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111.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漂泊的荷蘭人 (歌劇) 的原始碼
←
漂泊的荷蘭人 (歌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漂泊的荷蘭人 (歌劇)'''<br><img src="https://im1.book.com.tw/image/getImage?i=https://www.books.com.tw/img/D02/002/13/D020021394.jpg&v=4808a292&w=348&h=348"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D020021394 圖片來自books]</small> |} '''漂泊的荷蘭人'''([[德語]]:Der Fliegende Holländer;[[英語]]:The Flying Dutchman),又譯作'''徬徨的荷蘭人'''或'''飛行的荷蘭人''',是一部由[[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所譜寫的[[歌劇]]作品,1843年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森柏歌劇院]]首演,由華格納本人擔任指揮。劇情描述一個因觸怒天神而受到詛咒,在海上漂流多年的幽靈船長尋得真愛而獲得救贖的經歷。 == 角色 == *荷蘭人([[男中音]]) *達倫:船長([[男低音]]) *珊塔:船長之女([[女高音]]) *艾里克([[男高音]]) *瑪莉([[女低音]]) *舵手(男高音) == 寫作背景 == 1839年,因為長期累積的負債,[[華格納]]帶著他的新歌劇作品《[[黎恩濟]]》和妻子一同離開原本居住的[[里加]],前往[[巴黎]]另尋發展。在旅途中因暴風雨而繞航至挪威,與各種複雜的遭遇,成為日後寫作《漂泊的荷蘭人》的靈感來源。 華格納最初編寫的劇本,以德國詩人[[海因里希·海涅|海涅]]的散文故事作為藍本,描述一群因受到詛咒而長期在海上漂流的船員之故事。其劇本於1841年五月完成,樂曲的編寫則完成於同年十一月。 在抵達巴黎後,為了賺取生活費,華格納同時一面在報紙上撰寫音樂評論,一面繼續完成《黎恩濟》與《漂泊的荷蘭人》兩部劇作。儘管《漂泊的荷蘭人》的劇本曾經以《幽靈船》為劇名,出售與巴黎國家歌劇院,但兩部劇作都未能如願在巴黎上演。在個人經濟狀況未見改善的情況下,他在1842年的春天返回[[德勒斯登]]居住。同年秋天,《黎恩濟》成功在德勒斯登[[森柏歌劇院]]<ref>[https://traveler80s.pixnet.net/blog/post/93476817-%E5%BE%B7%E5%9C%8B%E5%BE%B7%E5%8B%92%E6%96%AF%E7%99%BB%E6%99%AF%E9%BB%9E%E6%A3%AE%E6%9F%8F%E6%AD%8C%E5%8A%87%E9%99%A2%2B%E5%AE%AE%E5%BB%B7%E6%95%99%E5%A0%82 森柏歌劇院],pixnet</ref> 上演,促使他在德國歌劇界逐漸獲得認同。翌年(1843年)一月,《漂泊的荷蘭人》遂舉行首演,並且由華格納親自指揮樂團演出。 在1851年的一篇文章(Eine Mitteilung an meine Freunde)中,華格納將這部作品稱為自己的歌劇寫作生涯中重要的轉捩點。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40 繪畫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漂泊的荷蘭人 (歌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