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7.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灶 的原始碼
←
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灶.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天然气灶</big>[https://img.zxzhijia.com/edpic/image/201711/20171127170155_4376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xzhijia.com/Info/zhishi/13081.html 来自 装修之家 的图片]]] '''灶'''、炉灶、厨灶或灶头是一种固定的[[烹饪]]的设施,透过加热[[炊具]]来达到将[[食物]]变熟的目的。中文语境中有时也以灶来指窑,例如佛山的[[南风古灶]]<ref>[https://www.meipian.cn/ct5s4d5 佛山行一一南风古灶],美篇,2017-02-05</ref>。 早期的灶多是[[粘土]]制灶的,用柴火来加热。中国在[[春秋战国]]已经有灶君出现,[[孔子]]即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之说。[[古希腊]]时也有用来烤面包的火灶。 中国和[[中世纪]]的[[欧洲]]很早之前就使用砖砌、石制的炉灶来[[做饭]]。 ==详细字义== [[会意]]。字形一:从火从土,意为“火在土上燃烧”。字形二:从空(从穴从土,音义同“塞”),从黾意为“往(锅底)不断塞入干柴”。本义:野外或家居烧煮用的土石设施。说明:字形一和字形二都是[[古汉字]],通用字形一。字形一结构简单,意思也清楚:在野外,平地上放三块石头,支撑住锅子,下面点燃干柴就可以煮食了。若为防风,可以挖一个地坑,把锅子放在地坑里烧煮,叫做“埋锅造饭”。字形二结构复杂,字从塞从黾,“塞”意为“往土穴里塞干柴”,“黾”本指“吃食少而繁殖多”,引申指“可用少量干柴不断添加的方法保持火势”。“塞”与“黾”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土穴,可以不断塞入少量干柴以维持烧煮”。字形二所表示的锅灶比较先进节能,是[[家庭厨房]]所用的类型。字形一是简易型锅灶,多在野外临时搭建使用,但防风和保温性能较差,所用干柴较多。 ==祭灶==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ref>[http://zt.gog.cn/system/2014/01/22/013126713.shtml 祭灶王],多彩贵州网 ,2014-01-22</ref>(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视频== ===<center> 灶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煤气灶用久了不好用?只需要换个灶头就可以解决 </center> <center>{{#iDisplay:d0653mehtdh|560|390|qq}}</center> <center> 传统习俗:小年夜 祭灶</center> <center>{{#iDisplay:x0183r1rht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22 居住環境]]
返回「
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