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42.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犁头尖 的原始碼
←
犁头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犁头尖</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mg1.iplant.cn/gotoimg/236/E7A5034EEA768EB1.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iplant.cn/info/%E7%8A%81%E5%A4%B4%E5%B0%96?t=p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药名称:犁头尖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天南星目 科:[[天南星科]] 属:[[犁头尖属]] 种:犁头尖 采收时间:秋季 用 量:外用:适量 毒 性:有毒 |} '''犁头尖'''(lí tóu jiān),学名 Typhonium blumei Nicolson & Sivadasan,俗名:'''地金莲、白附子、鼠尾巴、耗子尾巴、独角莲、山茨菇、芋叶半夏、田间半夏、犁头七、三角青、野慈姑、山半夏、生半夏、土半夏、半夏、小野芋、坡芋、充半夏、狗半夏、小独脚莲、打麻刺、芋头七、野附子、金半夏、百步还原、茨菇七、大叶半夏''',异名:Typhonium divaricatum ,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 divaricatum (L.)Decne.的块茎及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瘰疬,血管瘤,疥癣,毒蛇咬伤,蜂螫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ref>[http://www.iplant.cn/info/%C0%E7%CD%B7%BC%E2 犁头尖], 植物智, 2020-01-18</ref> ==犁头尖形态特征== 犁头尖,又名老鼠尾。块茎近球形、头状或椭圆形,直径1-2厘米,褐色,具环节,节间有黄色根迹,颈部生长1-4厘米的黄白色纤维状须根,散生疣凸状芽眼。幼株叶1-2,叶片深心形、卵状心形至戟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多年生植株有叶4-8枚,叶柄长20-24厘米,基部4厘米鞘状、莺尾式排列,淡绿色,上部圆柱形,绿色; 叶片绿色,背淡,戟状三角形,前裂片卵形,长7-10厘米,宽7-9厘米;后裂片长卵形,外展,长6厘米,基部弯缺呈“开”形;中肋2面稍隆起,侧脉3-5对,最下1对基出,伸展为侧裂片的主脉,集合脉2圈。花序柄单1,从叶腋抽出,长9-11厘米,淡绿色,圆柱形,粗2毫米,直立。 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形,长1.6-3厘米,粗0.8-1.5厘米;檐部绿紫色,卷成长角状,长12-18厘米,下部粗6毫米,盛花时展开,后仰,卵状长披针形,宽4-5厘米,中部以上骤狭成带状下垂,先端旋曲,内面深紫色,外面绿紫色。 肉穗花序无柄,雌花序圆锥形,长1.5-3毫米,粗3-4毫米;中性花序长1.7-4厘米,下部7-8毫米长具花,连花粗4毫米,无花部分粗约1毫米,淡绿色;雄花序长4-9毫米,粗约4毫米,橙黄色;附属器深紫色,具强烈的粪臭,长10-13厘米,基部斜截形,明显具细柄,粗4毫米,向上渐狭成鼠尾状,近直立,下部1/3具疣皱,向上平滑。 雄花近无柄,雄蕊2,药室2,长圆状倒卵形,雌花:子房卵形,黄色,柱头无柄,盘状具乳突,红色。中性花同型,线形,长约4毫米,上升或下弯,两头黄色,腰部红色。花期5-7月。 ==犁头尖生长环境== 生于地边、田头、草坡、石隙中。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犁头尖性状鉴别== 块茎长圆锥形,直径为0.3-1cm,表面褐色,栓皮薄,不易剥落,稍有皱纹。芽痕多偏向一侧,须根痕遍布全体,并有多数外凸的珠芽痕。 ==犁头尖别名== 芋头草、小野芋、犁头草、大叶半夏、犁头七、土半夏、三角青、山半夏、小独脚莲、土巴豆、药狗丹、芋头七、金半夏、野附子、百步还原、独脚莲、耗子尾巴、山茨菇、犁头半夏、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观音芋、野芋蛋、野芋荷。 ==犁头尖入药部位== 块茎及全草。 ==犁头尖性味== 味苦、辛,性温,有毒。 ==犁头尖归经== 归肝、脾经。 ==犁头尖功效== 解毒消肿,散瘀止血。 ==犁头尖主治== 痈疽疔疮,无名肿毒,瘰疬,血管瘤,疥癣,毒蛇咬伤,蜂螫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犁头尖相关配伍== 1、治淋巴结结核:犁头尖鲜全草适量。配醋、糯米饭各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日换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血管瘤:鲜犁头尖块茎用米酒(或烧酒)磨汁,外涂,每日3-4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犁头尖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涂;或研末撒。 ==犁头尖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一般外用,不作内服。孕妇禁服。误食会出现舌、喉麻辣,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 ==犁头尖采集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犁头尖药理作用== 毒副反应。 ==犁头尖相关论述== 1、《广西本草选编》:“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疮肿毒,瘰疬,血管瘤,皮肤癣,毒蛇咬伤。” 2、《福建药物志》:“主治蛇头疔,甲沟炎,带状疱疹,无名肿毒,蜂螫伤,腮腺炎。” ==犁头尖附注== 本品内服中毒,青木香磨水或煎水服可解。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犁头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