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3.1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滲氮 的原始碼
←
滲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滲氮'''<br><img src="http://www.qdfengdong.com/UploadFiles/FCK/2015-12/635847310434216312507730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qdfengdong.com/Article/sdclgdsclz_1.html 圖片來自qdfengdong]</small> |} '''滲氮'''(Nitriding)也稱為'''氮化''',是[[金屬]]的[[热处理]]製程,將[[氮]][[扩散作用|扩散]]到金屬表面,以形成[[表面硬化|硬化]]的表面.滲氮製程最常用在低碳鋼、低[[合金鋼]]上,也會用在中碳鋼或高碳鋼、含[[钛]]、[[铝]]、[[钼]]等合金鋼上。 2015年時,已用滲氮來產生獨特的二元微結構([[马氏体]]-[[奥氏体]],[[奥氏体]]-[[肥粒鐵]]),這些結構具有強化的機械性質 <ref name="Duplex">{{cite journal|doi=10.1179/1743284715Y.0000000098|last1=Meka|first1=S.R.|last2=Chauhan|first2=A.|last3=Steiner|first3=T.|last4=Bischoff|first4=E.|last5=Ghosh|first5=P.K.|last6=Mittemeijer|first6=E.J.|year=2015|title=Generating duplex microstructures by nitriding; nitriding of iron based Fe–Mn alloy|pages=1743284715Y.000|volume=|journal=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f>。 典型的[[齿轮]]、[[曲轴]]、[[凸轮轴]]、凸輪從動件、[[閥門]]、[[擠型]]螺絲、[[壓鑄]]工具、[[鍛造]]模具、[[擠壓]]、消防設備、塑膠[[模塑]]工具<ref>{{Ullmann|title=Metals, Surface Treatment|first1=Helmut |last1=Kunst |first2=Brigitte |last2=Haase |first3=James C. |last3=Malloy |first4=Klaus |last4=Wittel |first5=Montia C. |last5=Nestler}}</ref>。 ==製程== 滲氮製程是依照加氮的介質來命名。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氣體滲氮、鹽浴滲氮及電漿滲氮。 ===氣體滲氮=== 氣體滲氮的加氮介質是富含氮的氣體,多半是[[氨]](NH<sub>3</sub>),因此有時也稱為氨滲氮(ammonia nitriding)。氨和加熱的工件表面接觸時,氨會分解為氮及氫。氮會滲透到工件表層,形成氮化層。在一世紀之前就已有此一製程,但最近數十年才比較多的探討其中的熱力學及反應動力學。近來的研究已產生可以準確控制的製程。可以選擇氮化層的厚度,以及其中的相組成,也可以針對所需要的特殊性質進行製程的最佳化。 氣體滲氮的優點有: *透過控制外圍含氮氣體中,氮氣及氧氣的流率,可以確準的控制氮氣的化學能。 *所有表面都有滲氮的效果(相較於電漿滲氮,但可能會是缺點) *可以大批量的製程。限制因素是氣化爐的尺寸以及氣體流率 *透過現代電腦化的控制含氮氣體,可以精密控制滲氮的效果 *設備成本較低(尤其是和電漿滲氮比較) 氣體滲氮的缺點有: *其反應動力學會大幅受到表面條件的影響:若表面有油,或是被切削液污染,滲氮效果就會很差。 *若是處理高含鉻的鋼,有時需要表面活化(surface activation),可以和電漿滲氮中的濺鍍(sputtering)相比較。 *作為滲氮介質的氨:雖然沒有毒性,但若大量吸入氣體,仍然會造成傷害。而且在加熱時,若其中含有氧氣,需謹慎處理,以降低爆炸的風險。 ===鹽浴滲氮=== 鹽浴滲氮的富氮介質是含氮的鹽類,例如氮化物。這種鹽也會釋放碳到工件的表面,因此也是[[滲氮碳化]]。在滲氮碳化使用的溫度約是550至570;°C。鹽浴滲氮的好處是相較於其他方式,此方式可以在相同時間內有較高的滲透量。 鹽浴滲氮的優點有: *處理快速:大約四小時即可完成。 *程序簡單:讓鹽浴的鹽淹沒工件,加熱到一定時間即可。nspired. 缺點是: *鹽浴的鹽有高毒性。西方國家對於鹽浴鹽的棄置有嚴格的環境法律要求,因此增加了鹽浴的成本。這也是這數十年來已不再使用鹽浴的原因。 *每一種特定種類的鹽只適合用於一種製程,因為氮的活性是由鹽類決定的,只適合一種製程。 ===電漿滲氮=== 電漿滲氮也稱為離子滲氮、電漿離子滲氮、輝光放電滲氮,是工業上針對金屬材料進行表面硬化的方式。 在電漿滲氮時,氮介質的反應能力不是由溫度決定,而是由氣體的離子態決定。此技術中會用高電場使要氮化工件表面的氣體產生離子化的分子。這種高反應性的氣體伴隨著離子化的分子,稱為[[等离子体|電漿]],此製程因此稱為電漿滲氮。電漿滲氮用的氣體一般是純氮氣,因此不需要自發性的分解(像使用氨的氣體滲氮就需要分解)。有用電漿炬產生的熱電漿,用在金屬切割、[[焊接]]、金屬包覆及噴塗上。也有在[[真空]]腔體或是低[[压强]]條件產生的冷電漿。 鋼在電漿滲氮的效果最好。此製程可以針對滲氮的微結構進行精細的控制,可以讓滲氮產生化合物層,或是不要化合物層。不但強化下了金屬部份的性能,也增加了工件的壽命、應力限及疲勞強度。例如沃斯田鋼不锈鋼的機械性質(例如耐磨程度)可以顯著提昇,工具鋼的表面硬度也可以加倍<ref name="MecProp">{{cite journal|doi=10.1016/S0257-8972(00)00930-0|last1=Menthe|first1=E|last2=Bulak|first2=A|last3=Olfe|first3=J|last4=Zimmermann|first4=A|last5=Rie|first5=KT|year=2000|title=Improvement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after plasma nitriding|pages=259|issue=1|volume=133|journal=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ref>。 電漿滲氮後的工件一般就可以使用了,不需加工或是其他滲氮後的製程。此製程對使用者很友善,作業很快,節省能源,而且變形量不大,或甚至不會變形。 此製程是由德國的Bernhardt Berghaus博士所發明。後來在1960年代,Klockner集團採用了此一技術,電漿滲氮法也開始廣為在世界各地使用。 電漿滲氮常會和[[物理气相沉积]](PVD)製程結合,稱為複合處理(Duplex Treatment),而且有增強性的效果。許多使用者會在最後一個步驟讓工件表面有電漿氧化層,產生光滑的黑色氧化層,可以抗腐蝕及抗磨損。 電漿滲氮的氮離子是因為電漿而產生,和氣體滲氮及鹽浴滲氮不同,電漿滲氮的效率不受溫度的影響。電漿滲氮的工作溫度範圍很廣,從260 °C到超過600 °C的溫度範圍<ref name="LowTemp">{{cite journal|last1=Zagonel|doi=10.1016/j.surfcoat.2005.11.137|first1=L|last2=Figueroa|first2=C|last3=Droppajr|first3=R|last4=Alvarez|first4=F|year=2006|title=Influence of the process temperature on the steel microstructure and hardening in pulsed plasma nitriding|pages=452|issue=1-2|volume=201|journal=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ref>。例如在中等溫度(例如420 °C),可以對不锈鋼進行滲氮,不會形成氮化鉻的析出,因此可以維持不锈鋼抗蝕的特性。 在電漿滲氮製程中,一般會用氮氣N<sub>2</sub>作為富含氮的介質。有時也會用氫氣或是氬氣等氣體。在滲氮之前,可以在加熱工件時用氫氣或是氬氣,清潔要滲氮的表面。此清潔程序可以有效的移除表面的氧化層,或是表面可能會殘留的薄層溶劑。也有助於電漿製程的熱穩定性,因為在預熱工件時就已經有電漿進行加熱,因此只要到達製程需要的溫度,就可以開始進行滲氮,不會有太大的熱能變化。在滲氮製程中也會加入氫氣H<sub>2</sub>,使表面不會有氧化層。可以用分析滲氮工件的表面來檢測此效果。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50 礦冶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Ullman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滲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