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9.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灌溉水源 的原始碼
←
灌溉水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灌溉水源'''天然水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 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一般以地面水为主要形式。 地面水包括[[河川径流]]、 [[湖泊]]和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地下水主要是指浅层地下水。污水和回归水用于灌溉,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海水或高矿化度地下水经淡化处理后也可用于灌溉, 由于费用昂贵,尚不普遍。 [[File:灌溉水源1.jpg|缩略图|灌溉水源[https://d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223437978,1387098669&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d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223437978,1387098669&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中文名''':[[灌溉水源]] '''外文名''':[[water source for irrigation]] '''类 型''':[[天然水体]] '''形 式''':[[地面水和地下水]] ==我国灌溉水源基本情况== 中国河川径流多年平均总量约为2.6万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约7700亿立方米, 扣除重复部分,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 这一水量占世界第六位,但若折算成每亩耕地占有水量,则每亩仅有1750立方米, 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 这些水还不能完全用于灌溉, 因此, 中国灌溉水源并不丰沛,且在地区上的分布极不均衡。南方长江以南各河流域, 年径流量占全国总量的82%, 但耕地只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8%; 而[[华北]]、 [[东北]]、[[ 西北]]广大地区耕地占全国总耕地62%, 但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总量18%, 其中黄、淮、海三大河流域, 年径流量只占全国总量的6.6%, 但耕地却占全国总量的40%。这种不均衡情况, 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降雨是地面水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因[[地面径流]]量主要随降雨的季节而变化,在时程上分布也极不均衡。在大多数地区呈现[[夏季]]丰水、 [[冬季]]枯水、 [[春秋]]过渡的特点。 灌溉水源水量的天然状况, 在时程上与灌溉的需求不尽适应。 此外, 灌溉水源的年际变化也相当剧烈, 水量越贫乏的地区, 丰水及枯水年份的水量相差越大。 南方河流枯水年份的水量一般比丰水年份的水量小3倍以下, 北方河流丰枯年份的水量比可达10~20倍。干旱年份由于水量不足而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File:灌溉水源2.jpg|缩略图|灌溉水源[https://d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330968926,193936082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d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330968926,1939360824&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主要类型== 灌溉水源指可以用于灌溉的天然水体,一般分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如进一步细分的话,则可分为河川湖泊径流、当地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和城市污水等四种。 江苏平原地区主要以河川湖泊径流为灌溉水源,如[[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等。山丘区主要以当地径流为水源,通过修建[[水库]]、[[塘坝拦蓄]]当地径流。徐淮地区,特别是徐州地区,地下水也是一种重要的水源。地下水的特点是含盐量通常较高,但含沙量很小。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污水灌溉将逐步引起重视。发展污水灌溉,一方面可作为一种灌溉水源,另一方面可避免其它水体受到污染。因此发展污水灌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质的要求==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灌溉水质。灌溉水质主要指灌溉水中所含[[泥沙]]的粒径和数量、可溶盐的种类和数量、灌溉水温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等。 ==含沙量== 从多沙河流引水的灌溉工程,必须分析灌溉水中泥沙的含量和组成,以便在灌溉工程设计和管理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有害泥沙入渠入田,防止渠道淤积。(不同粒径泥沙危害程度不同: (1)粒径<0.005mm的泥沙,具有一定的肥力,可适量输入[[田间]],但也不能引入过多,引入过多,则会降低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2)粒径为0.005~0.1mm的泥沙,在土壤质地粘重的地区,可少量引入田间,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透水性]]和[[通气性]]。 (3)粒径大于0.1~0.15mm的泥沙,容易在渠中淤积,对于农田土壤也不利,因此应禁止入渠。 渠中水的泥沙含沙量也不应超出渠道的输沙能力,否则会产生淤积。 ==含盐量== 灌溉水中允许含有一定的[[盐分]],但如果含盐过多,就会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使作物根系吸水困难,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作物死亡。甚至还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各种盐类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同,不同作物的耐盐能力也不同,因此灌溉水质的标准也随着含盐种类和作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通常要求灌溉水的含盐量不超过15%(1.5g/l) 。以碳酸钠为主的含盐量应小于0.1%,以氯化钠为主的含盐量应小于0.2%。以[[硫酸钠]]为主时应小于0.3%,钙盐危害不大,其允许含盐量可更高。 但是,实践证明,在水源短缺的地区,只要土壤透水性较好,排水条件较好,灌溉水的含盐量也可以大一些,有些地区甚至用含盐量为0.3~0.6%的咸水进行抗旱灌溉,在夏季雨大而集中,土壤中暂时积累的盐分很快又冲洗掉,使耕作层仍能保持盐量的平衡。 [[File:灌溉水源3.jpg|缩略图|灌溉水源[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259709345,257638188&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259709345,257638188&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水温== 灌溉水的温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也是很大的。水温过低会抑制作物的生长,水温过高,会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并提高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作物对水温的要求:旱作T=15~20度,最低允许温度为2度。 水稻T不小于20度。 均不能大于35度。 井灌或引水库灌溉时,水温往往偏低,措施是:(1)井灌时延长输水路线或设晒水池曝晒。(2)从水库引水灌溉应从温度较高的表层取水。 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城市污水中含有较多种类的有毒有害物质,灌溉前应作水质分析,作适当的水质处理,使之满足灌溉水水质要求。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对于灌溉水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标准。[[中国]]颁布的农田灌溉水质的[[国家标准]]见表。 编号 项 目 标 准 1 水温 不超过 35℃ 2 pH值 5.5~8.5 3 全[[盐量]] [[非盐碱土]]农田不超过1500毫克/升 4 [[氯化物]](以Cl计) 非盐碱土农田不超过300毫克/升 5 [[硫化物]](以S计) 不超过 1毫克/升 6 [[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 不超过 0.001毫克/升 7 [[镉]]及其[[化合物]](以Cd计) 不超过 0.005毫克/升 8 [[砷]]及其化合物(以As计) 不超过 0.05毫克/升 9 [[六价铬]]化合物(以Cr+6计) 不超过 0.1毫克/升 10 [[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 不超过 0.1毫克/升 11 [[铜]]及其化合物(以Cu计) 不超过 1毫克/升 12 [[锌]]及其化合物(以Zn计) 不超过 3毫克/升 13 [[硒]]及其化合物(以Se计) 不超过 0.01毫克/升 14 [[氟化物]](以F计) 不超过 3毫克/升 15 [[氰化物]](以游离态氰根计) 不超过 0.5毫克/升 16 [[石油]]类 不超过 10毫克/升 17 [[挥发性酚]] 不超过 1毫克/升 18 [[苯]]不超过 2.5毫克/升 19 [[三氯乙醛]] 不超过 0.5毫克/升 20 [[丙稀醛]] 不超过 0.5毫克/升 ==来源== 降水是地表水源的主要补给来源,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长江以南地区多雨季节为3~6月或4~7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华北和东北地区,多雨季节为6~9月,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因此,地表径流量主要随[[降雨]]的季节而变化,在时间上分配极不均衡,而作物在生长期内的需水是逐日变化且相对均匀的,这使径流的时间分配与灌溉的需求不尽适应。此外,灌溉水源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南方河流丰枯年份水量比值在3倍以上,北方河流丰枯年份水量比值可达10~20倍。干旱年份,特别是连续干旱年份,水量不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以至造成绝收。中国80年代初的年灌溉用水量约4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4%,其中约90%取自地表水。河川径流的开发利用程度,南方、北方差异很大。在中等干旱年份,[[海滦河流域]]已达77%,[[黄河流域]]59%,[[长江流域]]仅19%。 地下水接受降雨入渗、河道渗漏、灌溉渗漏、山前侧渗等补给,形成存在于地壳表层含水层(第四季松散岩体)中的地下水。在多年丰枯水文周期内的开采、补给交替作用下,可得到恢复和更新的多年平均水量为地下水资源量。其中浅层地下水是另一重要的灌溉水源。它与降水和地表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补给条件好,容易更新,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相对较浅,是中国华北和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灌溉的重要水源。1981年海滦河流域平原地区地下水利用率已达90%。深层地下水补给距离长,不易更新,一般不宜作为灌溉常备水源。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要注意采补平衡。 ==应用== 灌溉水源应在水量和水质两方面满足灌溉的要求。灌溉水源在水量、时间分布、地理位置与灌溉的要求不相适应时,常建[[蓄水工程]]调节天然来水状况,做到以丰补歉,及适应自流灌溉农田的要求;或修建引水工程以适应水土资源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平衡;或修建提水工程以满足高地农田对灌溉的要求。在条件许可时,可修建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工程系统,在时间上和地区上对水资源进行更大程度的调节和利用。 灌溉水源的水质,如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含有污染物的成分及其含量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应符合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要求,并兼顾[[人]][[畜]]饮用及[[鱼]]类生长的要求。灌溉水源的水质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加以改善,或与清水掺合,符合标准后再用于灌溉。 调节灌溉水源的工程措施 灌溉水源的原有状况,往往在水量及时程分布上不能完全适应农田灌溉的需要。这就需要兴建工程设施,调节和改变水量的天然分布状况。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解决地区之间水土资源不协调的问题, 可兴建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此外,灌溉水源的水质不能满足灌溉的要求时,可用延长输水路程等方法调节水温;用兴建沉沙池等办法减少水的含沙量;用与[[清水混用]]等办法改变水中含盐浓度或提高[[溶解氧]]的含量;或[[兴建污水处理厂]]等以改变成分复杂的工业污水的水质,然后用于灌溉。 <ref>[刘肇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 上.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21-222]</ref> ==视频== ==23某灌区灌溉水源取水方式的选择== {{#iDisplay:h09704zoa6r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30 農業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灌溉水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