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67.2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火山弧 的原始碼
←
火山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火山弧.jpeg|有框|右|<big>火山弧</bi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6/6081350fabbf455b90c4185c11da069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7509779_9990332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火山弧'''为链状的火山群,形成于隐没板块之上。成群的火山在海上形成火山弧。通常,较重的板块隐没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喷出岩浆形成与隐没带平行的[[火山]][[群岛]]或[[山脉]]。隐没的板块饱含水、挥发物,因此能降低地幔的熔点。当海洋板块隐没时,随着[[深度]]与[[压力]]不断的增加,使得板块释出水或流体进到地幔,[[地幔]]熔融并在地底深处形成[[岩浆]],之后岩浆上升喷发至地表形成平形于海沟的火山弧。 热点跟火山弧有所不同,热点的形成通常是在[[板块]]中间而非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并且是一个接着一个产生的。热点在[[地质学]]上是指[[地球]]表面长期历经活跃的火山活动的地区。热点的火山链是板块缓慢地移动时经过地表下一个“固定的”热点而形成的。热点被认为是一股较热的、狭窄的上部地幔向上进行对流而形成的<ref>[https://iask.sina.com.cn/b/8GWSewQAJ.html 泰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爱问</ref>,这称为“热柱”(mantle plume)。[[地质学家]]也确认出了全球40到50个热点,最活跃的热点包括[[夏威夷]]、[[留尼汪]]、[[黄石]]、加拉巴哥群岛、[[冰岛]]等地。 两种火山弧 : *岛弧([[英语]]:Island arc(s)) : [[海洋]]地壳隐没到相邻的[[海洋地壳]]之下所形成的火山岛弧。 *陆弧(英语 : Continental arc(s)) : 海洋地壳隐没到相邻的大陆地壳之下所形成的弧形山带。 在某些情况下,以上两种火山弧会同时出现在同个隐没带上,一部分板块隐没到海洋地壳下,一部分隐没到[[大陆地壳]]下。 ( 火山弧常常和岛弧搞混。火山弧是一系列的火山,但不一定在海上;岛弧是一系列的[[岛]],但不一定都是火山。) 活动的火山弧前缘带是[[火山作用]]的发生地点<ref>[https://www.sohu.com/a/251091626_726570 中科院南海所:中生代火山弧重建揭示南海陆缘曾发生穿时空破裂 ],搜狐,2018-08-30</ref>。经过几百万年,活动前缘和海沟间的距离可能会增加,并且增加它的宽度。 ==岩石学== 在隐没地区,从隐没板块流失的水(包括上覆的地幔部分熔融和低密度钙碱岩浆)上升侵入上覆的[[岩石圈]] , 这导致弧火山有较多的硅质[[玄武岩]]([[英语]] : tholeiite)。这水分的流失是因为绿泥石在约深度40~60 km 处发生脱水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火山弧一定会跟隐没带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绿泥石的破坏总是发生在同样的深度,所以[[海沟]]和火山弧的距离是依据隐没板块的倾斜角度,角度越斜,距离越近。 海沟是地表上隐没板块和上覆板块的交界处,海沟是由相对密度大的隐没板块向下拉入地底。多重地震随着隐没板块在地底下的深度增加而有更深的[[地震]]位置,而此地震带称为[[班尼奥夫带]](英语 : Wadati-Benioff zones),当板块到达深度约100公里时,火山弧形成。 ==视频== ===<center> 火山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富士山的熔岩,与日本岛弧火山一样,都是来自于太平洋板块</center> <center>{{#iDisplay:h089330ps6q|560|390|qq}}</center> <center>远古大陆地壳大运动,分成七大洲五大洋,海底世界很恐怖,史前时代</center> <center>{{#iDisplay:u0832mkaqhf|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返回「
火山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