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63.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潘国 的原始碼
←
潘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周朝诸侯国之申国</big> ''' |- | [[File:楚国1.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806/0CE50A4644CB2987B8D6FD6392D843657F009920_size60_w580_h487.jpeg 原图链接][https://feng.ifeng.com/ 来自 大风号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分封君主''' :[[毕公高]] '''国 都''' :不详 '''建立时间''' :不详 '''建国之君''' :[[季孙]] '''亡国之君''' :不详 '''灭亡时间''' :不详 '''史书记载''' :《[[春秋左氏傳]]》 |} '''潘国''',是中国历史上[[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北,是中华潘氏的起源地<ref>[http://www.dzhzp.com.cn/news_view.php?id=639 潘姓起源],大中华族谱</ref>。 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国。 毕公高又封其子季孙于潘(今陕西省咸阳北),子孙以封邑命氏。 后来番国附庸于楚国,有公族仕楚。 周朝时期的[[毕国]],是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毕国在建立四百年之后,被西戎所灭。潘氏一族遂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 ==历史迁徙== 3000多年以前的毕国,是在今陕西省长安、咸阳两县之北,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这个地方,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毕国在建立四百年之后,被西戎所灭。潘氏一族遂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 春秋初代表人物有[[晋国]][[潘父]],春秋中期有楚太师[[潘崇]],还有潘尪、潘党。秦未汉初齐国有中尉[[潘满加]]。 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濬,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 唐宋时,在今河南、江西省境形成了潘姓历史上另外两个郡望。 宋代以后潘姓是以我国南方为其繁衍的主要地区。潘姓南迁于福建,始于唐初,是自河南固始迁去的。至宋时,潘氏再由福建进一步迁居广东、云南等地发展。明清时期,潘姓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ref>[http://www.dzhzp.com.cn/news_view.php?id=639 潘姓起源],大中华族谱网</ref>。 ==视频== <center> ===春秋战国疆域变化=== {{#iDisplay:f0369krrrlv|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返回「
潘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