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40.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岸山脈 的原始碼
←
海岸山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海岸山脈''' </p> |- |<center><img src="https://yunchihchiang.files.wordpress.com/2010/04/clip_image0015b45d.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yunchihchiang.wordpress.com/2010/04/12/%E7%A7%91%E6%99%AE%E4%BB%8B%E7%B4%B9%E6%B5%B7%E5%B2%B8%E5%B1%B1%E8%84%88%E6%98%AF%E5%A4%96%E4%BE%86%E7%9A%84/ 圖片來自yunchihchiang] </small> |} '''海岸山脈'''([[阿美語|南勢阿美語]]:'''sawaliyan a lutuk''')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被稱為'''台東山脈''',位於臺灣本島之東緣,即[[臺灣東部]],北起[[花蓮縣]][[花蓮溪]]口,南迄[[臺東縣]][[卑南溪]]口,其縱長約175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稜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五大山脈之中最低矮者,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峰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 == 地形 == 海岸山脈一般以[[秀姑巒溪]]切穿而分成南北兩段。北段北自[[花蓮溪]]口的花蓮山起<ref>[https://tour-hualien.hl.gov.tw/POI/214 七七高地 花蓮觀光資訊網]</ref>(地質學家認為[[花蓮市]]的[[美崙山]]、花崗山亦係海岸山脈殘餘的山丘<ref>[https://culture.hccc.gov.tw/zh-tw/archives/detail/artwork-3507 東海岸成功至都蘭海灣曾是北呂宋火山島弧形成時先端的火山口熄隱區 花蓮在地文化記憶庫]</ref>),經賀田山、[[月眉山 (花蓮縣)|月眉山]]、[[六階鼻山]]、[[八里灣山]]、[[大奇山]]而抵[[秀姑巒溪]],八里灣山是北段最高峰,但高度未及1000公尺。北段為[[花38-1線]]、[[花46線]]、[[台11線|台11甲線]]光豐公路切斷,另有米棧-月眉古道、奉公越嶺路等古道<ref name="楊建夫">{{cite book|author= 楊建夫|title=台灣的山脈 |year=2001 |publisher=遠足文化 |location=台北縣新店市 |pages=44 |isbn=9573049368 }}</ref>。 奇美以南是南段,自里牙津山起,經三間屋山、北花東山、成廣澳山、新港山、都蘭山而止於[[卑南溪]],南段除有[[東河鄉 (臺灣)|東河]]到富里的[[東富公路]]切穿外,新開通的[[台30線]]玉長公路(從[[卓溪鄉]]的[[南安瀑布]]起,經[[玉里鎮|玉里]]、安通,鑿穿海岸山脈後,直抵[[台11線]]的寧埔);還有[[瑞穗鄉|瑞穗]]到[[豐濱鄉| 豐濱]]大港口的[[瑞港公路]]、[[安通越嶺古道|安通越嶺道]]等古道及道路切穿海岸山脈。 海岸山脈東西兩側有許多平行主稜的小稜脈,學者稱為「雁狀排列」,如同[[雪山山脈]]北段。 受到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綠島]]和[[蘭嶼]]正以每年八公分的速度旋轉、移向台東,約50萬和120萬年後就會在台東縣[[台東市]]位置連接,成為海岸山脈的一部份。數百萬年後海岸山脈北段會脫離台灣本島至[[琉球海溝]]一帶隱沒入歐亞大陸板塊底下而消失。 == 地質 == 海岸山脈是[[菲律賓群島]]漂移而來的陸地,因此地質為[[安山岩]]的火山集塊岩,與[[綠島]]、[[蘭嶼]]相同,因為與[[花東縱谷]]的板塊不同,兩相撞擊下,使花東地區成為台灣地震發生最頻繁的地區<ref>{{cite web|language=zh-tw|url=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GeoPark/SeacoastSierraGeology/SeacoastSierraGeology01/print/SeacoastSierraGeology01.pdf|title=海岸山脈-花東縱谷深度旅遊|author=陳文山|publisher=阿山的地科研究室|date=|accessdate=2014-07-03|archive-date=2016-03-0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012558/http://ashan.gl.ntu.edu.tw/chinese/GeoPark/SeacoastSierraGeology/SeacoastSierraGeology01/print/SeacoastSierraGeology01.pdf|dead-url=no}}</ref>。 在海岸山脈擠壓形成的過程中,海底物質底泥及岩塊被推擠上陸地,形成特殊泥岩層,例如分布在海岸山脈南端,位於臺東縣的[[利吉惡地]]。而高熱岩漿噴發地表時混合了其他岩石,形成了以堅硬高大聳立的集塊岩為主體的山體,例如[[都蘭山]]。 == 主要山峰 == 海岸山脈超過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有十餘座,由北而南詳列如下: # [[織羅山]](1,152公尺) # [[麻汝蘭山]](1,280公尺) # [[三間屋山]](1,334公尺) # [[北花東山]](1,242公尺) # [[花東山]](1,135公尺) # [[烏帽子山]](1,012公尺) # [[安通越山]](1,085公尺) # [[大庄越山]](1,010公尺) # [[成廣澳山]](1,597公尺) # [[分水崙山]](1,441公尺) # [[白守蓮山]](1,561公尺) # [[新港山]](1,682公尺,'''最高峰''') # [[麒麟山]](1,544公尺) # [[嘉平山]](1,016公尺) # [[富興山]](1,023公尺) # [[里東峰]](1,010公尺) # [[都蘭山]](1,190公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Category: 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海岸山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