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的原始碼
←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215/fef17b4bbbab4d9b83e6aa0caeaa59d2.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641249935_12112421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东寨港生态站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4′31.72″,北纬19°57′2.81″,研究区域范围为东经110°32′~110°37′,北纬19°51′~20°1′,区域总面积约3337公顷。 ==机构简介== 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红树林分布中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块,代表中国[[红树林]]分布的最高水平。研究区内分布有红树林植物19科35种,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7%。本站所在的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国家级保护区,也是我国第一批(199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生态系统。东寨港站于2004年建站,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早成立的野外台站之一。作为我国最典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平台,东寨港站围绕“定位监测、科学研究、示范服务”等任务要求,长期监测防风消浪、水质净化等为主的红树林生态效益以及红树林水文([[潮汐]])、气象、生物多样性、土壤等基本生态环境要素,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红树林保护与生态恢复、红树林<ref>[https://www.sohu.com/a/670899940_121106875 为什么说红树林是“国宝”?(南方+)],搜狐,2023-04-27</ref>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等创新性研究,建立红树林生态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的示范基地,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国沿海红树林生态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仪器设备== 东寨港站现有实验室2间,正在新建总面积503 m2的实验用房。现有潮汐模拟实验室260 m2、潮汐波浪自动观测平台4座、防风效应平台3座、气象站场4座、固定样地18块、观鸟屋1座、科普栈道1条、试验苗圃1个。配有观测[[仪器]]设备60余台套,主要包括:LGR便携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YSI水质自动测定系统、YSI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哈希水质分光光度分析仪、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Li-COR 6400植物光合仪、植物冠层分析仪、负(氧)离子自动检测系统、便携式负(氧)离子测定仪、土壤温/湿/盐自动测定系统、潮波仪、HOBO自计水位计、HOBO自计盐度计、全站仪、[[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计等。 ==科研团队== 生态站目前共有固定人员8名,其中正高级2名,副高级4名,中级2名。另外客座科研人员12人、长期聘任人员2人、在站研究生6人。现有研究人员专业涵盖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林学<ref>[https://www.sohu.com/a/292573743_508586 专业解读——林学类],搜狐,2019-01-31</ref>、[[土壤学]]、微生物学等。生态站建站以来承担科研项目60余项,项目经费约1518万元。“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等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与经营技术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红树林快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出版《中国红树林恢复与重建技术》等专着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制定4项技术规程;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研究成果在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广面积达3500公顷。 东寨港站是集[[滨海]]湿地长期定位观测、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红树林保护和生态恢复研究及其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野外开放研究站。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返回「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