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209.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玉梅令 的原始碼
←
玉梅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玉梅令.jpeg|有框|右|<big>古代山水画</big>[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725%2Fa05d5c26j00qwsqt9002fd200k000m2g00bv00d2.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原图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P86O500514CN4V.html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玉梅令'''》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作品之一。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ref>[https://www.docin.com/p-2483963720.html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豆丁网,2020-10-28</ref>。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了独特风格。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其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 <center>玉梅令</center> {{Cquote| 曰范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南宋]姜夔}} ==诗词特点== 姜夔的清空出自[[苏轼]],骚雅脱胎于辛弃疾<ref>[http://www.shangshiwen.com/ziliao_57.html 姜夔影响],古诗文网</ref>。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书法创作== 姜夔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续书谱》仿效孙过庭的《书谱》而撰写<ref>[https://www.xuexila.com/lishi/renwu/shufajia/28886.html 南宋文学家姜夔的书法作品有哪些],学习啦,2017-07-17</ref>,但并非《书谱》之续。全卷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对"唐法"并非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对"法"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从肯定和解释引申了"晋韵"古法。 ==视频== ===<center> 玉梅令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姜夔|过春风十里:写尽扬州美色的一首词</center> <center>{{#iDisplay:v3229bf616y|560|390|qq}}</center> <center>叶嘉莹唐宋词第十四讲姜夔3</center> <center>{{#iDisplay:a0923w5kgr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玉梅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