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14.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以成 的原始碼
←
王以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以成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王以成.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0273&sid=825581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0273&sid=825581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中国同盟会会员 | 出生日期 = 1877年 | 出生地点 = 海阳县(今海阳市)盘石店村 | 逝世日期 = 1912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任津浦铁路工程师 }} '''王以成'''(1877-1912) 字箫九。[[海阳]]县(今海阳市)盘石店村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抗清志士。 <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4/wangyicheng.html 王以成 ],当代人物专题网</ref> ==人物简介== 王以成,21岁考入登州文会馆,曾书藏头联抒志:"以卧薪尝胆乐乐壮志,成驱虏兴华伟伟宏业。";"箫声夜半惊残云,九州梦中醒睡人"。后入[[青岛]]工部局学习绘图。<ref>[http://www.wutongzi.com/a/68401.html 王以成 ],海阳历史人物网</ref> ==人物经历== 1903年 (光绪二十九年) ,东渡日本求学,就读于工手学校,学习土木工程。其间,与丁惟汾结识,因均志于反清、救国,遂成莫逆之交。时,孙中山于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广集革命人才。王经丁惟汾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王以成毕业于工手学校,成绩优良,尤精桥梁学。归国后,任津浦铁路工程师。次年,因法国人侵吞公款,清政府明知不究,愤而辞职。回归故里后,其间,著有《论铁路工程》《论铁路测量》等书。 1910年(宣统二年) ,王以成赴北京任《国风日报》编辑。因抨击时政,鼓吹捣君权、驱列强、复兴中华的政治主张,遭清廷忌恨,报馆被查封。王深感非武力不足以推翻清王朝,遂投笔从戎。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相继响应,他奔走于天津、济南、青岛、安丘、乐陵、寿光、临沂等地,联络王长庆、王永福、邓天乙等数十人,组成民军,欲光复胶东诸县。并密用各种铁罐制作炸弹200余枚,为攻城武器。 后因即墨、高密等地起义受阻,遂决定进攻诸城。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日(辛亥年腊月十四日),民军首领王长庆、 王以成等率数百人由安丘挺进诸城,后占领诸城,组织军政府。 他们臂裹白布,使用土枪古炮,英勇奋战,一举攻占城北五里堡,威逼县城。清兵撤退,知县吴勋逃匿天主教堂,民军入城,开仓济贫。 王以成与法国教士谷司德交往甚密。 讵料谷司德阴蓄祸心,暗地与吴勋策划,密令城外清兵将枪弹藏于高梁秸中,以卖柴为名,运至城内;同时,吴勋电请沂州巡防营出兵,反攻诸城。2月10日,清兵入境,里外夹击。 王以成等用炸弹应敌,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2月14日,吴勋获悉王以成等人藏于传义教堂,派兵围剿。王以成临难不畏,凛然疾呼:"速倒尔戈,共图富强。不然,余固不惜死也,天下党人,滔滔皆是,均能继续革命,独不能杀汝辈乎!"语未毕,即被清兵抓住,壮烈殉难。[1] ==参考资料== 1. 王以成 . .海阳市人民政府 . 2014-05-29 ==参考来源== [[Category:科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以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