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27.2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恆博 的原始碼
←
海恆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内地会''' </p> |- |<center><img src="https://ct.org.tw/upload/news_article/2019/01/4084_%E5%85%A7%E5%9C%B0%E6%9C%83%E5%AE%A3%E6%95%99%E5%8B%95%E5%93%A1-%E7%9C%8B%E8%A6%8B%E5%BB%A3%E5%A4%A7%E6%9C%AA%E5%BE%97%E4%B9%8B%E6%B0%91%E9%9C%80%E8%A6%81_L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12&article=1336092 圖片來自org] </small> |} '''海恒博'''('''Alfred James Broomhall''',{{bd|1911年|12月6日|1994年|5月11日|catIdx=B}}),[[英国]][[内地会]]派往中国的医疗[[传教士]],作家、历史学家。<ref>[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12&article=1336092 内地会],org</ref> ==早年== 1911年12月6日,海恒博出生于中国山东烟台,父亲[[海文启]](Benjamin Charles Broomhall)。海氏家族是传教士世家,海恒博是海家班的第三代。他的祖父[[海班明]](Benjamin Broomhall)担任内地会总干事二十余年,娶了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的妹妹戴贺美(Amelia)。 大姑妈海帼德(Amelia Gertrude Broomhall)、大伯父海国禄(Albert Hudson Broomhall)、四姑妈海懿德(Edith Elizabeth Broomhall)、二伯父[[海思波]](Marshall Broomhall)和父亲海文启都是内地会驻华传教士。 海恒博先后就读于烟台内地会[[芝罘学校]],和英国[[巴斯]]的蒙顿康学校(Monkton Combe)。海恒博在19岁时,他读到一本关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的书。他下定决心,要把耶稣告诉他们。像他的前辈戴德生一样,他也先去了[[皇家伦敦医院]]接受医学训练。完成课程后,他于[[1938年]]加入内地会,启程前往中国。 ==重返中国== 在他抵达中国之前,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日本控制了中国许多地方,旅行变得很困难,他毫不畏惧,到达[[香港]],在那里买了一辆车,然后开车穿过[[法属印度支那]],到达中国边境,再前往[[重庆]]。海恒博决定留在中国,与中国人一起面对困难时期。在战争期间,海恒博在[[四川]]的教会医院行医。 1942年,海恒博与Theodora Janet Churchill (生于[[1913年]]6月13日,[[2000年]]11月去世)在中国结婚,他们有3个女儿。[[1943年]],这对开始进入彝族部落进行拓荒工作,他们在那里提供医疗援助,广交朋友。但是,日本的行动迫使他们离开。为了安全,他们全家不得不逃往[[印度]]。虽然失败了,海恒博还是告诉每个人:"我想去凉山交朋友,因为那里有我所爱并希望服务的彝族兄弟。" 战后,1946年,海恒博夫妇回到中国,海恒博只身前往凉山,把妻子和两个女儿留在了中国西南部的Luoshan。 1951年,海恒博夫妇和4个女儿被软禁几个月后,在年底被共产党趕出中国,许多彝族人来为他送行。 ==新工场== 海恒博对内地会能否在[[泰国]]开展医疗工作进行了调查,后来在那里建立了三家医院。从[[1953年]]直到退休为止,他又在[[菲律宾]][[民都洛]]岛,向岛上的原住民传教11年之久。 ==写作生涯== 海恒博从医生岗位退休,放下手术刀以后,又开始拿起笔记录历史。他花了十多年时间,翻阅有关[[戴德生]]和[[中国内地会]]的大量记录。因此,他写出了最全面、最可靠的一本戴德生传记。随后海恒博在伦敦纽因顿格林(Newington Green)的海外基督使团总部大楼担任多个职位。 ==最后访问中国== 1988年,虽然他身体不好,他还是获准再次访问彝族。他回到四川,曾经传教的彝族地区。他泪流满面,宣称想在两年后再次回来。那时,他失聪了,身体一侧瘫痪,人们奔走相告,说海医生回来了。一个女人跪在他面前,拿着她母亲送给她的戒指。1991年再次回来时,他向当地医院捐赠了价值2万美元的医疗设备。他知道再也回不来了,泪眼汪汪的医生拿起一块土带回家。三年后,1994年5月11日,海恒博去世了,享年82岁。 ==著作== * Strong Tower (1947) * Strong Man's Prey (1953) * Fields for Reaping (1953) * Time for Action (1965) *Hu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Volume One: Barbarians at the Gates; Alfred James Broomhall; Hodder and Stoughton and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82 *Hu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Volume Two: Over the Treaty Wall; Alfred James Broomhall; Hodder and Stoughton and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82 *Hu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Volume Three: If I Had a Thousand Lives; Alfred James Broomhall; Hodder and Stoughton and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82 *Hu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Volume Four:: Survivors’ Pact; Alfred James Broomhall; Hodder and Stoughton and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83 * Hu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Volume Five: Refiner’s Fire; Alfred James Broomhall; Hodder and Stoughton and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84 *Hu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Volume Six: Assault On The Nine; Alfred James Broomhall; Hodder and Stoughton and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88 *Hudson Taylor & China’s Open Century Volume Seven: It Is Not Death To Die; Alfred James Broomhall; Hodder and Stoughton and Overseas Missionary Fellowship, 1989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海恆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