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30.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烦躁 的原始碼
←
烦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烦躁]]== 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án zào,指烦闷[[急躁]]。出自《易·系辞下》“躁人之辞多” 唐 [[孔颖达]]疏:“以其烦躁,故其辞多也。” 中文名 [[烦躁]] 外文名 be fidgety 词 目 烦躁 拼音 fán zào 注音 ㄈㄢˊ ㄗㄠˋ 同义词 [[急躁]]、[[焦躁]] 反义词 [[安静]]、[[平静]] . ==基本解释== 1、 烦闷急躁。 ①《易·系辞下》“躁人之辞多” 唐孔颖达疏:“以其烦躁,故其辞多也。”②宋[[范仲淹]]《与知郡职方书》:“切少烦躁,[[损气]]伤神,益为灾矣。”③明[[高攀龙]]《高子遗书·初谒语》:“若因欲速而至烦躁,反是累心。”④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喫了一会, 陈木南 身上[[暖烘烘]],十分[[烦躁]],起来脱去了一件衣服。”⑤[[茅盾]]《[[子夜]]》十四:“[[吴荪甫]]忽然烦躁起来,用劲地摇一摇头。” 2、中医谓内热口干、手足扰动之症。 ①《素问·至真要大论》:“心热烦躁,便数憎风。” ②《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烦躁》:“伤损之证,烦躁而面赤,口乾作渴,脉洪大按之如无者,宜用[[当归补血汤]]。”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28792/16457CP7ghv-WzoRLGBIi5CajE0SpO9KYNGNKzpwXUJPx3mM7mFxPNS82JaSXZRfHH1v6toW_2pMeEhQXcuXIMHfbQ .汉典,引用日期2014-03-05] </ref> 近义词:[[急躁]]、[[烦闷]] . ==中医学概念== 概述 胸中热而不安叫“烦”,手足扰动不宁叫“躁”。烦与躁常并称,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烦躁]]温热病邪热入里,则见高热、口渴、胸中烦闷、手足扰动,是阳明实热。因阳明主四肢,热盛故四肢扰动。大都由烦到躁,称为“[[烦躁]]”;如只是烦热[[口渴]]、无手足扰动的,则称“[[烦渴]]”,这是热盛[[伤津]]之象。均属[[实热证]]。 ==调整方法== “烦躁”、“抑郁”常常被现代都市人挂在嘴角。浮躁的社会,让我们的情绪也[[烦躁]]了起来,工作压力、情感困扰、生活压力无处不在。很多朋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经常莫名其妙感觉到烦躁,一点点小小的刺激,就会让我们的[[情绪]]不再稳定,总是想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却发现自己无法宣泄。那么,当我们心理烦躁时,应该怎么解决呢? 1.转移注意力 出现不良情绪,是因为存在现实的刺激,从而导致我们心情烦躁、精神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当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要让自己沉溺于刺激事件之中,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你不再去注意刺激事件,那么你的情绪也就会慢慢的[[放松]]与调整了。 2.倾诉心理困扰 每一个人都会有情绪,情绪也会有上下波动,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如果持续的情绪烦躁、低落,那么就要试着去调整。问渠心理网提醒你,当不良情绪无法摆脱时,可以试着寻找心理支持,如找个人 3.积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在自我调整不良情绪时,是非常有效果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快速的好起来,人们常说“阿Q精神胜利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伤寒明理论== 证名。心烦躁动之证。烦为心热、郁烦;躁为躁急、躁动。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烦与躁常并见,而有先后之别。《[[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燥也。”若先躁后烦,则称为躁烦。烦躁有虚实寒热之分。在外感热病中,凡不经汗下而烦躁者多汗,汗下后烦躁者多虚。《类证治裁·烦躁》:“伤寒有邪在表而烦躁者,脉浮紧,发热身痛,汗之则定,[[大青龙汤]]。有邪在里而烦躁者,脉数实有力,不大便,绕脐痛,下之则定,承气汤。有阳虚而烦躁者,汗下后,昼烦躁,夜[[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干姜附子汤]]。有阴盛而烦躁者,少阴症,吐利,手足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温热病表里俱实,三焦大热,烦躁大渴者,选用[[白虎汤]]、[[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承气汤]]、[[三黄石膏汤]]等方(见《伤寒绪论·烦躁》)。内伤因脏腑实热而致烦躁者,治宜[[清热泻火]]。《张氏医通·神志门》:“火客心包,或酒客膏粱,上焦不清,令人烦躁,宜芩、连、山栀等凉药为君,稍用炮姜为使,甚则凉膈散下之。” ==诊断学== ▪ [[诊法]] ▪ [[四诊]] ▪ [[症状]] ▪ [[内证]] ▪ [[外证]]▪ [[四诊合参]] ▪ [[司外揣内]] ▪ [[审症求因]] ▪ [[平人]] ▪ [[望诊]]▪ [[望神]] ▪ [[得神]] ▪ [[失神]] ▪ [[假神]] ▪ [[烦躁]]▪ 但[[欲寐]] ▪ [[昏厥]] ▪ [[神昏]] ▪ [[望色]] ▪ [[五色]]▪ [[色泽]] ▪ [[常色]] ▪ [[主色]] ▪ [[客色]] ▪ [[病色]]▪ [[善色]] ▪ [[恶色]] ▪ [[五色主病]] ▪ [[面色]] ▪ [[面色萎黄]]▪ [[身目俱黄]] ▪ [[颧红]] ▪ [[面色红]] ▪ [[泛红如妆]] ▪ [[面色青]]▪ [[面色白]] ▪ [[面色苍白]] ▪ [[面色淡白]] ▪ [[面色黧黑]] ▪[[ 面色晦暗]]▪ [[面垢]] ▪ [[口唇青紫]] ▪ [[口唇红肿]] ▪ [[口唇淡白]] ▪ [[真脏色]]▪ [[病色相克]] ▪ [[须发早白]] ▪ [[望形态]] ▪ [[肥胖]] 其他科技名词 . ==视频== {{#iDisplay:f0649jpjlxm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830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烦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