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37.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浊音 的原始碼
←
浊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浊音</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c708239cda7aa602331476f751ad967_r.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147608646 来自 知乎网 的图片]</small> |} '''<big>浊音<big>''' 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辅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的元音均为浊音,[[鼻音]]、[[边音]]、[[半元音]]也是浊音。<ref>[https://wenda.so.com/q/1527693666213894?src=140&q=%E6%B5%8A%E9%9F%B3 浊音是什么意思]</ref> 世界上英、美、法、德、日、俄等国均有大量浊音,如[b]、[d]、[g]、[z]等。 古汉语亦清浊对立。全浊声母包括并母[b]、奉母[v](宋及以后)、定母[d]、澄母[ɖ]、从母[dz]、邪母[z]、俟母[ʒ]、崇母[dʐ]、常母[dʑ]、船母[ʑ]、群母[g]、匣母[ɣ/ɦ]十三母。全清声母包括帮母[p]、非母[f](宋及以后)、端母[t]、知母[ʈ]、精母[ts]、心母[s]、庄母[tʂ]、生母[ʂ]、章母[tɕ]、书母[ɕ]、见母[k]、影母[ʔ]、晓母[x]十三母。 但今汉语仅有吴语、老湘语、部分闽北语(与吴语交界处)、极少数赣语(吴湘"浊音走廊"地区)、湖南湘西境内的一些西南官话等方言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全浊声母。普通话以及大多数汉语方言没有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普通话中p[pʰ]和b[p]均为清音,其分别在于送气与不送气,是两个音位。由于普通话中b[p]、d[t]、g[k]实为清音却标作浊音字母,使得中国大部分学习有浊音和不送气清音的外语(如法语、日语等)时时常把不送气清音跟浊音混淆,因为在普通话中的b[p]、b[b]等都是一个音,就是不送气[[辅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浊音 外文名称 sonant 别名 有声 另类 鼻音、边音、半元音 大量浊音 英、美、法、德、日 响音声 次浊声母或者清浊声母 全浊声母 中古汉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 ==分辨== 在说"啊--"aa---/a/的时候,用手触摸喉部,可感觉声带振动,因此这个元音/a/是浊音。而在说汉语官话的"巴巴巴……"bababa.../papapa/时,在字间停顿闭口时会发现既没有声音发出,手也感觉不到声带振动,因此这个/p/是清音。而在说"妈妈妈……"mamama.../mamama/时,在闭嘴发/m/音的时候也可以感到声带在振动,所以这个/m/(鼻音)是次浊。 现代汉语(除吴语、老湘语)没有浊音,是指没有全浊辅音(如英文中的/b/、/d/、/g/、/v/、/z/等)和部分次浊音(微母、娘母、疑母、日母),普通话仅有部分次浊音(如m、n、l)。普通话拼音的b[p]、d[t]、g[k]等是清辅音,按照国际语言学规范,普通话的b实际是/p/,而普通话中的p实际为/pʰ/。 由于普通话中b、d、g实质为清音却标作浊音字母,使得中国很大部分学习有浊音和不送气清音的外语(例如法语、日语等)时时常把不送气清音跟浊音混淆(例如日语的か与が,か为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が为浊音;法语ka中的/k/为不送气清音,ga中的/g/为浊音)。 但是在欧洲语言中日耳曼语族的一些语言比较特别。比如英语pin的p/pʰ/是送气清辅音,spin的p/p/是不送气清辅音,如果使用软件将spin音频的s截去,英语母语使用者听到的是(s)bin(如果给法语、日语母语使用者听,那么他听到的仍然是(s)pin)。也就是说英语实际上是和汉语普通话一样的,送气对立的语言。但是英语由于历史原因沿用了拉丁语族的语法将这种算成同一个音位与浊辅音bin中的b对立,造成了很多人(包括一部分母语使用者)误以为英语是清浊对立的语言。 ==汉语== '''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中,三十六字母分为四类: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以一般的三十六字母为例,全清包括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十一母,次清包括滂、敷、透、澈、清、穿、溪七母,全浊包括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十母,次浊包括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母。按照学术界的拟音,则全清包括所有的清不送气塞音、清不送气塞擦音和清擦音,次清包括所有的清送气塞音和清送气塞擦音,全浊包括所有的浊阻碍音(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包括所有的响音(鼻音、边通音和通音)。 全浊声母指中古汉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响音声母称次浊声母或者清浊声母。 在韵图里,全浊声母包括并母、奉母、定母、澄母、从母、邪母、床母、禅母、群母和匣母,参见守温三十六字母。 '''现状''' 在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除吴语、老湘语)中都缺乏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即中古全浊音。 吴语和老湘语的塞音和塞擦音仍保留全清、次清、全浊三分的特征。 汉语的声母清化过程通常也伴随声调的分化,以保持原先的区别,通常清声母字变成阴调而浊声母字变成阳调(不一定发生在所有声调,如普通话只有平声区分阴阳,普通话阴平和阳平并不按清浊(声带是否振动)区分,而以声调区分)。 江永说"清浊本于阴阳",浊音在汉语中(除吴语和老湘语)消失后,汉语(除吴语和老湘语)的语音体系就发生了阴阳失衡。底气一味的"虚化",变成了响亮的官腔语言。 比如喜欢大声说话这种习惯大概是浊音清化的时候形成的,因为声带要震动的浊音字是难以发出高声调的,声母清浊不辨后,便只有靠声调来区别,于是声调起伏就被放大。沉蓄内敛的浊音清化后,说话变得容易,"扯着嗓门"的情况便出现了。 当年"读音统一会"的议长吴稚晖为建议汉语国音中恢复浊音开玩笑说:"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德文浊音字多,故其国强;我国官话不用浊音,故弱。"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浊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