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48.23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爪哇犀牛 的原始碼
←
爪哇犀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爪哇犀牛</big> ''' |- | [[File:20300533967326135538944857803.jpg|缩略图|居中|[http://a1.att.hudong.com/83/94/20300533967326135538944857803.jpg 原圖鏈接][http://tupian.baike.com/s/爪哇犀牛/xgtupian/1/0?target=a0_06_84_01300000369368124144846845551.jpg 爪哇犀牛]]]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爪哇犀 别称: 小独角犀 英文名:Javan rhinoceros 拉丁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奇蹄目 科: 犀科 属: 独角犀属 亚种: 3个亚种,现仅剩1种 界: 动物界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 真兽亚纲 亚目: 角型亚目 亚科: 真犀亚科 种: 爪哇犀 分布区域:印尼爪哇岛西部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 |} '''爪哇犀牛'''(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又称小独角犀,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牛是近亲。如今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体长2.5-3.5米,肩高1.6米,平均体重150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长少于20厘米,皮肤为灰色。 [[爪哇犀牛]]曾在亚洲广泛分布,包括中国南部以及中原地带(汉朝以前),栖息于低地雨林和红树林沼泽中。喜欢独来独往,以树枝、嫩芽、嫩叶、果子、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每胎只生一头幼犀,哺乳期为1~2年。[[爪哇犀]]平均寿命35~40年,最长的可达50多年<ref>[https://www.souid.com/archives/11492.html],世界上最罕见的犀牛,爪哇犀牛。世界之最网,2015-12-08</ref>。 =='''外形特征'''== '''爪哇犀'''皮肤呈灰色。除了耳边和尾端有硬毛外,全身无毛。皮肤有厚摺。身体肥大,四肢短粗,显得很笨拙。雄犀有一只短小的角,雌犀通常无角。爪哇犀的体长250~350厘米,体重最重可以达到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长少于20厘米,皮肤为灰色。 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体长2.5-3.5米,肩高1.6米,平均体重1500千克,爪哇犀和印度犀曾一度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事实上印度犀体形要大些,它的皮肤折叠稍微有异与爪哇犀,相对来说[[爪哇犀]]皮肤更加光滑。由于爪哇犀牛具有中药价值,因此被大量捕杀。 =='''生活习性'''== 主要生活在印尼[[爪哇岛]]的[[乌戎库隆]]国家公园。爪哇犀草食性,有泥浴的习惯,胆子小。 爪哇犀牛喜欢独来独往,据说幼仔很早就单独生活。爪哇犀喜欢生活在野草密布、有大片芦苇的低地雨林环境中,以树枝、嫩芽、嫩叶、果子、竹类、芒果及无花果等为食。清晨和傍晚是采食的主要时间。爪哇犀很胆小谨慎,一旦有一点异常动静,它就会立马逃之夭夭。视力不佳,但有敏锐的嗅觉和听觉。爪哇犀几乎从不主动攻击人,除非是近距离受到惊吓或正在抚养幼崽,它的活动范围一般在20平方英里之间。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十分清楚爪哇犀牛的习性,一个原因是爪哇犀牛数量极少,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住在保护区中,犀牛仍然会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单独栖息。[[爪哇犀]]平均寿命35~40年,也有过50多年的记录。 =='''生长繁殖'''== 雌性成熟在三到四岁间,雄性成熟在六岁之后,雌性怀孕期是16个月,每次交配间隔达4~5年。每胎只生一头幼犀,哺乳期为1~2年。 爪哇犀从未在动物园中繁殖成功过,而且自1907年以后,再也没有在动物园展出过。 雌性怀孕期16个月,2~4月为生育高峰,每胎产一崽。幼崽和母亲一起生活2年左右。两次生育间隔最少3年。 =='''栖息环境'''== 栖息于低地雨林和红树林沼泽中。 =='''分布范围'''== 爪哇犀的分部区原本非常广泛,远不只爪哇一地,在中国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但由于人类的不断摧残,印尼的爪哇岛成了它如今的唯一幸存地,越南的种群已在2010年因偷猎全部灭绝,是全球最濒危的动物之一。三个亚种已有两个已经灭绝。 爪哇犀过去普遍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不丹]]、中国、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印度尼西亚)。三个亚种中已仅剩印尼亚种,且仅分布在[[爪哇岛]]的UdjungKulon国家公园(数量50只-60只)。最后一只印支亚种的爪哇犀牛2010年4月在越南国家公园被偷猎者杀害。印度亚种于上世纪60年代左右因过度偷猎和栖息地破坏而灭绝。 =='''繁殖'''== 雌犀成熟在三到四岁间,雄性成熟在六岁之后,爪哇犀怀孕期间是16个月,每次交配间隔达4~5年。每胎只生一头幼犀,幼犀哺乳为1~2年。爪哇犀平均寿命35~40年,最长的可达50多年。爪哇犀从未在动物园中繁殖成功过。 体型较小,曾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马来西亚]]。1885年左右在中国境内绝迹。1930年至1932年在马来西亚、泰国绝迹。1988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和越南战争的迫害,在老挝、柬埔寨、缅甸三国灭绝,战争结束后全球仅剩下越南南部有14头残存,之后因偷猎又不断减少。2004年因数量太少难以延续种群,被宣布功能性灭绝。2010年4月越南最后一只雌性犀牛在国家公园内被偷猎者杀害,2011年经过越南全境的考察证实越南的爪哇犀已全部灭绝。 ==种群现状== 2010年4月死亡的爪哇犀牛是越南最后一头爪哇犀牛,中国的爪哇犀牛于1922年灭绝。爪哇犀牛在1999年曾于越南的[[吉仙]]国家公园用红外线照相机拍到,当时至少有不到10只的族群。2010年11月22日,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监测相机在印尼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犀牛保护区内拍摄到一头爪哇犀牛和它的幼崽。2011年10月,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国际犀牛基金会经过为期两年的监测分析后发表研究报告正式宣布,越南境内极濒危物种爪哇犀牛已完全灭绝。2010年4月,[[越南]]最后一头爪哇犀牛被发现死于偷猎行为,其犀牛角被残忍砍掉。 目前几近绝种,目前只有35头爪哇犀生活在印尼的国家公园里。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在印尼林业部的支持下,APP与马戎格库龙国家公园签署一项协议,携手帮助推动印尼的犀牛保护行动计划。增强对现存爪哇犀的保护,帮助实现爪哇犀的数量增长目标,支持印尼的犀牛保护行动计划。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爪哇犀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