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9.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漓江 的原始碼
←
漓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漓江</big> ''' |- | [[File:漓江1.jpg| thumb | center | 350px |[http://p3.pstatp.com/origin/2889000225f7e9b094a0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431729771244503297/ 来自 今日头条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 漓江 '''别 称''' :六峒河、大溶江、桂江 ''' 发 源 地''' :兴安县猫儿山东北面的老山界 '''全 长''' :164公里 '''流经地区''' : 兴安、灵川、桂林、阳朔、平乐 '''主要支流''' :龙塘江、黑洞江、黄柏江、川江等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1月):08:40~22:40 '''著名景点''' :九马画山、九太山、黄布倒影 '''建议游玩时长''' :4-5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4月至10月最佳 |} </div>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漓江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的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沿江河床多为水质卵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多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桂林山水]]”就在漓江上。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旅行社组织的桂林两日游,一般是第一天游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岩和芦笛岩;第二天起由漓江去阳朔。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漓江,[[珠江水系]]西江(珠江上游干流)的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历史上对漓江的发源地,有三种说法:(一)《[[水经注]]》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分,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二)清·[[乾隆]]五至八年任兴安知县的[[黄海则]]说,漓水发源于县南之双女井。(三)[[唐兆民]]在《灵渠文献粹编》的《引言》中说:“……离水(漓水),实际上就是源出今兴安县西的严冈,上游称[[源江]]、中段称[[石龙江]]、下游称[[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条溪河,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澪水“(零水)”。“可知澪(零)水即是离(漓)水”。各说所指均系灵渠的水源,并非今天的漓江<ref>[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8-11/23/c_137626398.htm “醉美”的河流 世界的漓江],新华网,2018-11-23</ref>。 漓江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华江乡]](四百里越城岭山脉的最高峰)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米(黄海基面)的老山界南侧。四周群山环抱,竹海茫茫,漓江主源[[乌龟江]]和[[砂木江]]在山脚下高寨村区域的十里峡谷(猫儿山十里峡谷)相会,在南流中西接[[龙塘江]],东纳[[黑洞江]],三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汇合称[[大溶江]],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汇合,始称漓江。漓江经[[灵川县]]过[[桂林市]]在[[平乐县]][[平乐镇]]北与[[恭城河]]汇合,漓江段全长164公里。平乐镇以下称桂江。河流继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 在兴安县境,自溶江镇河口,接古运河灵渠,为漓江起点(古代水文认为:灵渠为漓江的上源),接小溶江后出境<ref>[http://www.sohu.com/a/297851665_142371 探访广西兴安灵渠 22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作用!] ,搜狐网,2019-02-26</ref>。 在灵川县境,在小溶江村进入境。漓江境内流域面积2173.29平方公里。全长45公里,分两段:上段长33.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160米。自小溶江村起,流经峡背、岩头、三街、富丘渡、渡头、双潭、崔家圩、三岔尾;先后纳[[白云江]]、[[潞江]]、[[淦江]]、瀑布水、三百源、[[甘棠江诸水]],沿下秦至大面圩流入桂林市。下段11.5公里,河面平均宽度220米,均卵石夹沙泥河底。自[[大圩镇]]上力脚村再人县境,经[[敢兴]]、大圩镇至南村,纳[[黄沙河]]、[[涧沙河]]、[[潮田河]]3水,南流至[[清水潭]]受古东水,出桂林市郊、下[[阳朔县]]。 在桂林市区,漓江在[[灵川县]]秦家进入桂林市区,由北向南穿过城区,汇[[桃花江]]后至[[斗鸡山]]折向南流,过灵川大圩镇又蜿蜒向南,在[[草坪乡]]冠岩处入阳朔境,流经市区49.3公里。在桂林水文站(穿山乡樟木村尾)处流域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宽度39.2公里,干流长105公里。流域形状为上、下游两头较窄,中间宽的长形多支流河系。大溶江至桂林为[[岩溶峰林平原]],河床比降为0.94‰,市区段河床平均比降为0.44‰。 在阳朔县境,自[[杨堤乡]]官岩村流入县境。入本县境流经杨堤、兴坪、福利、阳朔镇、城关、普益、接纳[[山背河]]、[[土岭河]]、大源河、[[樟桂河]]、双月河、[[田家河]]、[[双桥河]]等支流,至[[普益乡]]马草坪入平乐县境,共长69公里,占漓江干流(通常称兴安至平乐河段为漓江,全长164公里)的42%,为流经各县境最长的一段。 在平乐县境,[[荔江]][[荔浦河]]、[[漓江]]、[[茶江]](恭城河)三江在平乐镇相汇称[[桂江]],往南流入[[昭平县]]<ref>[http://www.sohu.com/a/331749676_120206867 桂林平乐桂江:梦幻桂江,令你恍如置身天河梦境!] ,搜狐网,2019-08-06</ref>。 ==主要支流== ===黄柏江=== [[黄柏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越城岭]]东部[[资源县]]境内的[[打鸟界]]。自北向南流,经补里、中洞,于排山凹进入兴安县境内,经[[文家湾]],有[[静塘边河]]及[[免江]]先后自西和东汇入。往南经[[苏家湾]]至[[浪江]],有[[香草江]]从西来汇,至[[清水江]],东面有小河汇入。折西南流,有[[赐荣江]]从北向南汇入,又西南流,出白桃后进入开阔地带,经茶源头至司门前南1里汇入大溶江。源流高程918米,河口高程190米,兴安境内河长35.4公里,平均河宽60米,河床结构以卵石和石沙为主,平均纵坡5.9‰,流域面积173.63平方公里。兴安境内154.75平方公里。县外18.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5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深1401.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3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1万千瓦,可开发0.38万千瓦。黄柏江多在山岭间穿行,上游段沿岸有少量农田,岸高3~5米。下游出白桃后两岸较平坦,多农田。黄柏江含沙率0.166公斤每吨,多年平均流失量6.415万吨。 ===川江=== 川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华江]][[瑶族乡]]西北,越城岭西南麓之[[大竹山]]以南第二峰,自北向南流,经曹江、洞上。从东面来的河流,先有[[白站底江]]、自[[月江]]汇入,再有[[盐里江]]、[[坪水江]]分别在洞上之上首和下游汇入,又往南至[[竹江口]],有小河从西来汇。折东南流至[[一渡水]],有自北来之[[崩江]]汇入。复南流,经滑石堰、六家凸至茨塘有[[反壁江]]自西汇入,又南流至渡船头与[[杨家庄]]之间入大溶江。河源高程1745米,河口高程190米,河长25公里。平均纵坡11.4‰,平均河宽43米,流域面积182.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5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33亿立方米。河床以卵石和石沙为主。含沙率0.166公斤每吨,年流失量3.166万吨。流域内多崇山峻岭,上游只有月江、洞上河段沿岸有少量农田,下游自罗田村至杨家庄沿河两岸多农田。 ===灵渠=== [[灵渠]]又名[[兴安运河]],或称[[湘桂运河]],属漓江的一级支流。它凿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灵渠由北南两渠组成。[[北渠]]俗称[[湘江新道]],全由人工开凿而成。北渠大致与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畴间,其水位高过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经铧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坝]]引流后,约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与湘江故道相会,全长3.25公里,最大引流量为12立方米每秒 ===小溶江=== [[File:小溶江.jpg||缩略图|右|小溶江水库[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03/32ac6c447c9f44c3880057349f23b21f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54031454_394179 来自搜狐网 的图片 ]]] [[小溶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资源县]][[两水乡]]塘垌村南,越城岭西南麓,[[戴云山]]东南面大坳,自北向南流经[[白竹江]],折向西流,至[[双江口]]前1公里入兴安县境,经[[罗江]]至两渡桥,西纳[[干河]]之水,此后折向南流,至观里,有[[仓江]]、[[大鸟石江]]先后从西、东两边汇入。南流至中洞又有[[松江]]、[[粟家江]]先后从东西两方汇入。再南流,东有[[杨柳江]]自座石岩入汇。至大碧江口,西有[[大碧江]],东有[[古楼江]]分别汇入,又南流,有从西边来的[[小黄江]]在塔边汇入,[[松江]]在松江口汇入。又南流至白鱼峰入[[灵川县]]境,经小河竹至山门口重入兴安县境,进入开阔地带,经田洞至大埠头对岸汇入漓江。源流高程1656米,河口高程175米,河长49公里,其中兴安境内河长39.6公里,平均河宽44米,平均纵坡5.5‰,流域面积262.78平方公里,县内215.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2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18亿立方米。河床多卵石和石沙,含沙率0.15公斤每吨,平均年流失量7.07万吨。水能理论蕴藏量3.37万千瓦,可开发1万千瓦,已开发800千瓦。小溶江穿行于越城岭西南之山岭中。流域内竹木茂盛,植被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2598毫米,水源充沛。上游只在[[两渡桥]]至塔边沿岸有部分农田,下游出山门口后进入农田区。解放以来,沿河建有堰坝6处,灌田4334亩;建发电站6处,装机658千瓦。 ===白云江=== 旧名[[白银江]]或北溶江,发源于[[北障山]][[和尚岭]]南侧,源头海拔853.9米,南流进[[白云江水库]]。下游受小溪流,穿越[[湘桂铁路]],经[[留田]]至[[三街圩]]注入漓江。河长9.2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白云江]]下游,水土流失严重。 ===潞江=== 发源于[[德王岭]]南的胆江坪,海拔871.3米,汇黄洲水成河,蜿蜒东南流,经[[子岭门]]、[[新安村]]、[[赵家田]]、途纳磨槽界、井眼塘、铜涔门、老安、岭冲诸水,穿铁路至三街圩注入漓江,河长20.18公里,流域面积58.85平方公里。河道宽25米,卵石河底。清初始建南堰、北堰,灌田至今。 ===甘棠江=== 古称[[龙岩江]]或灵岩江,为境内漓江最大支流。河长60公里,总流域面积767.22平方公里。[[甘棠江]]干流发源于才喜界[[大虎山]]东坡,源头海拔1613米。南流经[[簸箕塘]]、龙涔、门部、西岭、石垒、[[竹山堡]]、草涔,途纳大虎山、[[黄泥江]]、荣涔、南山、岭门、牛塘、汀江、茅后、红涔、大塘涔、草涔诸小溪,下屋围至唐家尾[[汇蓝田河]](西江),下至狼脊汇[[七都河]]。以上古称[[东江]],下为甘棠江。折东流,出[[青狮潭峡谷]]经[[九屋村]]至龙岩,穿越天然山洞,后经官桥,至[[江洲]]、纳[[社江]]水,继沿渡潭、潭下、田南至狮子埠;途纳吕竹、绿宝河水,穿越湘桂铁路、桂黄公路后沿甘棠渡至[[湘潭村]],受同化、土坡2水,折南流,经三排、大树底、过[[尼龙坝]]至三岔尾注入漓江。出口海拔145.1米。主河道全长约60公里(含青狮潭水库淹没段)。河道平均宽:东江段55米,甘棠江段150米。河底,青狮潭峡口以上多裸砂基岩及大卵石;以下段则为泥沙夹卵石,多河滩。自青狮潭水库建成后,上游的东江、蓝田河、七都河等均注入青狮潭水库。 ===桃花江=== 古名[[义江]]、扬江或称潦塘河。发源于[[公平乡]]沿口村(原名孔里村)北,海拔756米,南流经界底至[[中间江]],纳大勒里水,折西流受山口水,转南流经田洞至[[寨底村]]出[[临桂县]]板屋;续南流,经江背底,下西山,途受寨底、岩山、汤家、下宅、新寨、马安诸水后,经新建、潮田纳留村水,折东流经白田、莫边,受木叶寨水,续东流经潦塘、龙头纳金陵水,至[[桥头村]]复入灵川境。沿塘东、聚田、榄头,纳南村水,出桂林市,经财贸干校折北流至[[庭江洞]],又入灵川境[[石巷村]],至船埠头纳[[法源河]]水,再流入桂林市[[水南村]],受社塘水,折东流至燕水岩,受道光水,折南流经白塘、穿[[工农桥]]至[[敦睦村]]北弯向东流,穿湘桂铁路、[[西门桥]]、[[南门桥]],一支自[[象鼻山]]注入漓江;另一支南下雉山麓注入漓江。桃花江全长45公里,其中灵川境内长10.6公里,总流域面积321.9平方公里,其中灵川境内面积119.23平方公里。河宽45米,河底多淤泥。该河多弯曲,河面宽狭变化大,堰坝多,坡降极缓,径流量大,又常受漓江洪水顶托,因此,沿河一带涝灾频繁而又严重。 ===淦江=== 源于兴安县[[东山]](又名银矿山)的南侧,南流5.1公里入境,经莫家、陡田诸村,途纳[[殿塘寺]]、殿底、周家、小落、金竹、福江等支流后,折西,出[[军营村]]北,注入漓江。全长21.4公里,其中境内长16.3公里,总流域面积89.08平方公里,其中境内80.78平方公里。陡田以上河宽30米,以下50米。河底多裸露砂岩。流域内松林苍翠,盛产松脂,河道古堰众多,新建[[淦江水电站]]1座。淦江较大的支流有福江:发源于[[灵田乡]][[福家田村]]南坡,曲折向西北流,经楼底、[[囊村]]、[[金狮洞]]至陡田,途纳[[竹篓江]]、[[荔坡水]]后注入淦江。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1.78平方公里。[[囊村]]以上河宽12米,以下宽3.5米。 ===瀑布水=== 也称[[湴湴水]],发源于[[塘源村]]北的大岭头,海拔730.7米,向南经桥亭至薄岭,在峡谷中下跌成瀑布,折南流至[[崔家圩]]注入漓江。河长5.8公里,流域面积12.28平方公里,瀑布水以上河宽9米,以下15米,流域盛产石英矿,亦蕴藏大量腐殖酸土待开发。三百源水发源于[[五将岭]]南坡,海拔647.3米,向西北流,经[[三百源]]至崔家圩注入漓江,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13.28平方公里,河面平均宽9米,泥质河床。[[黄沙河]]古名秋皮江、花江、西江或牛河。发源于[[老雷公殿]]西南侧,海拔1016米。自西转南流至[[盐沙坪]]东,两溪相会成河。续南流,至三岔河,受金竹、弩塘、香炉田3水;南下洞上、莫家,转北流,经江洲至阳旭头,纳大岭脚水,折西南流,经廖家、江南至[[大汀]],纳四联水,转南流经花江、阳家、苏家、陶皮洲、马家、[[嵅村]]至[[石家渡]],注入漓江。河长48.71公里,流域面积207.45平方公里。[[大汀]]以上河宽20米,以下至阳家河宽25米,往下至出口河宽45米,河底多沙泥含卵石,沿河一带涝灾严重,下游尤甚。河道上游及支流区,松林翠绿,产松脂。 ===涧沙河=== 源于兴安县[[西岭背村]]之西北部山坡,海拔986米,东流至西岭背,折南流2.2公里入灵川境。续南流入[[罗姑山水库]];出库后,蜿蜒曲折西南流,下小界岭至干上(涧沙)村,途受[[小界岭]]、沙田、大江背、梅庆4水,转南流经周家至大前江,折东流受侯山背2水,复西南流至同山岗岭纳芦田水,折西流经下张、熊村圩至上桥村,纳南积水(马河),折南流,经沙桥、廖村。受泥蛇出洞水,沿下西岸至大圩四瀛洲注入漓江。河长35.86公里.其中灵川境长32.71公里,总流域面积129.18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域面积124.93平方公里。小界岭以上河宽10米,以下河宽35米。小界岭以上砂岩河底,下段卵石夹泥沙河底。干流上建有罗姑山水库及水电站;[[九牛岭水库]]座落在南积水九牛岭支流上;另有[[木桶井]]、[[角岭头]]、南积、南岸、石壁、江积、[[泥蛇洞]]等小(二)型水库。 ===潮田河=== 是漓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陶涔]]东山坡上,海拔1137米。西流至[[高塘]]受高塘左支溪水,续西流经彩爵至[[深江桥]],纳小平乐水,然后下泻落入深谷,形成大瀑布,每当山洪暴发时,声闻数里。此处具备建水电站条件。瀑布以下,该河转西南流,经河里至栗木根,途纳思江、采上、思安头、松江4水,然后曲折西流至[[大尖坪]],受响岭、马家、暗山底3水;续西流经[[石井]]、[[阳安]]至[[寨底]],受国清暗河水后汇合[[大江源]],继西流,途纳绕芳、毛村、富足3水,续西流经潮田、袁家至秦岸,途受枫皮洲、百家、袁家、阳龙山、大埠5水,沿[[吕岸]]至[[南村]],注入漓江。河长44.2公里,总流域面积450.14平方公里。河宽,栗木根以上20米,以下至寨底30米,寨底至出口60米;河底状况:栗木根以上多裸露砂岩及大块石,以下多卵石间砂岩,寨底以下为卵石河床,幸陂以下为卵石夹沙河底。河道于[[寨底村]]以上均为林区,盛产松、杉、杂木。运输量仅次于甘棠江。因森林滥伐严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1972年以来,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河床普遍淤积升高0.8米,洪水经常溢岸,河流出口段曾多次改道。 ===四源河=== 又名[[南圩河]],发源于[[崧坪龙]]北麓西侧,海拔1701米,有4水汇合注入空岩,潜为暗河,西至[[阳朔县]][[西塘村]],露出地表一段。向北复潜至[[河伯源]],再露地表一段,继潜出官岩,注入漓江。河长8.47公里,(县内外空岩以下长未计入),流域面积83.5平方公里,河宽40米,河底卵石夹泥沙。历年沿河一带均有洪涝灾害。 ===黄泥江=== 源于[[盂公亭]],海拔1006.5米,东南流纳[[利江河]]、[[畔江河]]诸水,流入[[恭城县]]境。灵川境内河长22.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82.78平方公里;河宽15~35米,河底多卵石或裸露砂岩。 ==水文特征== 漓江上游的[[华江]]、[[川江]]、[[砚田]]、[[上洞]]、[[高寨]]一带是我国高值暴雨区之一,中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600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量达271.9毫米,24小时最大降水量可达425毫米,是漓江洪水的主要发源地。[[灵川三街]]、[[桂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00毫米,流域降水量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 漓江的地表径流来源于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在雨洪时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低水和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槽,形成漓江的径流过程。漓江在[[桂林水文站]]断面处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0.3亿立方米(1941年~1990年),实测最大值为56.3亿立方米(1968年),实测最小值为23.3亿立方米(1963年)。年内各月径流分配与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相似。其中3~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7.5%,5~6月占37.7%,为全年高值期,12月至翌年1月占4.5%,为径流量低值期。高值期与低值期相差8.4倍。据实测,漓江桂林水文站瞬时最高水位为147.43米(1952年),最大流量为5200立方米每秒(1952年),最低水位为140.18米(1989年),最小流量为3.8立方米每秒,1936~1990年平均水位为141.36米。 1941~1990年桂林市区平均径流深为1120毫米,年径流量为6.33亿立方米,入境水为38.8亿立方米,共计地表水资源为45.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1.0万立方米。 [[File:江作青罗带1.jpg||缩略图|右|江作青罗带[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04/d0e80b5915444d4492b24acddacb9f5b.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18427469_120064989 来自搜狐网 的图片 ]]] 漓江的泥沙主要来自上游[[兴安]]、[[灵川]]及[[桃花江]]沿岸,由暴雨、洪水冲刷地面和河岸而形成,以悬沙为主。含沙量的变化随暴雨、洪水而定,洪水期含沙量较大,桂林水文站断面实测最大值达10.3公斤每立方米(1977年),低水时含沙量较小。每年1、2月和11、12月常接近零,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084公斤每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4.3万吨。漓江上游河道流经山区,植被繁茂,覆盖率高,表土流失少,司门前以下河床主要由卵石、砂组成,泥质甚少,同时在它的河床上有一个又一个的深潭起着沉降泥沙、澄清水色的作用,造就了晶莹的江水,成为广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获“江作青罗带”的美誉。 具体到阳朔县段,又有如下特征: (一)相对流量丰富。据阳朔水文站资料,年最大径流模数为55.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平均为38.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仅次于[[柳江]],高于[[红水河]],[[郁江]]。但1984、1985年比多年平均值偏小10%。这与流域内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有关。 (二)夏涨冬枯,暴涨暴落。据1967年至1985年的资料,漓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和洪水期的最大流量相差514.6倍,为[[广西]]河流之冠,而居广西第二位的[[南流江]]仅相差240倍。1974年最大流量为6330立方米/秒,而同年最小流量仅为13.1立方米/秒,且出现日期为11月30日,比各年都早。1972年的最小流量只有12.3立方米/秒。 暴涨暴落极不利于旅游船只一年四季通航。阳朔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表明:1974年最高水位(指珠江基面以上)为111.75米,最低水位为102.64米,一般相差8-9米。以致通航水位(103.20米)保证率低、天数少,最高年份(1982年)为304天,最低年分(1974年)仅有180天。 这是由予漓江流域河流深切,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每遇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水位急升;暴雨过后,河水消退,水位急降。特别是桂林地区秋旱多,冬季雨水稀少,致使水位降到最低点,造成较大的水位差。另外,流域内植被遭破坏关系也很大,如地处漓江流域的[[白沙镇]][[古板村]]五十年代共有森林面积1万亩,四处有清流。如今全村132个山头中,剃光头26个,砍成癞子头的83个,保留稍好的23个。森林复盖率由原来的59.8%下降到30%,近5000亩森林遭破坏。因此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小溪经常断流,到秋冬,有些地方的群众要到1里多远的地方去挑水吃。 (三)汛期较长。由于夏季东南季风来得早,秋季又受台风影响,漓江雨季较长,区水文总站确定的汛期为3月1日至9月1日,长达半年。 (四)含沙量少。1967年至1984年平均含沙量为0.131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为172万吨。最低的1969年平均含沙量仅为0.053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为52.2万吨。是广西比较清的河流。但进入七十年代后含沙量均比1969年高一倍以上,最严重的1971年竟高达每立方米0.241公斤,1984年也达每立方米0.15公斤。主要是因流域内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另外过往游船形成的波浪冲击沿岸也带下泥沙。1980年被冲刷的绿化地段为980米,到1987年却长达37206米,计有164处,其中最小的宽2米,最大的宽20米,一般的都有4-6米。被冲刷移位的竹木有1856株(丛),被冲走的有2234株(丛),其中最大的竹丛有土方达50立方米的。另外,还冲掉淹死新造幼林49120株。 水质:[[阳朔]]流断1980年除溶解氧、大肠杆菌数为二级标准外,其余指标均达到一级标准。1981年镉浓度上升为二级,其余指标与1980年相同。1982年溶解氧和镉浓度及其他指标均达一级,大肠杆菌为二级,水质有较大好转。1983年与1982年的情况相同。1984年大肠杆菌群数上升为三级,其余保持一级水平。而1985年溶解氧上升到二级,大肠杆菌群数严重超过了三级标准,其余各项为一级。可见,自1981年至1983年漓江水质有所好转,1984年和1985年水质又变差:大肠杆菌群数猛增,溶解氧降低。这是由于受上游[[桂林市]]流断影响较大,[[小东江]]、[[良丰河]]、[[宁远河]]、[[南溪河]]等支流,1983年后污染程度加重。加之[[杨堤]]-[[兴坪]]-阳朔沿江城镇的垃圾、粪便等没有进行妥善处理,下雨时冲刷入江。旅游船的迅速增多,船只粪便、垃圾等排入江中,以及游船冲击江岸带入的悬浮物。根据1985年的监测,杨堤至兴坪断面,溶解氧为二级,大肠杆菌为三级。而[[阳朔大桥]]断面,大肠菌杆群数为三级标准的3至6倍。为保护漓江水质,[[阳朔镇]]治理[[桂花沟]]工程已于1986年投入使用,县城污水经氧化塘净化后排入漓江。另外在旅游船上设置垃圾、粪便收集设备,集中上岸定点处理。1986年12月在阳朔漓江大桥断面采样化验的监测数据说明,漓江水质好转:大肠杆菌群数年平均基本上达三级标准,溶解氧年平均达一级,其余指标达到或优于一级。据1988年4月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县城污水氧化塘监测的数据表明::1986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化学耗氧量去除率85%,生化耗氧量去除率91%,菌落总数去除率58%,大肠杆菌去除率60%以上。出水(即进入漓江)溶解氧达到4.70-7.66毫克/升,悬浮物去除率为67.2%<ref> [http://www.docin.com/p-870779376.html 直流电法在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研究],豆丁网,2014-07-23</ref>。 ==水利概况== 漓江曾是[[岭南]]与[[中原]]交往的水上重要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作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监史禄]]在今[[兴安县]]境凿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水系。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镇南王]]托欢率师征交趾,设银江站于县东。[[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于县境漓江分置[[千秋峡]]、[[白石潭]]、[[芦田]]市3巡检司。20世纪30年代后,漓江航运地位与作用逐步为公路、铁路所取代。 据统计,解放前,漓江[[灵川]]境内河段共筑有堰坝17条,安装竹简水车176架,灌溉农田4078亩。今为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所代替。漓江河沙蓄量丰富,为优质建材,尤以三街河沙为著。 阳朔县境,沿途主要渡口有5处([[双全]]、兴坪、[[阳朔]]、福利、[[普益]]),4个主要码头([[杨堤]]、兴坪、阳朔、[[富安]])。 ===引水工程=== [[灵渠]],又名[[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由枢纽工程大天平、小天平、铧嘴,渠系工程南渠、北渠和渠道上的附属工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水道工程体系。灵渠属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 [[平乐堰]]:位于溶江镇龙源村司门前川江河(漓江上游支流)上,系木桩卵石坝,坝长120米,坝高0.8米,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灌田1880亩。 [[滑石堰]]:位于[[溶江镇]][[富江村]][[川江河]]上,为浆砌石坝,原坝长150米,高4米,灌田3085亩。1956年、1957年和1963年,共投资18.7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71万元,投工16万个,完成土石方15.05万方,建成坝长115米,宽9米,高3米,引水流量0.7立方米每秒的浆砌石坝,并建有附属工程93处;“长藤结瓜工程”水库2座,水塘4处,可蓄水13.5万立方米,灌田扩大到1万亩。 [[南堰]],位于[[三街镇]][[车上冲村]]南,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由知县[[王士姿]]捐俸修筑。堰身长49.5米,高1.84米,为大块石镶砌坝面。引潞江水,灌田1000亩。解放后,用水泥沙浆填缝加固大坝。 [[北堰]],位于[[三街镇]]岭冲村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知县[[李天荣]]捐俸修筑。长45.8米,宽5.7米,高2.7米,木石结构。北引潞江水,灌三街,龙门田2500亩。 [[金陂堰]],为“木框暗道式”引水工程。清[[道光]]年间建。位于[[三街]][[陶田村]]西,暗沟长200米,引[[白云江]]地下水灌溉陶田、东田、柴田、矮树底等村农田共1400亩。因白云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卵石泥沙常淤平河床,故采用挖一跨河深槽至地下水渗出处以下,用松木制成方框架(高宽比为1.5×1米)放入槽内;(框架底排置松木以阻沙石。两侧密排松桩打入河底,以固牢木框和防止沙石入内。桩外上侧砌大块石并堆碎卵石以取渗水入槽;下侧垫松板,板外填粘壤土与框架平,并夯实以阻水。框架顶密架松木条.上压砌大片石加卵石封平深槽)框架埋入河底0.3~0.6米以下,暗沟取水口端紧接河岸引水渠。迄今仍完好。 [[新全堰]],位于[[淦江口]]北侧。清[[雍正]]年间由邑民[[全尔炜]]创筑。坝长20米,高0.6米。引淦江灌倒[[风潭村]]农田329亩。至今受益。 [[甘棠江引水工程]],位于[[灵川镇]][[桥头村]]南。坝型为砌条石溢流坝,高1.4米,长24米,引[[甘棠江]]水;[[青狮潭水库]]建成后,改引[[绿宝河]]水。引水流量1.31立方米每秒,灌溉[[禾嘉铺村]]至[[定江圩]]及桂林市郊的[[矮山塘]]、[[白塘]]一带农田,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1978年实灌面积11960亩,1986年实灌面积仅7306亩。为灵川最大的一项引水工程。 [[两河沟引水工程]],位于[[大圩镇]][[上悻陂村]]东,引潮田河水2.5立方米每秒。灌溉袁家、秦岸、茯荔、潜经4个大队22个村的田地共9700亩,并解决了高宅、大埠、浮石、上、下茯荔、古东等村群众生活用水问题;1964~1987年工程总收入达26.29万元,总支出25.38万元。该工程1962年10月施工,1965年春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1974年开通[[潜经隧洞]],配套完成。 ===蓄水工程=== [[青狮潭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航运、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总库容6亿立方米。它位于东经110°05′~110°25′,北纬25°04′之间,座落[[灵川县]]县西北部。枢纽离桂林市30公里,距灵川县城18公里,大坝填筑在漓江支流~[[甘棠江]]的[[青狮潭峡谷]]口,以坝址所在地取名。该库地处广西东北部[[南岭山脉]]南侧,水库总库容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0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3.86万亩,电站装机4台,每台容量3200千瓦,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保证出力4130千瓦,年利用小时4180小时,年平均发电量5350万千瓦小时。主要供桂林市和桂林地区部分城镇及农村的工农业用电。水库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上游航运条件,有利于库区竹木筏运。工程于1958年9月20日破土动工,1961年基本完成大坝、溢洪道、灌溉发电引水隧洞等主体建筑物。1961~1964年,东西干渠相继建成通水。从此,[[灵川]]、[[临桂]]二县及桂林市郊区数十万亩干旱土地得到自流灌溉,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1966年7月开始水电站地下厂房的施工,1969年5月16日、9月5日、11日、29日和1972年6月27日4台机组先后安装、调试并网发电。青狮潭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灌溉发电隧洞、水电站厂房、东西干渠等。 [[白云江水库]],位于[[三街镇]][[陡上坪村]]西。截蓄[[北溶江]]水,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有大坝、放水管、放木隧洞筏道、干渠和南、北支渠,较大的附属工程有双曲拱钢筋混凝土渡槽1座。跌水1座、隧洞2座。设计灌溉陡上坪,甘奢铺、凉风桥、上花坪、上、下横岭、岩头、陶田、[[奶子山]]等村面积共3100亩,1986年实灌田1900亩。其《大坝工程技术说明》载入《中国拱坝图集》一书。 [[芦田水库]],位于[[灵川县]][[潮田乡]]北,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养鱼等。其大坝为浆砌石重力拱坝,溢洪道采用坝顶溢流方式。设计泄洪量159立方米每秒;放水量1立方米每秒。有总干渠、干渠、支渠共10条,全长45.2公里;实际挖通运行37.42公里。大型附属工程有跌水工程,隧洞2座,反虹管1座,长320米,渡槽2座。水电站1座,装机1台,200千瓦,10千伏输电线路30.45公里,变压器15台。共容量900千伏安。该工程原设计灌溉大圩、潮田两公社的7个大队的高浪田7315亩。最高有效灌溉面积5078.4亩(1976年),而1987年仅灌溉2651亩。总发电量184.849万千瓦小时,总收入38.71万元,总支出36.81万元。 [[九牛岭水库]],位于[[灵川县]][[大圩镇]][[九牛岭]]村东。大坝为均质土坝,高18.1米,总库容121万立方米,放水管长66米,卧管长20米,梯级放水,共26级,级差0.5米,管孔出水量0.2立方米每秒。排洪道宽4.9米,最大泄洪量24.65立方米每秒,有渠道4条,长9.4公里,反虹管2座。水库以灌溉为主,灌溉九牛岭、[[上龙塘]]、回龙、大村、古元、西隆、福恋等村田共1980亩。 ===河床特征=== 漓江桂林市区段两岸地面标高在154~132米之间,属一级阶地的堆积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为砂卵层,最厚达20~30米。河槽宽在125~585米之间,河岸高3~5米。河床由砂、卵石组成,并常年长有水草。河床滩潭相间,滩长潭深。河滩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码头]]、[[解放桥]]、[[象山]]、[[漓江桥]]、[[白果树村]]、吴家里、王家里、[[柘木镇]]及[[小龙门村]]附近河段。枯水期河滩水深一般不足1米,滩长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吴家里滩]]为最长,达1970米。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湾]]、木龙渡、[[伏波山]]、[[九娘码头]]、[[象山]]、[[南溪山]]、[[净瓶山]]、胡子岩、[[龙门村]]、马家坊等附近。河段深潭处枯水时水深在6米以上,最深处是[[净瓶山潭]],水深达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 漓江阳朔段两岸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也是广西最美丽的河段。从近[[阳朔县]]境的[[潜经村]]开始,漓江进入峡谷地段,蜿蜒予丛山之中,河谷深切400米。漓江不但河谷深,且河床比降大,平均为千分之四,形成许多滩、洲、峡、矶。县境内漓江有滩38个。两岸有29个宽度不一的泛滥小平原和河漫滩,面积为2397亩,土层厚且质地松软,有机质丰富,酸碱度适中,自然肥力很高。 ==航道航运==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史禄]]凿成的灵渠,不仅是全国南来北往最早的内陆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航道,也是境内最早的主要航道。此航道北自[[界首圩]]起,经[[唐家司]]、县城、严关、[[溶江圩]]至灵河止,全长约60公里。古时灵渠航道沿途建有36个陡,陡与陡之间距离最长为2.5公里,最短为200米,一般为1公里;均设有陡卒负责管理。[[高塘]]至[[界首圩]]一段,则有田产,供沿途村民拉纤之用。沿途河滩,由船民临时修整,或雇工修整,由通行的船主支付工钱。但因通航条件差,常误船期。[[清代]]以前,每年春季南来北往的民船较多,到冬季水浅时,南来的船只能在唐家司停靠,货物采用人力挑运到[[大溶江]]后,再装船转运至桂林。民国17年(1928年)、27年,[[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后,水路运输逐步由陆路运输取代。解放后,50~60年代,灵渠航道仅在[[南陡口]]至县城一段有少数农船通行。70年代停止使用。80年代,随着开放旅游,有部分游船载客通行。1984年,交通部批准[[湖南]]、[[广西]]两省区在[[灵渠航道]]的基础上开发[[湘桂运河梯级航道]]规划。但由于资金问题,到1990年此规划尚未实施。 除灵渠航道外还有由[[溶江圩]]至[[司门前]]的[[大溶江航道]],长8公里,水旺时还可上溯至[[华江]]的六洞升坪;由[[河口]]至[[松江口]]的[[小溶江航道]],长10公里,此两条航道,皆曾有民船通行,运输竹木、柴炭、土纸、茶叶、香菇、玉兰片及其它各种山货顺[[桂江]]至[[桂林]]、[[柳州]]、[[梧州]]。自60年代后期,陆路交通进一步发展,金石、华江公路通车,航运逐渐废除,只有水上排筏由[[金石]]和华江运出山区竹木。 漓江[[灵川]]段,流程45公里,上段([[灵河口]]至[[董家巷]])33.5公里;下段([[大圩]]至阳朔县境)11.5公里。1990年上段河宽平均200米;下段河宽平均150米。有6座堰坝,26条滩。水深1米至4米。南宋时可“渠通万斛船”。民国27年(938年)因抗日军运需要,曾进行疏浚。1958年后,因上游修建水库和植被破坏等原因水位逐渐低落。60年代初,曾采用“民工建勤”疏浚。1987年至1990年从[[青狮潭水库]]共调水入漓江4亿立方米,保证了[[桂林]]至[[阳朔]]的旅游船运行。 [[甘棠江航道]],原为县境西部主要航道,全程66公里。1990年[[潭下圩]]以上河宽55米,以下至[[三岔尾]]150米,水深2米。可航行5吨位船舶。历史上[[公平]]、[[蓝田]]、[[青狮潭]]3乡所产的竹、木、土纸、蓝靛等土特产品,均由此江运往桂林。1960年,因青狮潭水库截流,水位下降,航道缩短至45公里,其运输功能也为公路所代替。 [[潮田河航道]],是漓江主要支流。长44公里。50年代河宽20~60米,水深1~3米,滩浅水急。70年代以后因水位降低,只在春夏水涨时可放木排。 [[青狮潭水库航道]],[[大坝]]至[[蓝田堡]],航程17公里;大坝至[[公平]],航程12公里。终年可航行5~20吨位船舶。 ==旅游开发== [[File:漓江风光3.jpg|缩略图|右|漓江风光[http://www.gjlysy.com/upload/image/20180906/15362290903511579.jpg 原图链接][https://itbbs.pconline.com.cn/dc/54119414.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网 的图片 ]]] 漓江风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胜”之誉。从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河段,是漓江精华,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丰富和集中地带,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 1982年11月“桂林漓江风景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要求重点保护。 1991年12月[[漓江风景区]]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名单中名列第二。 1996年11月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 1997年4月,[[桂林-阳朔航线]]被广西交通厅评为“广西水路运输文明航线”。 1998年5月,[[桂林--阳朔旅游航线]]获自治区“广西水路运输文明航线”。1998年7月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区旅游区示范点"。1998年12月,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桂林至阳朔航线为“广西文明航线”。 2000年12月交通部授予桂林-阳朔航线为部级“文明航线”;授予[[磨盘山码头]]部级“一级文明客运站”,授予[[竹江码头]]部级”三级文明客运站。漓江游览景区由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2001年1月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漓江航线,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水路客运旅游管理委员会评定为“部级文明航线”。 2002年4月以[[桂林市交通局]]为管理主体的漓江旅游管理一举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OHSASI8001职业健康安全三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为保护漓江环境,桂林将投入3.14亿元实施桂林市区段漓江“一江四岛”保护性旅游开发项目一期工程<ref>[http://www.gov.cn/xinwen/2018-11/04/content_5337357.htm 桂林将投入3.14亿元对漓江市区段进行生态修复及保护性开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8-11-04</ref>。 项目将对漓江风景名胜区桂林市区段([[南洲大桥]]至[[净瓶山大桥]])进行生态修复及保护性开发,全长13.5千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伏龙洲生态修复工程、漓江东岸生态慢行步道建设项目、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含西岸延长线段),漓江城市段沿岸绿化美化工程及旅游设施等。 ==漓江景点== ===象鼻山:=== [[象鼻山]]在[[桂林市]]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山似伸着长鼻在江边饮的大象。明孔镛《象鼻山》诗云:“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象鼻下有水月洞,山上有明代新建普贤塔。 ===訾洲:=== [[訾洲]]在象鼻山对岸,为漓江和支流间的沙洲。烟雨空蒙之时,訾洲如盖皱纱。“訾洲烟雨”为“桂林八景”之一。[[唐朝]]桂曾观察使[[斐行立]],在洲上修筑亭台楼阁,营造风景,盛极一时。文学家[[柳宗元]]应请作《訾家洲亭记》,对桂林之山作了生动的描写:“桂州多录山,岁地峭竖,林立田野。” ===斗鸡山=== [[斗鸡山]]在漓江东岸的[[穿山]]与西岸的[[龟山]],形如隔江相斗的两只雄鸡,合称斗鸡山。观赏斗鸡山,须待游船行过,回首观望。 ===净瓶山=== [[净瓶山]]在漓江右岸一山,像半边古式瓷瓶,倒卧江中,被江水洗濯十分洁净,固名净瓶山。春夏水涨,倒映江中,山影相接,浑然一体,古朴雅致。 ===父子岩:=== 在漓江与[[良丰江]]汇流处有一山,名父子岩,洞中有块巨石,像光头老人的是父亲,洞口一小石似小孩的是儿子,传说他们父子不愿为财主造船,躲避洞中,日久化为石化。 ===卫家渡=== [[卫家渡]]在漓江东岸,原为主要渡头,[[公路桥]]建成后渐废。卫家渡土地肥沃,土质松软,宜种马蹄。品格最高的,色红、形扁、蒂短、皮薄、味甜、汁多、无渣,可生吃也可熟吃,远销世界各地。“桂林马蹄”名闻遐迩,主要产地在卫家渡。 ===奇峰镇:=== [[奇峰镇]]镇外奇峰林立;剑戟千重,诗云:“奇峰镇外看奇峰,万点尖峰锁碧空,”群峰之中,高峰上有一个透明大洞,是传说中[[伏波将军]]“一箭穿三山”所射穿的第二个洞,像是月亮挂在山上,称为奇峰挂月。 ===黄牛峡:=== 船往下行,迎面九个山峰像九头黄牛,此处名[[黄牛峡]]。这些山峰,像给雷劈去了半边,故又叫[[雷劈山]];再看这些雷劈似的山峰,又若展翅欲飞的蝙蝠。因此亦叫[[蝙蝠山]]。从这里开始,两岸石山连绵,峰峦耸峙。 ===猫儿山=== 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称漓江;下游统称桂,至[[梧州市]]汇入[[西江]],全长约437公里,流域面积约5585平方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堪称漓江精华<ref>[http://www.sohu.com/a/259238256_100216689 去桂林旅游,不可错过的五大景点及估算费用(附线路)] ,搜狐网,2018-10-13</ref>。 ==刘三姐相关传说== 相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誉。十五岁时聘于林氏,唐开元十年(722年),为抗拒林氏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以为双双成仙而去。 [[广西]][[宜山]]壮族传说,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后曾到附近各地传歌。慕名前来与她对歌的人络绎不绝,但短则一日,长则三五天,个个罄腹结舌,无歌相对,无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华却遭到流氓恶霸的嫉恨,后被害死于[[柳州]]。传说她死后骑鲤鱼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说她在[[贵县]]的[[西山]]与白鹤少年对歌七日化而为石。还有的说财主[[莫怀仁]]欲娶她为妾,三姐坚决反抗,莫怀仁买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飘然而去,等等。 ==视频== ===<center>漓江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城市形象宣传片-桂林漓江</center> <center>{{#iDisplay:q0804zbq6fn|560|390|qq}}</center> <center>漓江迷人山水真是让人醉啊</center> <center>{{#iDisplay:y0797zycm0y|560|390|qq}}</center> <center>央视直播桂林——世界的漓江</center> <center>{{#iDisplay:k0807wxoped|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351 自然地理]]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Category:992 旅遊;觀光]]
返回「
漓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