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30.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榄雌属 的原始碼
←
海榄雌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海榄雌属.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6dda144ad345982a9b280980ff431adcbef84f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海榄雌属'''(学名:Avicennia L.)是[[马鞭草科]]下一个属,灌木或乔木;枝圆柱形,通常有明显的关节。单叶对生,革质,全缘。花序无花瓣状总苞片;花小,黄褐色,对生于花序梗上;苞片较短于花萼,外有绒毛;花萼杯状,宿存,顶端5裂,裂片卵圆形;花冠钟状,上部较整齐4裂;[[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内的喉部,稍外露,花药内向纵裂;子房不完全的4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长或短,柱头2裂。蒴果较深2瓣裂。种子直立,子叶大,纵折。 约1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沿海地区;我国有1种。<ref>[http://rep.iplant.cn/info/Avicennia 海榄雌属 植物智]</ref> == 形态特征 == 马鞭草科,4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为构成红树林主要树种之一,其中[[海榄雌]]A. marina(Forsk. )Vierh. 1种,我国南部至东南沿海岸的污泥中亦盛产之。灌木;叶对生,草质,全缘,常呈灰白色;花小,排成近顶生的聚伞花序或头状花序;苞片短于花萼,外被绒毛;花萼5裂;花冠管短,4裂,裂片向外开展;雄蕊4,着生于冠管喉部,稍突出;子房上位,不完全的4室,每室有胚珠1颗,着生于有4翼的中轴胎座上;果为一稍肉质的蒴果,有种子1颗。 == 下级物种 == 海榄雌 Avicennia marina (Forsk.) Vierh. 灌木,高1.5-6米;枝条有隆起条纹,小枝四方形,光滑无毛。叶片近无柄,革质,卵形至倒卵形、椭圆形,长2-7厘米,宽1-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表面无毛,有光泽,背面有细短毛,主脉明显,侧脉4-6对。聚伞花序紧密成头状,花序梗长1-2.5厘米;花小,直径约5毫米;苞片5枚,长约2.5毫米,宽约3毫米,有内外2层,外层密生绒毛,内层较光滑,黑褐色;花萼顶端5裂,长约3毫米,宽2-3毫米,外面有绒毛;花冠黄褐色,顶端4裂,裂片长约2毫米,外被绒毛,花冠管长约2毫米;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内喉部而与裂片互生,花丝极短,花药2室,纵裂;子房上部密生绒毛。果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有毛。花果期7-10月。 产福建、台湾、广东。生长于海边和盐沼地带,通常为组成海岸红树林的植物种类之一。[[非洲]]东部至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分布。 果实浸泡去涩后可炒食,也可作饲料,又可治痢疾。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海榄雌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