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4.2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湘莲 的原始碼
←
湘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湘莲</big> ''' |- | [[File:T01f6eca119877bee18.pn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f6eca119877bee18.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19709&sid=6132626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湘莲,湖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均产莲子,其中[[湖南]]湘潭的湘莲、福建建宁的建莲、浙江宣平的宣莲并称为中国三大莲子。湘潭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左右,且阳光充足,雨量丰富,形成了湘莲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湘莲,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口感好等特色,被称为"中国第一莲子"。 湘莲品种有寸三莲和以寸三莲为亲本培育的芙蓉莲、[[太空莲]]。寸三莲是湘潭县历代相传的湘莲品种,以其三粒莲子相连长度为一寸而得名,颗粒圆状、均匀,肉色乳白,肉质细腻,煮熟后落口消融,清香四溢。 2010年0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湘莲 产地名称; 湖南省 品质特点; 肉色乳白,肉质细腻,[[具清香味]]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10年第54号 批准时间; 2010年05月24日 植物; 我国莲子以湖南省 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以及江西广昌产的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4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4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古籍考证 湘莲,莲子的一个品种,外观圆形,带壳1.5厘米大小。湖南、[[湖北]]、江西等均有种植。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沉沉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溯源 "湘莲",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书中所指 关于谭用之诗中的芙蓉,是指水芙蓉(莲花),还是木芙蓉(拒霜花)呢?有人认为是指木芙蓉。如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答友人》一诗的"芙蓉国里尽朝晖"的"芙蓉国"注云:"木芙蓉到处开放的地方。"新版《辞海》"芙蓉国"条也采此说。但引有谭诗上述词句后说:"当时湖南湘江一带多木芙蓉,故有此称。 也有人认为是指水芙蓉。1980年出版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谭诗"芙蓉国"注:"指今湖南省,因湘中多湖泊沼泽,盛产水芙蓉,所以称其为'芙蓉国'。"还有采取折中办法的,如中国对外友好协会所编《[[中国]]分省概况手册·湖南省》释"芙蓉国",便二说并存:"据说过去在湘江流域多植有芙蓉(一说为木芙蓉,一说为水芙蓉,即何花),所以湖南又有'芙蓉国'之称。" 更多的人则认为是指水芙蓉,理由有三:1、谭用之的这两句诗,显然脱胎于屈原《湘君》中的:"采莲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屈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用到水中去采山上的薜荔,到树颠去采水中的莲花,比喻想见湘君而不可得。这里的芙蓉指生在水中的莲花。谭用之两句诗也和屈原一样,指陆地的薜荔和水中的莲花。2、木芙蓉不一定要种在水边,而莲花只能种在水中。谭当时是宿在湘江,看到的是水景,水中有大面积的荷花是可能的,要说水中或水边有大面积的木芙蓉,则不合情理。3、湖南自古就有盛产莲花的记载,其普遍程度称之为"国"是当之无愧的,而无盛产木芙蓉花的记载。再有木芙蓉并无大用途,怎么会大面积地种植到可以称为"国"的程度呢?明显地此说不合历史实际。"芙蓉国"应该是指到处都是莲花的地方。[[品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 "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湖南通志·物产志》载:"藕粉湘潭、湘乡产,盛于他处,甲于全楚,岁以充贡。"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曰'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晚唐谭用之写了一首《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之句,说明当时[[湖南]]芙蓉之普遍,因而湖南有了"芙蓉国"的别称。 生产发展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 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 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政府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现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全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省植莲面积大大增加,产量、质量迅猛提高的情况下,湘潭莲子始终占优先和主导地位。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使湘莲的优质品地位,更加令人信服。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 品种改良 湘潭县科研人员从1983年起,就潜心致力品种改良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把"寸三莲"与福建建莲进行杂交育种,历经9年,培育出湘莲新品种。1993年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湘潭芙蓉莲"。"芙蓉莲"品质优于双亲,单产也高于双亲。亩产可达185公斤。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选择莲田,精选藕种,适时移栽,壮苗早发,以水调温,清除老藕,调整莲鞭、增施肥料,防治病虫,保叶摘叶,增蓬增粒,适时采摘"的48字经验。创造出莲田养鱼,莲稻轮作等综合利用莲田的立体生产模式,使湘潭莲子在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上都大大提高。 1995年4月6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湖南把湘莲及其系列食品,列入全省重点开发的"三大龙头产业"和"十大霸主产品"之一。 生产情况 湘潭县除了在本县生产大量优质莲子外,还在花石镇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莲子集散中心。每年莲肉购销量近万吨。全县每年还有5000多位种莲能手去外地传授种莲技术和承包莲田,将湘莲品种和种植技术,传播到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江苏及湖南本省大部分地区。福建建宁县、江西广昌县、河南信阳地区、湖北洪湖地区、广东韶关地区等纷纷到湘潭来接引[[湘莲]]品种。江西广昌县还组团到湘潭学习湘莲种植技术。湘潭已成为全国莲子的大本营,而且形成一个集莲种、人才、技术、信息、集散的全国性的中心大市场。 湖南藕莲的栽培历史很长,范围十分广泛,产量高,品质优良,尤以汉寿县城郊西湖洼产的玉臂藕质 量最优。藕白如玉,状如臂,质嫩、清脆、清甜,营养价值高,被人称为"泥水深处的鲜水果"。藕粗如小碗口,每支重约5公斤,一般亩产500公斤。据传,明清时曾定为贡品,用这种藕加工成的罐头,畅销国内外。 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湘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即日起对湘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湘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湘潭县全县乡镇,韶山市银田镇、[[永义乡]]、如意镇、韶山乡,湘乡市梅林桥镇、东郊乡、龙洞镇、栗山镇、中沙镇、山枣镇,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乡,衡阳市衡东县白莲镇等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使用 湘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南省湘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湘莲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寸三莲、芙蓉莲、太空莲。 (二)立地条件。 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度15cm到20cm,pH值5.5到6.5,有机质含量≥2%,土层深厚的壤土。 (三)栽培管理。 1. 种藕选择:以莲藕进行无性繁殖,选具有品种特征特性、有2至3个完整节、藕芽完整的优质种藕。 2. 施肥管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人畜粪1000kg、土杂肥30000kg、饼肥1200至1500kg;苗期追肥每公顷钾肥60kg、碳铵150kg、尿素60kg;花期追肥每公顷钾肥105kg、碳铵300kg、尿素105kg。 3. 栽植:栽植时间为4月上旬,按每公顷450穴做好栽植穴,每穴用种藕3至4支,穴内保持3至4cm浅水层,将种藕呈放射状摆放,栽植深度为5至10cm,种藕顶芽朝向栽植穴外,藕身侧卧,藕种头略朝下,尾节朝上,用泥覆盖。 4. 水的管理:科学灌水,苗期浅水,花蓬期适当深水,[[水深]]4至20cm,水位忌暴涨暴落。 5. 采收:7月中旬至10月底,莲蓬褐色,莲子与莲蓬孔格完全分离,莲子呈黑褐色、果皮坚硬时分期分批采摘。将采摘的莲蓬摊晒1至2天后脱粒,再将脱粒得到的莲子摊晒3至4天,至含水量≤13.5%时即可贮藏以备加工。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湘莲颗粒饱满均匀,呈短椭圆形,去壳后纵向直径1.2至1.5cm,横向直径1.0至1.3cm,单粒重≥0.83克;种皮呈棕红色,有细纹;莲肉乳白,煮食易烂,清香味美。 2.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13%;淀粉含量≥40%;[[蛋白质]]含量>18%。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看颜色:买莲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买很白的莲子,优质莲子其形状、颜色都是莲子的本色,莲子呈自然白色,即色白稍带微黄,白中带黄。 看皮:优质莲子外观上有一点自然的皱皮或残留的红皮,劣质莲子刀痕处有膨胀; 看孔:优质莲子的孔较小,劣质莲子的孔较大;手工和磨皮莲子的孔比较小,而用药水泡过的莲孔比较大。 优质白莲煮过以后,闻起来有清香,而且莲子膨胀很大。化学去皮的莲子,煮过以后大小基本上没有变化,而且闻起来还有一种碱的味道。 =='''红楼人物'''== 人物介绍 柳湘莲,《红楼梦》中人物,又称冷二郎,原系[[世家]]子弟。他父母早丧,读书不成。他性情豪爽,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他生得又美,是一个业余的戏剧演员,最喜串戏,擅演生旦风月戏文,不知他身份的人,都误作戏子一类。他和宝玉最合得来。有一次在赖大家赴宴,薛蟠酒后向他调情,被他骗至北门(今德胜门)外苇子坑打了个半死,事后,远走他乡。 后又在路上救了薛蟠,与薛蟠结为兄弟。足见其无邪之心。 尤三姐与柳湘莲: 姐说出她择柳湘莲为夫后,贾琏巧遇柳湘莲,遂定下婚事,柳湘莲赠"鸳鸯剑"为定礼。后因听宝玉一番言论,误以为尤三姐是不干不净之人,要索回定礼,尤三姐在退还"鸳鸯剑"时用雌锋自尽,柳湘莲深为感动,大哭一场,掣出"鸳鸯剑"的雄锋,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随瘸腿道士出家去了。 附注原文 尤三姐心中早就爱上了一个人,名叫柳湘莲。此人性格豪爽,孤芳自傲,和宝玉十分要好。前几年因为打了薛蟠,远逃他乡。三姐已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几年来,一直等着他,贾珍、贾琏知道三姐的心事后,只好随她去了。一次,贾琏出外办事,在路上正好碰到已经言归于好的柳湘莲和薛蟠。贾琏便把媒事向湘莲说了,湘莲一口应允,并立即解下一把"鸳鸯剑"作信物。贾琏便把剑带给了尤三姐。三姐将剑拔出鞘来一看,原来是二把合体的,一把剑身上刻着"鸳",一把刻着"鸯"。三姐喜出望外,把剑挂在绣房的床前,每天都要望上几眼,自信终身有了依靠。 几个月以后,湘莲进京,和宝玉谈起此事,略带疑虑地问宝玉:"我平素和她没什么来往,她为何对我如此钟情。"宝玉忙说:"你以前总是说要个绝色,如今这尤三姐果真是天下无双,你为什么又如此多心呢?"湘莲又问起尤三姐的来历,当他听说三姐竟然在宁国府中,心中一惊,跺脚嚷道:"这事不好了,万万做不得!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看门的石头[[狮子]],哪还有什么干净的?"一席话说得宝玉满脸通红,湘莲自知失言,连忙道歉,两人不欢而散。柳湘莲和宝玉分手以后,赶忙找到贾琏和尤家,说道:"我姑姑已经给我订下亲事,没有办法,只得请奉还宝剑。"贾琏一听着了急,叫道:"这婚姻大事,岂能当作儿戏?既然已经定好,那就不能随意反悔!"湘莲说:"我宁愿受罚,可这门亲事实在不敢从命。"这时,尤三姐在房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湘莲一定是在贾府中听了什么闲话,把自己也当作了下流人物。 她从床上摘下鸳鸯剑走出来说道:"你们也不必再说了,还给你的定礼。"说完泪如雨下,一手把剑递给[[湘莲]],一手按住剑柄,使劲一拔,把剑往颈上一横。顿时,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众人急来抢救,可已经晚了。贾琏揪住了湘莲就要送官,倒是尤家的人劝阻,并放他回去。贾琏让他快走,湘莲反而不动。他拿出手帕擦泪叹道:"这等标致,这等刚烈,我真是没有福哇!"说完痛哭不已,等买下了棺木,湘莲眼看着入殓,又抚棺大哭了一场,这才告辞而去。湘莲恍恍惚惚地走着,好象看见尤三姐迎面走来,手里捧着鸳鸯剑说道:"我痴情等了你五年,想不到你却是冷面之人。我只好以死表痴情,今后再也不能相见了。"说完洒泪而别。湘莲忙上前拉住,三姐一摔手便去了。湘莲放声痛哭,不觉哭醒了,似梦非梦。只见前面有一座破庙,门前坐着一个道士。湘莲抽出宝剑,将那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截发出家,竟跟着那道士飘然而去。 结局猜测 《好了歌》与柳湘莲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脂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脂批:柳湘莲一干人。】 "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依据的是"甲成本"脂批。<ref>[https://www.360kuai.com/pc/9e1c821dbd7824670?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湘莲按种植方法有几种], 快资讯 , 2021-03-1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湘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