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5.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海内 的原始碼
←
海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海内</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9/34165f63871240ce8ef49057e91fbfc2.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36576790_58983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big>海内<big>''' 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古代传说,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天是半圆形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大地的[[四周]]是[[四海]]:东西南北海,故,古人称国境为海内。<ref>[https://www.zdic.net/hans/%E6%B5%B7%E5%86%85 海内的解释|海内的意思]</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海内 拼音 hǎi nèi 含义 指的是大陆内的地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海内,指的是大陆内的地区,对应的词汇是海外,海外指的则是大陆外的地区,不包括港澳台。 [within the four seas;throughout the country] 古人认为中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详细解释''' 国境之内,全国。古谓中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 《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焦循 正义:"古者内有九州,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 《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苏故海内大郡,机巧成俗,府吏胥徒之属善阴阳,上官百相欺骗也,即座师陆公为公虑之。"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李斯议曰:'周封国数百,同姓为多,其后子孙,自相争杀无已。今陛下混一海内,皆为郡县,虽有功臣,厚其禄俸,无尺土一民之擅,绝兵革之原,岂非久安长治之术哉?'" 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家谱序》:"八世节寰(袁可立)伯以异才成进士,历官大司马,功业烂照,著书青史。海内共仰,为景星卿云。"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相关词语== 1、海内[[鼎沸]] 【解释】: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后汉书·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2、海内无双 【解释】海内:四海之内,旧指汉地九州,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示例】论富贵京都为上,数繁华~,风流人物貌堂堂。◎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 3、海内十洲记 【出处】 《海内十洲记》,志怪小说集。一卷。又称《十洲记》。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海内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明显地模仿《山海经》。此书保存了不少神话及仙话材料﹐其中对於绝域异物﹐也不无生动有趣的描写。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海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