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12.1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牟发松 的原始碼
←
牟发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牟发松</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1334207637,903156872&fm=253&fmt=auto&app=138&f=JPEG?w=214&h=203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sohu.com/a/191207745_73930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牟发松''',男, 1954 年 4 月出身于[[湖北省]][[江陵县]]。 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7 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翌年 3 月入学), 1981 年 7 月提前毕业,留校任助教。 1982 年 3 月至 1988 年 1 月于同校攻读并如期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1988 年至 1993 年,先后在武汉大学历史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5 年担任[[博士生导师]]<ref>[http://sfy.njnu.edu.cn/info/1016/3408.htm 华东师范大学牟发松教授来南师讲学 ],南京师范大学, 2012-11-23</ref>,兼任武汉大学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教育工会副主席<ref>[https://www.sohu.com/a/204792624_523159 牟发松 | 十六国北朝政区演变的背景、特征及趋势略论——以特殊政区为中心 ],搜狐, 2017-11-16</ref>、教代会主席团成员。2002 年 12 月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2001 年起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ref>[http://history.ecnu.edu.cn/60/65/c31209a221285/page.htm 牟发松 ],华东师范大学</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54 年 4 月 出生地点----湖北省江陵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信 仰 ---- 中国共产党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人物简历== '''研究方向:''' 1 、汉唐长江流域史及唐代经济史研究。 2 、专职协助唐长孺教授撰写其总结性著述《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3 、十六国北朝地方行政体制研究。 4 、南北朝关系研究。 5 、中日学界的六朝隋唐论比较研究。 6 、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及其规律研究。 ==论著== '''(一)、著作(独著、参编,主编共 10 余种)''' 1 、《唐代长江中游的经济与社会》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9 年,独著( 1991 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5 万字。 2 、《湖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独著(多卷本《湖北通史》,由章开沅等任总主编,全书于 2000 年 12 月获武汉市第七次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3 年, 46 万字。 3 、 1889-1992 年期间,专职协助唐长孺教授撰述其专著《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年),协助撰述人(其中人口及唐代商品经济共4节由冻国栋同志协助整理,见该书"后记"及唐长孺教授关于牟发松协助撰述此书的情况说明)。 4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 2 卷第 4 编"隋唐五代时期"之第一章"户口与农业经济区域"、第二章"土地制度与土地经营方式",齐鲁书社 /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 年,撰稿人,撰 12 万字,该书第 2 卷由张泽咸任主编。 5 、《社会稳定论》历史篇第五章"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与政治社会稳定"、第六章"大一统的内在矛盾和追求长治久安的对策及影响", PP139-194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撰稿人,撰 44000 字。陶德麟主编。 6 、《二十世纪唐研究》经济卷第五章农业, PP423-45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撰稿人,撰 49000 字。该书主编:胡戟、张弓、李斌城、葛承雍。 7、《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编(牟发松主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8、《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牟发松主编,庄辉明、章义和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二)、专题论文(约50 篇)'''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牟发松</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3632910328,143882051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300&h=24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dyTabStr=MCwzLDYsMSwyLDQsNSw3LDgsOQ%3D%3D&word=%E7%89%9F%E5%8F%91%E6%9D%BE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1 、《鲁褒钱神论的产生与当时的商品货币经济》,《江淮学刊》 1985 年第 5 期,独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K22 》 1985 年第 11 期,独著。 2 、《十六国地方行政机构的军镇化》,《晋阳学刊》 1985 年第 6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K22 》 1985 年第 12 期,独著。 3 、《唐代都督府的置废》,《武大学报社科论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8 期》,1986 年,独著。 4 、《六镇新释》,《争鸣》 1987 年第 6 期,独著。 5 、《火耕水耨与南方稻作农业的发展》,载《古代长江中游的经济开发》,武汉出版社,1988 年,独著。 6 、《魏晋南朝的行台》,《武大学报社科版增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9-10 期》,1988 年,独著。 7 、《东魏北齐的地方行台》,《武大学报社科版增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9-10 期》,1988 年,独著。 8 、《唐代草市略论》,《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 年第 4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K22 》 1990 年第 3 期,独著。 9 、《唐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都会与经济区域》,《襄阳师专学报·地方史专辑》, 1989 年,独著。 10 、《略评日本中国中世纪研究会的共同体理论》,载《日中国际共同研究--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的作用》,(日本)玄文社,1989 年,独著。 11 、《北朝行台地方官化考略》,《文史》第 33 辑,中华书局,1990 年,独著( 1995 年获湖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北朝行台の地方官化につぃての考察》,日本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第 25 辑, 1997 年,古贺昭岑日译)。 12 、《六朝起义前的北魏行台》,《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1 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年,独著。 13 、《唐玄宗朝土地关系的矛盾及其调整略论》,《武汉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K22 》 1992 年第 9 期,独著。 14 、《北魏军镇考补》,《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7 期合订本》,香港中华科技出版社,1992 年,独著。 15 、《北魏末以降的大行台与权臣专政》,载《北朝暨邯郸史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独著。 16 、《关于荆楚岁时记的几个问题》,载《南国名都江陵》,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独著。 17 、《王融〈上疏请给虏书〉考析》,《武汉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5 期,独著。 18 、《南北朝交聘中所见南北文化关系略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4 辑》,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独著。 19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中国史研究》 1996 年第 2 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1996 年第 5 期,独著。 20 、《〈资本论〉与"前资本主义论"》,载《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年,独著。 21 、《关于杜宝〈大业杂记〉的几个问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5 辑》,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独著。 22 、《汉唐间的荆州宗氏》,《文史》第 44 辑,中华书局, 1998 年,独著。 23 、《大业杂记校录》,《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5 辑》,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独著。 24 、《〈后汉书班固传论〉平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7 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独著。 25 、《邢邵酬魏收诗反映北齐史官的工作与生活吗》,《光明日报》 2000/6/2 , C3 版,《历史周刊》第 19 期,独著。 26 、《拓跋虎墓志释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8 辑》,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独著。 27 、《北史零札》,《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8 辑》,武大出版社 2001 年,独著。 28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朝隋唐论"试析》,《史学理论研究》 2002 年第 3 期, PP62-74 , 18000 字,独著, 2002 年 7 月 28 日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 19 卷第 6 期(总第 111 期)第 76 页摘要, 2002 年,( 800 字) 29 、《试析战后中日学界对六朝隋唐时代特质的不同把握》,《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9 辑, PP9-19 , 15000 字,独著,武汉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 2002 年 11 月。 30 、《旧齐士人与周隋政权》,《文史》, 2003 年第 1 辑(总第 62 辑), PP87-101 , 17000 字,独著, 2003 年 2 月 1 日。 31 、《说达》,《许昌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 期, PP40-46 , 13000 字,独著, 2003 年 1 月 30 日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003 年第 3 期, 5 月 24 日 PP3-9。 32 、《汉唐异同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3 期 PP1-10 , 16000 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004 年第 5 期 PP3-13 全文转载。并由日本龙谷大学中田和宏全文翻译成日语,刊于《东洋史苑》第 64 号, 2005 年 1 月, PP1-25 。《文摘报》 2004 年 6 月 20 日 摘要刊载本文论点。 33 、《梁陈之际南人北迁及其影响》,载殷宪主编《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149-164 , 170000 字,商务印书馆2004 。 34 、 《汉唐间的中日关系与东亚世界》,《史林》 2004 年第 6 期, PP61-68 ,15000 字,独著。 《 汉唐间の东アジア世界における中日关系とその変迁》,载日本九州大学 21 世纪 COE 项目《东亚的交流和变化》国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4-10 , 7000字。 35 、《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江海学刊》 2005 年第 5 期, PP136-145 ; 16000 字,独著。 (三)、学术综述、学术书评及专业译文( 共计20 余篇) ==荣誉== 1993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应邀赴日本大学及科研机关研访及讲学。独立专著《唐代长江中游的经济与社会》1991 年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撰《湖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全书为八卷本,章开沅等主编)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历史学家]]
返回「
牟发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