,政事很杂,您就不能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如果志尚淳正,就不会滋生各种邪念;如果心地纯静,就不会感到众事嘈杂。深思熟虑,教令就不会繁杂;重用贤能、优良之士,远近都会臣服。因此,要使远方各族团结协同一心,全在于阁下如何行动;要使民众平定,也全在于您如何用心。许允、傅嘏、袁侃、崔赞等都是正直之士,有端直的品质,没有流变的坏心,可以任用他们。”司马师采纳了他的意见。与州泰、邓艾、石苞分别主管州郡事务。 * 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登基,进封王基为常乐亭侯。 *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氏,朝廷任命王基为行监军、假节,统领许昌军队,正好与司马师的军队在许昌会合。司马师问王基:“您看毌丘俭等会怎么样呢?”王基说:“淮南叛乱,不是当地吏民作乱,而是受到毌丘俭的威胁,怕眼前被杀,所以随大流罢了。如果大兵压境,他们必然土崩瓦解。毌丘俭、文钦的尸首不久就会悬在军门。”司马师说:“说得好!”于是派王基打先锋。很多人认为,[[毌丘俭]]、[[文钦]]勇猛无敌,很难与他们争胜。朝廷下诏让王基停止进军。 * 王基认为:“毌丘俭等军队完全可以长驱直入,但其仍不进军,说明已露出诈伪的马脚,民众之心有所疑。我们这时候不赶紧声张威势,满足百姓的愿望,反而停军不前,修筑高垒,无异于显示我们的怯懦,这决不合用兵的道理。如果他们抢劫民众,并把各州郡兵士家属也抓来,则我们更丧失民心。为毌丘俭所威胁的人,觉得自己罪责深重,不敢再逃出。这里是乌合之众聚集之地,士兵并无战斗力,却可能成为奸宄之辈得势的温床。如果东吴军队趁机出兵,那淮南大片国土就该被敌人占据了。此后,谯、沛、汝、豫等地就日益危险,这是最大的失策。应快速占据南顿,南顿有大粮仓,足够军队吃上四十天的。驻守南顿坚城,借助大粮仓供应,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是平定叛贼的首要措施。”王基反复请战,朝廷才让他占据濦水。抵达后,王基又上书说:“兵贵神速,不能拖延。而今外有强敌,内有叛臣,如果再不当机立断,将来后果就难以预知了。很多人认为指挥军队应持重一些。持重当然应该,但是停军不进就错了。持重决不是指按兵不动呵!如果能进军,就不可战胜。而今占据城关,壁垒森严,那边积蓄的粮食提供给敌人,而我们却要远道运粮,这是大错的呵!” * 司马师想等各路军队到齐后再发兵,还是不听王基的劝谏。王基又说:“将军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敌人得城,敌人得利。我得城,对我有利。这才叫争城,进军南顿城!”于是挥师占据南顿。毌丘俭等从项地发兵也想争夺南顿,走了十来里,听说王基已捷足先登,只好退回项地,当时兖州刺史邓艾屯兵乐嘉,毌丘俭派文钦率兵袭击邓艾。王基知道他们已分散了兵力,就率兵攻项地,毌丘俭失败。淮南二叛平定后,王基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晋封安乐乡侯。他上疏要求分自己的封邑二百户给叔父王翁的儿子王乔,并求赐王乔关内侯,用来报答王翁的养育之恩。朝廷特许。 * 甘露二年(257年),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氏。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二州军事。当时大军在项地,认为淮南军精良,让王基驻军修垒。王基反复上书请求讨伐。 * 这时,孙吴派大将朱异来援救诸葛诞,驻军安城。王基奉诏要他率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对诸位将领说:“而今城垒已经很坚固了,兵马也都聚集在此,只须精修守备,等待敌人就是了,如果再移兵戍守险地,会使兵马处于涣散状态。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收拾这个局面了。”于是在适当的时候又上疏说:“今天我们与敌人对峙,应岿然不动,如果转移坚守险要之地则人心动摇,破坏既成的局势。各路军队各自据守深沟高垒,人心安定,不能动摇,这是统领军队的基本要领。”朝廷同意。 * 大将军[[司马昭]]屯兵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王基都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军,司马昭命军吏深入镇南将军部界,传令不得出兵。城中粮食吃尽,敌人昼夜攻垒,王基据城死守。进而择机反击,大破淮南军。 * 甘露三年(258年),魏军攻下寿春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当初议者云云,要求移兵的人极多。当时我没有临阵,也听信他们的议论。将军阁下深算利害,意志坚定,奋力顶住众将压力,以至上违诏命;终于战胜敌人。古人所叙述的战事,也没有超过这次战事的。”司马昭想派将领率精锐部队深入战区,招迎唐咨子弟,乘此机会可以造成颠覆东吴的局势。王基劝谏说:“以前诸葛恪乘着东关的胜利,调动江左的兵力,包围新城。城没有攻下来,自己却死伤过半。姜维借洮上胜利之势,轻兵深入,军粮供应不上,结果大军在上络覆没。每当取胜之后,官兵上上下下轻敌。轻敌则考虑困难不深入。而今敌人刚刚在外吃了败仗。内患又未平息。因此,目前他们正戒备森严。再说,连年作战,人有归家之志。今俘获十万降兵,又杀了诸葛诞这个罪人,自从汉末有战事以来,还没有如今天这样大获全胜的局面呢!武皇帝(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自以为创下的收获已多,不再追剿,是怕受挫败。”司马昭听后于是罢兵。因为淮南地区刚刚平定,朝廷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晋封东武侯。王基上疏辞让,把功劳归给参谋和辅佐的下属。于是长史、司马等七人都得以封侯。 <ref>《三国志》:寿春既拔,文王与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文王欲遣诸将轻兵深入,招迎唐咨等子弟,因衅有荡覆吴之势。基谏曰:“昔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表之兵,以围新城,城既不拔,而众死者太半。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夫大捷之后,上下轻敌,轻敌则虑难不深。今贼新败於外,又内患未弭,是其脩备设虑之时也。且兵出逾年,人有归志,今俘馘十万,罪人斯得,自历代征伐,未有全兵独克如今之盛者也。武皇帝克袁绍於官渡,自以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文王乃止。以淮南初定,转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基上疏固让,归功参佐,由是长史司马等七人皆侯。</ref> * 同年,王基的母亲去世。朝廷下诏对丧事保密,把王基的父亲王豹的遗骨迁到洛阳与王基的母亲合葬,追赠王豹为北海太守。<ref>《三国志》:是岁,基母卒,诏秘其凶问,迎基父豹丧合葬洛阳,追赠豹北海太守。</ref> === 识破阴谋 === * 甘露四年(259年),王基调任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 景元元年(260年),常贵乡公曹奂即位,为王基增加食邑千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五千七百户。 * 景元二年(261年),襄阳太守上表说吴贼邓由要求投降。王基接受命令,要在此时出兵东吴。王基怀疑其中有诈,于是派驿使快速向朝廷陈述情状,又说:“嘉平以来,内乱不断。当务之急,是如何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不应轻易兴师动众,向外族求取好处。”司马昭回信说:“和我共事的人,多是曲意逢迎,很少有人能与我明白地讲述事实真相。阁下诚感忠爱,常常有所规劝,就照着您所说的办理。”后来,[[邓由]]果然没有来投降。<ref>《三国志》:景元二年,襄阳太守表吴贼邓由等欲来归化,基被诏,当因此震荡江表。基疑其诈,驰驿陈状。且曰:“嘉平以来,累有内难,当今之务,在于镇安社稷,绥宁百姓,未宜动众以求外利。”文王报书曰:“凡处事者,多曲相从顺,鲜能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辄敬依来指。”后由等竟不降</ref> === 逝于荆州 === * 景元二年(261年)四月二十四日,王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ref>《赠司空征南将军王基碑》:年七十二,景元二年四月辛丑薨</ref> 追赠司空,谥号为景。由其子王徽继承爵位,王徽早逝。<ref>《三国志》:是岁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子徽嗣,早卒。咸熙中,开建五等,以基著勋前朝,改封基孙廙,而以东武馀邑赐一子爵关内侯。晋室践阼,下诏曰:“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其以奴婢二人赐其家。”</ref> == 人物轶事 == * 王基任安平太守时,术士管辂曾去看望。王基叫他算卦,管辂说:“会有一卑贱的女人生下一个男孩,刚落地就能行走,走入锅灶中自死。又床上会有一条大蛇,叼着笔,全家人可去看望,很快就离走。又有鸟飞到屋内,与燕子咬斗,燕子死鸟飞去。这是三件怪事。”王基大惊,忙问凶吉。管辂说:“只因为您的家住得远,所以有鬼作怪。小男孩生下来会走,不是他自己能走,只是无忌的妖魔驱使他走入灶中。大蛇叼笔,只是老书佐。鸟燕相斗,只是老铃坠下。今卦上只有现象,没说凶事,知道不是灾难的象征,不必担心。”后来果然没事。 == 人物评价 == * [[王朗]]:宿卫之臣,秘阁之吏。<ref name="MYT">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4597/8ef07SGkwlOXs3nyzPvNksThdhLcMy1HkE82Km3Tnj9jGx3mgEs6V7Z1dyztGoeZsWpCD01OmARZNpvugFSPOIOQSa_2qavVQigsPFSW 《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国学导航.2017-01-12]</ref> * [[司马昭]]:①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 ②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辄敬依来指。 <ref name=MYT/> * [[司马炎]]: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 <ref name=MYT/> * [[陈寿]]:徐邈清尚弘通,胡质素业贞粹,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皆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ref name=MYT/> * [[虞预]]:王基、[[邓艾]]、[[周秦]]、[[贾越]]之徒,皆起自寒门,而著绩于朝。 == 史料记载 == * 《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ref name=MY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