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66.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清华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 的原始碼
←
清华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30/0409dc1878204c668565aeaccd45d859_th.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23057675_10506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清华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科学是基于传统地学学科(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学等)、生物科学(生态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以准确预测全球生态和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的新兴研究领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和热点方向。地球系统科学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尺度时空尺度,来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使得人类能更好地认识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其未来发展。 ==学科历史== 清华大学拥有辉煌悠久的地学学科历史。早在1928年11月就正式成立地理学系,后更名为地学系,下设地理、地质、气象三个组。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在北平复学,地学系恢复;1947年,原有的地学系气象组独立成气象学系;1950年,地学系地质组单独分出,成立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学]]系调出并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则与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组)及西北大学地质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北京地质学院。 到1952年为止,[[清华大学]]地学、地质、气象学系共培养毕业生200多人,其中许多人成为著名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地学学科有47位毕业生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清华大学决定复建地学学科,并于2009年3月成立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简称“地学中心”)和全球变化研究院,围绕全球变化问题[[组织]]多学科交叉研究,并以此推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建设与发展。2016年11月30日,鉴于地学学科已达到相应办学规模,清华大学决定在地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国内高校首个地球系统科学系(以下简称“地学系”)。 十余年来,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在大气、[[陆地]]和海洋等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社会经济学等领域探索新知,聚焦全球变化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组织开展地球系统观测、地球系统过程、地球系统模式、地球系统管理等四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地学系名师荟萃,现有教研系列教师25人(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助理教授1人,其中美国籍1人、英国籍1人),其中10位教师担任致理、未央和行健书院导师。地学系师生综合利用学校的多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取得丰硕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世界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在内的多项奖励,在Science、Nature、Lancet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多篇重要科研论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为维护[[地球]]生态环境<ref>[https://gongyi.sohu.com/a/594364530_121106875 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这样做 ],搜狐,2022-10-21 </ref>安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学系建设发展宗旨是在与大气、陆地和[[海洋]]动态过程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社会经济领域探索新知,为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性做出贡献,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清华大学地学系发展任务包括: · 在地球系统及系统间相互作用过程、地球资源与[[环境]]等方面深化认知,传播新知。 · 提升对人类活动引发的区域和全球尺度自然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以及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 在地球系统科学及可持续发展<ref>[https://www.sohu.com/a/442248053_365037 习近平论可持续发展(2020) ],搜狐,2021-01-03 </ref>方面培养人才,教育大众。 · 集成、综合并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灾害]]潜在威胁的辨识与防范、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后果等社会问题。 ==二、学科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 地学系将围绕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联合清华大学现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程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优势,重点开展全面系统的地球科学研究,促进清华大学的学科发展。研究方向包括: · 地球系统观测,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手段。 · 地球系统过程,主要研究地球系统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地球系统模式,采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地球系统的大[[空间]]尺度和时间过程,推动地球科学定量化发展。 · 地球系统管理,以自然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新概念、新理论及新方法研究全球变化问题,以多学科交叉的思路和综合评估方法对应全球变化决策提供技术与政策。 ==三、师资队伍== 地学系旨在复建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并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地学系为清华大学教学和科研实体院系,现有教师25人(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助理教授1人,其中美国籍1人、英国籍1人),是清华大学第四个启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院系。 ==四、教育教学== 1、研究生教育。地学系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地球科学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学者和教师,以及在国家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地球环境变化政策制定、执行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学位授权点。 “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3、本科生教育。 地学系将在未来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招收本科生,开展本科生教育。地学系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地学专业人才,为本专业大学生继续深造或在政府和工业部门就业打下深厚的基础。本科生培养将注重三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地学野外考察与观测、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复杂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地学系的本科生培养,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学系目前已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地球系统科学”辅修专业教育,不久将试行招收第二学位本科生,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将考虑正式招收本科生。 ==五、社会捐赠计划== 地学系以英国剑桥、美国哈佛、普林斯顿、加州伯克利等世界一流地学学科为榜样,力争在2020年迈入世界地学学科前20名。近年来,地学系产出了一批世界级的研究成果,已经逐步在国际地学界产生学术影响力。但是,地学系也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困难集中体现在办学空间和教师薪酬无法满足引进世界一流人才的需求。 为推动清华地学学科快速高[[质量]]发展,突破办学空间和教师薪酬瓶颈。清华大学地学系拟筹集成立“地球科学人才基金”和兴建地球科学大楼,诚望社会贤达捐赠。 (1)捐赠人冠名的地球科学人才基金。为弥补薪酬缺口,清华大学将成立捐赠人冠名的“地球科学人才基金”,基金规模为1 亿元[[人民币]]左右,拟以社会募捐实现。 (2)捐赠人冠名的地球科学大楼。地球科学大楼规划在清华大学校园西北部,面积21728平米,预算造价2亿元人民币,其中拟向社会募集善款1亿元,学校配套1亿元。地球科学大楼作为地学学科这一清华园中既古老又新兴的学术领域的实体,具有厚重的[[历史]]氛围;同时有形成独特校园建筑美学的先决条件,必将成为新的校园景观。清华大学地球科学大楼中产生的各种学术成果,必然能够造福万世,清华地球科学大楼作为建筑美学符号,同样能够名载史册,令后世长久铭记!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清华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