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20.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清明节习俗 的原始碼
←
清明节习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清明节习俗'''[[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281b8g03nLRcyn0zSZOhfd2iRzqs1WGesTLlP4TpA7UCrssTxR3-k5Pgu5LMDmZfXS_lOVL5r5sRz3gDTfHuU-PJeNnRASE 福建省委文明办,引用日期2019-04-19] </ref> [[File:清明节习俗1.jpg|缩略图|清明节习俗[http://img1.imgtn.bdimg.com/it/u=2697742711,896612166&fm=214&gp=0.jpg 原图链接]]]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据考古研究,广东英德青塘遗址万年前的墓葬,表明万年前的先民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2297Px6bBBFlp8owbg8eLZVXjWpVDCAtnZvxTxnyRAErtwxsQ-8fzQjGH0IS71zteYqRCrLdlwgnP4ruLyM27ydDz19uXLMgNLYvLGhjEj-CuK9JZEqPa521naIBJDp9qslNAxnJ0mdhU7IGhRZJBA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9-02-27] </ref> 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扫墓祭祖节期内。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b708bFnjSsfAku_NI4Sk4R0WkZeo3-vL1ZbhfXBoNhYqaXF9LVupSkOisp37ZdJPiKERv4y84-IFIndJsZPg48TAD3lv 中华农历网,引用日期2015-05-06] </ref> *'''中文名''' :清明节习俗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cc8aYWIF3_bchYh03cURD0SxJdWbVlBPicIkQsw_RD53Lbfpbd4S6qkLczU1NYnvxdAwCisD8Ar5TO32ZGELjT6Z30zjjUQ-5MUQXk8VSjQwJFoZNRWrRWuz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8-07-30] </ref> *'''英文名''' :Tomb Sweeping festival *'''别 称''' :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File:清明节习俗3.jpg|缩略图|清明节习俗[http://n.sinaimg.cn/sinacn09/748/w455h293/20180407/85f9-fyvtmxc3424788.jpg 原图链接]]] *'''节日时间''' :公历4月4-6日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华文化圈 *'''节日起源''' :信仰、[[祭祀]]、历法 *'''节日活动''' ;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节日饮食''' :鲜果茶点节日意义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设定地点''' :中国 *'''设定时间''' :上古时代 *'''拜山流程''' :清杂草、摆祭品、拜祭、鸣放[[鞭炮]] *'''国家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渊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ref>[https://www.sohu.com/a/131762676_453083 清明起源,搜狐网] </ref> [[File:清明节习俗4.jpg|缩略图|左|清明节习俗[http://static-news.17house.com/web/toutiao/201705/11/14945010631227910649.png 原图链接]]]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l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49936/d539e8olsJX2U2wpH1eer4pakaY3wB1l8ZwI93lsnWZntGMwR3NLUoV_s-t7FoXskxUCfxGPQhNdU0wJFh_Ssmawz_HGndED415uQymyMJlCsMDGB7Q4ocTr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2-27] </ref> ==节日简介== [[File:清明节习俗5.jpg|缩略图|清明节习俗[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405/d640ab512c794825a7b1a86ab82b5a5e.jpeg 原图链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处在生气旺盛的时节,也是阴气衰退的时节。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e49bl-A9b44wMAMuLzQWc5z5eV4N0FqhhYUYbAjWdvy7oTB26M76Loh1BlR1UOTPkR1yYs6urP_nVJDpYj2vt8GWhm-PPA 闽南网,引用日期2019-04-19] </ref>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604d783_yR_G9dPeF8cPT5NWrufS9NvZNyqBulOlNyn-TqXj83HnpzrOGP1NN80Hb1tx2024F2rWOdIJzQv9sb6xYnFQMScoPsftHJRaoA 光明网,引用日期2018-12-23] </ref>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99c6GX3KXLOgGEwlHqDdtKPuyKtqas9HX4cvSKLdd96-bhUQuxBvEjz4EIcp2ohe5Nf_oFNdyMa4oGh_5z7f4Qlk2mt0Lts_CA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8-12-23] </ref> ==习俗内容== [[File:扫墓祭祖6.jpg|缩略图|扫墓祭祖[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03/242f699a7ef84cae9de9455530eeb0d2_th.jpeg 原图链接]]]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3]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1ddfdeBwrX6KbLm6_o0EzKqpczFwWbXnBbej-8hKLnTSOiHhsct_-9-nsZTPKmPlZbrdJXbIMSAUKc0R3TBCo3nYLZcak1pONeJuKi87XLfnHeCB473PVQrhg0yC9whdkNDpOqJkONDXyBs2-7Thl2NlcuZApgU 上海教育,引用日期2016-05-06] </ref> ===踏青=== [[File:踏青7.jpg|缩略图|左|踏青[http://www.ylqk88.com/uploads/allimg/150403/1-150403195433Y8.jpg 原图链接]]]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aa9eSlAiK4wLkaEgjEV0cfiBtPlemwiPZ_u1JX0wAb0HmksGbH7yVT8-qIxpZMXJgz56EzYWnmGNqvYOG6QS8r2_nF4WyNciqmgcZD_BrIInQpnA30D1quX2Bly3iyVoFjSSjPxgk5IlQpQ 央广网,引用日期2019-02-27] </ref>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1da7a75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39.html?fr=aladdin664466&ind=2 百度文库] </ref> ===插柳=== [[File:清明节习俗8.jpg|缩略图|清明节习俗[http://pic.baike.soso.com/p/20130403/bki-20130403161745-775457804.jpg 原图链接]]]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柳枝插在屋檐下,还可以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拔河=== [[File:拔河9.jpg|缩略图|拔河[http://wx2.sinaimg.cn/large/005BNCjvgy1fe4ll6f4r7j30do093wk1.jpg 原图链接]]]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244bRFT6ZOEMvmngkps_S80lilktLaeV9DotvcdVm42BpWsj1zv9fjUTv0kRGLeX5P_CJ4bvClLL1y-X184OuS0Tm4nHHHQfRYc7Jz4N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9-02-27] </ref>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244bRFT6ZOEMvmngkps_S80lilktLaeV9DotvcdVm42BpWsj1zv9fjUTv0kRGLeX5P_CJ4bvClLL1y-X184OuS0Tm4nHHHQfRYc7Jz4N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2019-02-27] </ref> ===放风筝=== [[File:放风筝0.jpg|缩略图|左|放风筝[http://img2.imgtn.bdimg.com/it/u=1093490911,424345123&fm=26&gp=0.jpg 原图链接]]]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c2afTYktMZyakVY7r7CtqFJtAGwa-AwPW7BknsH3ioHsXDF2CClwUNadb5NWl5lS0NoFC3FKsIH9ZYAzZvHnMwDn4DBgUJ77p_xRk4BNO_rfR3CVYA 环球网,引用日期2018-08-01] </ref> ===荡秋千=== [[File:荡秋千11.png|缩略图|荡秋千[http://img.ishuo.cn/2015/1438818042.png 原图链接]]]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bd9fvDPCpt9jQ7VF5XMxLXK80VfDOOjH7v818ealSFGhmuMoUy5gNo88hIktcSo2AKS_liIrlhg7UffZBcQe_j3_bI0Ky_VS7Zc0X5WvYGG0MbsdPSslc-ZVkA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8-07-30] </ref>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如今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在细长摇曳的柳枝上,拴上一缕红绸,即是被射的目标。大多是青年男子,骑马挽弓,在百步以外,用特制的前头分杈的箭,射断那枝柳条,待柳条落地之前,飞马前往,将柳条接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69a3g1EAuqaHDSCumSbUQ9uPzbXBNY6l0qLBamBTIC3uJ0I7L_IXhJWEW1_iNWljEaLFxuf4qXBM1bw8RfX0o-IzYAM9jzrItqKhlcCi9N3aew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4-19] </ref>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蹴鞠,就是中国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c2afTYktMZyakVY7r7CtqFJtAGwa-AwPW7BknsH3ioHsXDF2CClwUNadb5NWl5lS0NoFC3FKsIH9ZYAzZvHnMwDn4DBgUJ77p_xRk4BNO_rfR3CVYA 环球网,引用日期2018-08-01] </ref>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可见玩兴极浓。<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c2afTYktMZyakVY7r7CtqFJtAGwa-AwPW7BknsH3ioHsXDF2CClwUNadb5NWl5lS0NoFC3FKsIH9ZYAzZvHnMwDn4DBgUJ77p_xRk4BNO_rfR3CVYA 环球网,引用日期2018-08-01] </ref> ===蚕花会=== [[File:清明节习俗12.jpg|缩略图|清明节习俗[http://b-ssl.duitang.com/uploads/blog/201503/13/20150313174001_5juJ5.jpeg 原图链接]]]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禁火寒食=== 寒食节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祭祀活动之前都会进行改火寒食,这是属于一种很传统也是很严谨的祭祀活动之一。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776dF3HPzfh4tNp20Ls_zEwpbkbfXzhj6aglltyvGstbgDLQYaN7K7j39Z2PKOyX0rWfylDZcIIwHwHjZ2rYUzJfAURkgmCEkT2y598OWqBZ91genLIXAFLWa13Z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2020-05-01] </ref> ==其它相关== 1、清明祭祀为何说“清明拜山” 此处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南方一些地方将[[扫墓]]称之为“扫山”或“拜山”、“拜清”,出于对祖先的礼敬,又或“去恶字而呼为美”的修辞习惯。例如清明节扫墓,北方叫上坟,南方沿海一带为了避开“坟”、“墓”二字,婉称为“拜山”。把扫墓叫做“拜山”显得更古雅,“山”字的古义之一便作“坟茔”解,如今风水师仍然称墓地的坐向为“山向”。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694fWP4OmmcZrW54MLrSD30F2EFoEFR_DtZ_kpiRUhC_MsF_Fr8amkujaxkYZQ34zVcCPInaQS7zE8ZBS_-lUYDXT4VOXfgVEFXyMDlWLr5_L-9Sw29daWWdxOrkLJZEdLSkHKkvNAmxtgE7C1uZ 临沂文明网,引用日期2019-04-19] </ref> 拜的“山”分两种:一种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称“家山”,拜祭家山称“家祭”;另一种是对宗族祖先的拜祭,称 “祖山”、“大众山”,拜祭祖山称“扫大众山”。<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694fWP4OmmcZrW54MLrSD30F2EFoEFR_DtZ_kpiRUhC_MsF_Fr8amkujaxkYZQ34zVcCPInaQS7zE8ZBS_-lUYDXT4VOXfgVEFXyMDlWLr5_L-9Sw29daWWdxOrkLJZEdLSkHKkvNAmxtgE7C1uZ 临沂文明网,引用日期2019-04-19] </ref>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中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中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也有些民族会在其它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也就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彻供。 4、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过去有民谚“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 5、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扫墓吗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扫墓活动。 6、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7、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中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File:清明节习俗14.jpg|缩略图|[http://img1.imgtn.bdimg.com/it/u=3241656163,1474021252&fm=26&gp=0.jpg 原图链接]]] 8、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扫墓之前不一定要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最好吃饱食物别饿着肚子,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9、扫墓为何需要奉香给山神土地 扫墓时,除了将带来的香烛炮、鲜花果品、财帛、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东西(祭祀礼品多寡随意),摆放在墓前外,还要燃点香烛,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护神。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烧化金帛,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后即可撤供离开。 10、扫墓时可不可开心嘻笑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外,还有踏青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既有肃穆扫墓活动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11、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郊外踏青照相无妨,别对着墓地拍照即可。 12、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开选择清明节时期结婚。当然,结婚的择日讲究还很多。 13、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14、清明节穿衣配饰有讲究吗 忌穿到大红大紫花俏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 15、清明节拜祭辈分有讲究吗 可讲究,亦可不讲究,一般不讲究这次序。如果需要讲究,拜祭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16、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扫墓吗 坊间有一说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扫墓。这个是习俗问题,只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即可,如果当地有此习俗,那么,最好回避之,否则日后会带来诸多的心理麻烦。如果当地没有此习俗,则无关此禁忌。 17、能陪朋友去扫墓吗 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可能会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扫墓的问题,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吗,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生意场上陪同客户去扫墓。有认为是可以的,扫墓只是一种悼念活动,不应该相信这些无依据的说法。也有人认为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扫墓,因为各自的气场是不一样的,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那么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 18、为何清明节前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双鞋。有些所谓“大师”说法:“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你只要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因“鞋”与“邪”同音就不能买鞋,是荒谬的说法;况且“鞋”与“邪”同音只是存在于部分语言中,多数语言都不同音,比如在粤言中就不同音了。这些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19、祭祀时间 扫墓时间尽量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傍晚时分,不利扫墓人,应尽量避免扫墓,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通常为扫墓最佳时段。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7fccATKpuxYmqjAEg0tlEY9nKawGQjs0YhPTAtJqNNUMmz5mqlN3dk34IWdHEyhr12zHCVVAg06BBNVCFQtzHcQJtqCH_Q 闽南网 ,引用日期2019-02-27] </ref> 清明节传承了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清明节充分体现了人们“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至于近年来流传的清明时节诸多禁忌,并无科学依据。<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155712/ca76Qrp92SIA5Iy4PrlMnmLRfYMQuKEKAcjYB34XWyAOdvAuwEZYVaUZcVLjFwEq-GNdmxMGypXqxl4l3jlgZnZgMi_1PA 闽南网 ,引用日期2018-07-30] </ref> ===农谚===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文中所说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File:清明节习俗15.jpg|缩略图|[http://t9.baidu.com/it/u=2529606439,3193871165&fm=193 原图链接]]] ==清明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江西一带清明节吃青团是一直以来的传统。 是使用鼠鞠草与[[糯米粉]]一起柔和,在包上自己喜欢吃的馅儿,蒸熟即可了。通常有萝卜丝儿肉末,绿豆,红豆等馅儿。 下图为鼠鞠草,每年清明前可在田地面采,是属于野生的菊科植物,做出来的清明果香味儿十足。 ==文化内涵== [[File:清明节习俗16.jpg|缩略图|[http://photocdn.sohu.com/20160208/mp58387194_1454896493977_4.jpeg 原图链接]]]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施爱东介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清明节较早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因柳树为春季应时嘉木,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但不管如何衍变,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清明节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949936/6d25MNTzVdWyRUeb3ceumjcXY-1s_g0dFGJDFRIeNdfhxSsSwSGNyzaPZ3YGtVr_UJeYMiJ22kT8LMeQqDjiEpEI4TO63iZE7EMa9HXp 凤凰网.2020-04-03,引用日期2019-02-27] </ref> 英文名称:Tomb-sweeping Day Pure Brightness ==视频== {{#iDisplay:v0940nb6h54 | 560 | 390 | qq }} {{#iDisplay:k0857t86ypp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530 禮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清明节习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