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217.2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烏程縣 的原始碼
←
烏程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乌程县里谈古迹'''<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31/0ee0c1f77b3f46bfa80c1d3d31fa8a57.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272384820_99938826 圖片來自搜狐]</small> |} '''烏程縣'''是中國歷史上[[湖州]]地區的一個舊縣名,縣域大致包含今[[吳興區]]大部以及[[南潯區]]<ref>[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37/3078956.html 南潯區],人民網</ref> 東部地區。 == 名稱由來 == 「烏程」之名,據湖州歷代誌書載皆言因當地居住有善釀美酒的烏巾、程林兩家而得名。但從語言學角度來說,「烏」極有可能是古越語遺存,係[[古越語]]的發語詞。 == 歷史沿革 ==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下菰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遺址在今湖州城南二十五里的[[吳興區]][[道場鄉]][[菰城村]]窯頭自然村。前223年,[[秦]]改「菰城」為「烏程」,以世居東鄉且善釀的[[越人]]土著烏巾、程林兩氏得名,屬[[會稽郡]]。[[漢朝|漢]]因之。 *[[東漢]][[永建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烏程屬吳郡。 *[[東吳]][[孙皓]][[寶鼎]]元年(266年),分[[吳郡]]之陽羨、永安、餘杭、臨水,[[丹楊郡]]之故鄣、安吉、原鄉、-{於}-潛、烏程九縣置[[吳興郡]],治烏程。 *[[西晉]][[太康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烏程縣東鄉置[[東遷縣]],縣治在今[[南潯區]][[舊館鎮]]。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東遷縣並入烏程縣。 *[[唐朝]][[調露]]二年(680年),分烏程置吳興縣。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蘇州]]割太湖洞庭三鄉太湖東山、西山、三山三大島嶼及其周圍水面易烏程之[[平望]],平望驛南仍屬烏程縣清道光二十年《平望志》載: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蘇州耆民請于刺史吳從眾,割[[太湖]]洞庭三鄉易烏程之平望。蓋自平望驛西至南潯五十餘里地(即平望西至震澤)皆易之”。震澤遂屬吳縣,隸蘇州。(一說宋太平興國三年,即年,清道光《震澤鎮志》和新編《南潯鎮志》持此說)。平望驛南仍屬烏程縣。[[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平望驛南始屬[[蘇州]][[吳江縣]]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吳越王錢鏐請割吳縣南地、嘉興北境置吳江縣。從此,平望始屬吳江縣。 *[[北宋]][[太平興國]]7年(982年),分烏程縣東南十五鄉置[[歸安縣]]。 *[[明]]、[[清]]時期與[[歸安縣]]同為[[湖州府]]首縣,二縣同城而治。 *1912年([[民國元年]])撤廢,與歸安縣合並為[[吳興縣 (中華民國)|吳興縣]]。 == 行政區劃 == === 秦漢時期 === 無從考。歷史典籍存: *烏禾鄉 *餘不鄉 *平望鄉後屬[[長興]] === 魏晉南朝 === *博陸里餘烏村 *計村 *錦墟村 *純孝鄉 *孝仁鄉侯村 === 唐宋時期 === [[唐]]管四十個鄉、二百個里。古籍存「茂德鄉」之名。 宋初轄三十個鄉 *行山、豐樂、仁風、白鶴、霅水; *臨苕、崇禮、孝行、至孝、廣德; *永新、德政、龍亭、澄靜、靈壽; *震澤、太元、福增、萬歲、保安; *崇孝、常樂、瑯琊、歐亭、九原; *三碑、順德、移風、稔澤、樂俗。 === 明清時期 === [[明]][[成化]]八年(1472年)行[[區都里制]],烏程縣劃為23區8界53都283里。[[明]][[萬曆]]年間烏程縣有鄉12個,市鎮4個,村104個。[[清]][[同治]]年間按自然地名的區、[[莊]]、 [[村]]加以分層,則共分區23個,分莊199個,莊下分村636個。除4個市鎮之莊的10個地名,計有鄉村之莊626個地名。村莊比萬曆時期增加了601.92%,亦即增長6倍多,可見村莊裂變之巨。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類:中國史地]]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烏程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