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7.23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烈屿乡 的原始碼
←
烈屿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烈嶼鄉''' </p> |- |<center><img src="https://ws.kinmen.gov.tw/001/Upload/423/relpic/14192/12042/f02a85e1-f43e-46bd-8ae5-681fded7d66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lieyu.kinmen.gov.tw/travel/cp.aspx?n=4F970BD1B34921B8 圖片來自kinmen] </small> |} '''烈嶼鄉''',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縣|金門]]本島西南西方,居於金廈兩門之間,位處於[[福建省]]東南隅的[[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並包括[[大膽島]]、[[二膽島]]、三膽島、四膽島、五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槟榔屿 (福建)|檳榔嶼]]等諸小島。屬[[中華民國]][[金門縣]]管轄。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 山多平地少的烈嶼,總面積包含各個附屬島嶼共約16.003平方公里,山巒多分布於東北方,地勢東北寬而高聳,西南狹而平緩,宛若「彪顧猛虎」之勢,再加上「扼制閩海,屏障金門」的地理位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烈嶼鄉共劃分為五村,分別為林湖村、上岐村、西口村、黃埔村、上林村,到2019年6月,現有登記戶籍人口約為一萬兩千多人。 == 歷史 == 烈嶼又被稱做「小金門」,島上的先民來自[[中原]],從[[隋唐]]時代即來此開發繁衍。[[唐代]]閩觀察使[[柳冕]],在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宋元兩代在島上設[[鹽場]],明代烈嶼設[[巡檢司]],清代為防[[倭寇]],立塞置[[汛]]。另外,[[南明]][[鄭成功]]也於1646年在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鄉籍俊彥林錫山駐守烈嶼,以此島作「[[反清復明]]」根據地。 == 經濟 == 烈嶼鄉有一半的人口都從事農業,種植[[高粱]],[[小麥]]及[[芋頭]],農產品銷往金門各地,甚至是外地,高梁則是賣到[[金門酒廠]],以一斤米的價錢收購。另一半就從事工業或是服務業,大部分的從事服務業的人都每日通勤前往大金門的[[金城鎮 (金門縣)|金城鎮]]或是[[金湖鎮]]工作,以從事公務人員或是免稅店、醫院醫護人員居多。烈嶼鄉最大的商業區位在[[東林村]],早期因為有大量的軍人在本地,東林街商店林立,一到假日人潮非常多,有如[[西門町]],帶給當地人許多收入,但隨著軍人越來越少,東林街不再以往的繁華,商店比以往少了一半,但東林還是烈嶼鄉最大的商業區,有[[7-ELEVEn]]、[[台灣土地銀行|土地銀行]]、信用合作社、服飾店、美容院及許多雜貨店等。 == 教育 == === 國民中學 === * [[金門縣立烈嶼國民中學]] === 國民小學 === * [[金門縣烈嶼鄉上岐國民小學]] * [[金門縣烈嶼鄉西口國民小學]] * [[金門縣烈嶼鄉卓環國民小學]] == 醫療 == 目前金門醫院有在烈嶼鄉設立分院和烈嶼衛生所,烈嶼鄉還有一家私人診所。但遇到重大疾病還是要送往[[金門|金門本島]]的金門醫院,甚至還要送到[[臺灣|臺灣本島]]的[[臺大醫院]]。 == 地方特色及著名景點 == *風雞:烈嶼過去和金門一樣同受[[風災]]之苦,在金門本島是以[[風獅爺]]為精神寄託,但在烈嶼各村落,情況就顯得相當不同。在這裡,[[風雞]]不是佇立在村口,不然就是在屋頂上。泥塑的公雞,因身漆白色,村民遂暱稱為「[[白雞]]」或「風雞」。相傳風雞能鎮風煞、剋[[蟻害]]、護古宅、保平安。 *北風爺:[[北風爺]]座落在烈嶼西方社區與后宅村之間的道路旁,是一座黑面手持[[寶塔]]的塑像,由於[[北風]]強勁又有[[落山風]],村民就以此塑像與「風雞」同立,祈求鎮風止煞。 *傳統閩南聚落:傳統聚落與建築是烈嶼最豐富的文化資產之一,大部分仍維持[[漳泉]]式樣的傳統[[閩南式建築]],不論是磚石材料的運用、建築裝飾的表現、或是平面的佈局皆變化多端,深具獨特的地方風格與豐沛的藝術生命力。另有俗稱「番仔樓」的西式[[洋樓]]建築,其中又以中西合璧的洋樓最具特色。本地宗族觀念深厚,[[慎終追遠]]不忘根本、重視血緣濃情的情感民風也正是最樸實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吳秀才厝:烈嶼鄉最大的古厝,即上庫村的「吳秀才厝」。是清末秀才[[吳文長]]的故居。雙落雙[[護龍]],門[[埕]]有院牆環護,佔地寬廣,格局宏偉。此宅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約有160年歷史。 *宗祠:烈嶼各地皆有宗祠,大多已有百年歷史,遷徙來金門的子孫為祭祀祖先而建。宗祠建築古樸細膩,祠堂內外有許多對聯,敘述世世代代的故事,建築裝飾玲瓏典雅,不落俗套。宗祠是維繫家族的重地,[[冬至]][[祭祖]],[[除夕]]要到祠堂[[迎神]]、送神,[[正月初一]]要上香祭祀,每年[[春分]][[秋分]]也會到宗祠祭掃一番。 *東林海濱公園:位於東林聚落東南海濱,羅厝漁港的南邊。也就是由九宮坑道順著羅厝漁港與海岸線同行,就可來到這座海濱公園。 隨著軍管的解除,金門日益開放,生活不單只照顧三餐,海濱也不再是軍備防衛或蚵民的謀生之處,鑑於此,在東林開發這座休閒育樂設施,使小島人民卸下昔日武裝,以輕鬆無壓的狀態過生活。由於地區遊憩資源甚缺,且無大型、集中性的休憩據點,因此,塑造這座佔地達三公頃的海濱公園,提升鄉民生活品質。 *八達樓子:雄踞烈嶼西宅社區前一座巍峨的城堡矗立路旁。1933年,日軍突襲長城口的國軍部隊,為了誘敵,國軍留下一班步兵死守古北口的八達樓子以掩護轉進。雖然任務圓滿達成,但七位戰士皆壯烈成仁。為紀念這七位勇士,在1966年於西宅社區前,仿建當年八達樓子,並塑出當年其英勇姿態,以表英烈。「八達樓子」有數丈高,拱型的大門上面嵌有「古北口」漆紅的大字,樓內有樓梯通往樓頂。七勇士塑像栩栩如生的英姿,正表現出烈嶼的戰鬥精神。 *羅厝媽祖公園:臨近九宮碼頭,位在羅厝後山制高點,擁有俯瞰羅厝漁港與烈嶼東林濱海公園沙灘地的絕佳視野;公園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高聳的媽祖石像,可說是羅厝的新地標。 *保生大帝廟:位於上庫與南塘之間的福山山坡上的保生大帝廟,於明朝嘉靖年間,毀於倭寇之亂,神像流離失所,遂為烈嶼「四甲八保」於每年12月18-20日恭迎,輪值供奉。今鄉人凝聚共識,海內外鄉民籌募基金,於原廟現址鳩工重建,座向正東西,營造法是採用南、北式造;大殿高19公尺、前殿高17公尺、深29.5公尺。東西廂房加鐘鼓樓左右相襯,廟宇雄偉壯觀、匠新細雕、構築宏觀。其保生大帝塑像栩栩如生,豎立此聖地,不僅為烈嶼鄉最大廟宇,更為全縣之冠,將宗教信仰與觀光遊憩融唯一體;實為觀光客及善信前往拜拜及參觀的好地方。 *將軍堡:為民國47年10月21日,蔣經國先生偕同王昇、柯遠芬二將軍自水頭乘成功艇抵烈嶼慰勉守軍,轉達先總統 蔣公指示,在砲火聲中與第九師師長郝柏村少將會商軍機的處所,並召開作戰會議,八二三砲戰期間為國軍重要的碉堡,金防部於民國69年整修後,定名為「將軍堡」。 整座碉堡臨海興建,成L型,下層共有二十四個射口,北向可監控金門港灣,南向則可監控金烈水道海域動向。碉堡上層則視野遼闊,可協助防禦大金門西海岸之海防。本據點撤防後,由金防部於民國92年2月移撥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國姓井:位於下田村,300餘年前,鄭成功率兵登陸烈嶼,來到下田一帶,兵馬俱疲卻找不到飲水,國姓爺乃揮劍指地,命士兵循劍指處拙井;不多久,果真湧出清冽甘泉,經年不竭,鄉民因而尊稱為“國姓井”是小金門年代最久遠的古蹟。 *烈嶼湖井頭戰史館:座落於[[湖井頭村]],這是一座記錄了烈嶼過去幾場戰役傷痕的史料館。詳細記錄了大二膽、九三、八二三等戰役中,烈嶼軍民勇敢抗敵的史蹟,豐富完整的保留了文字和圖像記錄。館外兩側牆上刻有[[八二三砲戰]]實況。戰史館的設計散發出執著且堅忍的軍人氣息,充分訴說了烈嶼的[[八二三砲戰|抗戰]]精神。 *九宮(四維)坑道:又稱四維坑道,位於烈嶼東南方羅厝與九宮之間,民國五十年開挖作為人員、物資運補用,民國87年移撥金門國家公園規劃整理,於90年1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圖文展示金門與大陸廈門相對位置、小金門賞景據點、道路動線、豐富地質景觀及坑道介紹,內容簡單扼要,使遊客能對烈嶼地區有一全面性的了解。 *[[陵水湖]]:寬三里、長二里,是烈嶼最大的人造湖泊。湖面波光瀲灩,湖畔綠茵如蔭,許多鳥類棲息在此。若將過境的鳥類也算進去,來往陵水湖的鳥類可多達百餘種。 *地雷主題館:位於黃厝村,含括鐵漢堡、勇士堡及其聯絡坑道,坑道長達三百五十公尺,坑道內設有地雷主題園區,介紹詳細地雷,從地雷定義與種類、地雷歷史、地雷殺傷力來源、佈雷方式、地雷生產及地雷聲光體驗區等。走出鐵漢堡至戶外的排雷情境展示區,有戰車碰撞地雷爆破情境展示區,仿真的雷區實境,再加上人像模擬排雷步驟實況,猶如置身排雷現場般真實,可體會國軍排雷大隊官兵在執行清除地雷的工作時,所經歷的高風險性。 *海岸風光:小金門[[島磬]]皆由[[花崗片麻岩]]構成,大部分的土地多為[[紅土]]所覆蓋,地勢平緩。各區海岸都有被海水侵蝕的花岡片麻岩與金黃色沙灘,交錯構成一幅特殊地形景觀。 *貓公石:散布在埔頭至黃厝村間綿延1公里的海岸邊,是種含鐵質結核塊岩,顏色多呈紅褐色,形狀、大小豐富多樣,是小金門特有的地質景觀。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心戰牆:[[金門]][[大膽島]]上面向[[廈門市]]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心理戰|心戰]]牆,1986年8月[[金防部]][[司令]][[趙萬富]][[上將]]令烈嶼[[師長]][[龔力]][[少將]]興建,翌年同因[[三七事件]]去職。另有一面設於[[二膽島]]哨牆上。 == 特產 == *[[芋頭]] *[[大白菜]] *[[黃魚]] *[[螃蟹|冬蟹]] *[[貢糖]] *[[石蚵]] *[[高粱]] *[[花生]] == 交通 == === 水路船舶 === 金門有[[料羅]]與[[水頭]]兩[[商港]],水頭商港同時為[[小三通]]指定港口,與廈門五通碼頭和[[泉州]]石井碼頭之間有定期航線外,也亦為'''烈嶼鄉'''(小金門)與金門本島每天固定航線對開的地方。 [[小金門]]的九宮碼頭及[[金門]]的水頭碼頭之間每天從早到晚每半小時各有兩艘渡輪來回,每次搭乘需付全票60元新台幣,半票30元新台幣,船隻可載運機車或腳踏車等小型車輛,每次載運機車需付100元新台幣(非縣籍),腳踏車(非縣籍)付50元新台幣,小客貨車(3.5噸以下)付700元新台幣,大客貨車(3.5噸以上)付4,000元新台幣。(擁有戶籍之縣民,金門縣政府有補助)。金門地區的居民於搭乘公共車船時,可持[[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ref>{{Cite web |url=http://www.kcbfa.gov.tw/ |title=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 |access-date=2016-07-11 |archive-date=2006-08-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819032518/http://www.kcbfa.gov.tw/ |dead-url=no }}</ref>發行的[[金門交通卡]],在上下車船時於電子感應器前感應刷卡,即可免費搭乘。搭乘地區公共運輸船則需另付保險費用。其交通費用由金門縣議會撥款補助。 === 金門大橋 === 2011年1月9日,聯絡烈嶼鄉至[[金寧鄉]]的[[金門大橋 (金門縣)|金門大橋]]開始動工,預計將於2022年正式通車<ref>{{cite news|url=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6290397.aspx|title=金門大橋又解約 完工日延到2020年|publisher=[[中央通訊社]]|date=2016-06-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06082948/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6290397.aspx|archive-date=2019-05-06|dead-url=no}}</ref> 。這座跨海大橋,將可以有效改善烈嶼鄉交通、水電、醫療問題,過去兩岸烽火連天的年代,前線的金門實施[[戰地]]政務,以致許多建設無法推動,人民生活相當不便,尤其與金門本島一水之隔的烈嶼鄉,[[醫療]]等資源匱乏,如有一座[[橋樑]]連结金門本島與烈嶼鄉,則[[金門]]的建設將可迎頭趕上[[廈門]]。 [[金門大橋 (金門縣)|金門大橋]]從[[金寧鄉]]湖下到[[烈嶼鄉]]後頭,全長約5.4公里,其中跨海部分約4.8公里,主橋為五塔連續的脊背橋,完工後將是全世界最長跨徑的脊背橋。這條海上長龍,將缩短金門本島與烈嶼鄉的交通距離,並帶動觀光的便利及地方的發展。 === 電瓶車 === 烈嶼上有電瓶車(類似高爾夫球車)可租借瀏覽全島,在九宮碼頭服務中心登記,全票150元[[新臺幣]]。半票為[[金門縣]]籍人士、身心障礙人士或持有學生證的在學學生為100元[[新臺幣]]。身高未滿115[[公分]]孩童或65歲以上年長者免費搭乘。<ref>{{Cite web|url=http://tour.kinmen.gov.tw/chinese/trip_detail.aspx?sn=88&n=10658|title=歡迎光臨~金門縣觀光旅遊網|accessdate=2017-07-24|work=tour.kinmen.gov.tw|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26094227/http://tour.kinmen.gov.tw/chinese/trip_detail.aspx?sn=88|archivedate=2016-05-26|deadurl=yes}}</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烈屿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