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84.2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洹河 的原始碼
←
洹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洹河</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b89a459cb3eea0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33978&sid=6246981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洹河(Huan He) 别名: 安阳河 源头: 林虑山 所在地: 河南安阳 |} '''洹河'''(Huan He),古称洹水,又名安阳河,是安阳的母亲河,也是安阳境内一条古老而重要的河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戊子贞,其烄于洹泉"的字名,这说明洹河见之于文字记载,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洹河东流入内黄至范阳口入卫河,全长约170公里。 洹水入卫河后向北流去,最后汇入[[海河]],从[[天津]]流入[[渤海]]。<ref>[https://henan.china.com/news/cj/11185122/20180402/25188639.html 亚人安阳出台洹河新规划 打造36公里景观带] 中华网</ref> ==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洹河,发源于林虑山,流至林州市的横水后潜入地下,潜流到安阳县善应露出地面。善应村头的百亩泉水,串串腾升,即是"遏横而入,逢善便击"的洹水。 洹河是安阳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安阳儿女,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洹河又是[[战略要地]]。在洹河之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天翻地覆的巨变。 '''流经地区''' 洹河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林滤山东麓,自西向东流经林州市、安阳县、鹤壁市、安阳县、安阳市区、内黄县,在内黄石盘屯乡赵庄南(范阳口)注入卫河。主要支流有粉红江、金线河、珠泉河等,源泉有小南海泉、珍珠泉等。 '''流域概况''' 全长170公里,流域面积1953平方公里,年均迳流量2.65亿立方米,河床最大流量每秒1100立方米,为常年河。干流全长164公里,流域面积1953平方公里。 == 历史文化 == 战国时期,[[苏秦]]掌六国相印于洹水之上,如今柴库村村西尚有[[拜相台遗址]]。 秦朝末年,秦将[[章邯]]与[[项羽]]结盟于"洹水南殷墟上"。 西晋安阳县于洹水南安阳城。唐代废魏郡复置"相州",州治设安阳。 就近代而言,清末,[[袁世凯]]择居安阳洹上村,曾"垂钓洹水之上",对策划末代清王朝灭亡起过重要作用,后由于袁复帝,使这段史实逊色。 北伐期间,即1928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二集团军与[[张作霖]]的奉直鲁联军,在洹水鏖战近一个月,史称豫北战役,4月30日冯军发起反攻,奉直鲁联军向北一溃千里,6月上旬北伐军进入[[北京]],长达两年之久的北伐战争胜利结束。 此役间,参战双方的[[鹿钟麟]]与[[张学良]],都下有保护[[园林]]的命令,使这座集明清皇陵建筑之精华的园林,完好地保存下来。 洹水的历史可以说明安阳的历史,安阳的文化可以说是洹水文化。洹河对安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仍起着重大作用。 == 旅游开发 == 昔日洹水,清彻透底,蜿蜒东流,每当云雾升起,从远眺望,如同玉龙飞腾,日睛云开,涓流淌漾,波光粼粼,美不胜收。加之浣纱少女用清脆的歌喉,唱一支悠悠溪曲,更显出洹水的情韵。洹水之美,光色之丽,深深的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人云:安阳景色在洹水,实非虚传。也有八大景观,而与洹水相关者,就有其四,即"善应松涛、""漫水长虹"、"柏门珠沼"、"鲸背观澜",各有其特色,物类造化各异,无不赏心悦目。 '''善应松涛''' "善应松涛"是指,在善应村村头,有百亩珠泉,人称"小南海",也名"络丝潭。"此处是洹水入横(水)潜流透出之地。其泉眼密布,水珠串串交替起伏,沸腾翻滚着争夺上升,珠水汇集成谭,淌漾畅流东去。有人说此乃洹水之源,殊不知系入横(水)透出之水。"小南海"之滨,紧依悬崖峭壁的牛头山,山腰有座精巧玲珑的古刹,如悬半空,寺院楼台映入清流,其倒影灿烂地飘动着闪闪发光,甚是美观。牛头山间,松柏丛生,苍劲叶茂,迎风起伏,波涛万状、雅士观之,名曰"善应松涛"。松涛映水尤显壮丽,水伴山势,更为雅致,其山影水色颇受游人的赞美。时有元代名医许有壬(曾任中书左丞)游此,即兴赋诗: 崖上留题破紫烟, 岩前沧茗挹清泉, 烂游三日酒如川。 有水有山高士宅, 无风无雨小春天, 人间真是地行仙。 尤观松涛山口之下,有座三叠石桥,游客卧于桥端,纳凉避暑,听牧童悠闲的笛音,看少女洗纱的舞姿,陶醉景色,美不可言。余游之流连忘返,怀情难舍,畅吟: 松柏生涛风起舞,泉水争流击岸生。 初草尖尖秀春意,半山小寺晚霞红。 '''漫水长虹''' 洹水迂回婉转,流经曲沟乡南固现村,在河谷之处有座青石漫水小桥,宽三米许,全系石条铺架,并用双燕尾铁练锁就,桥身映入河中,恰象长虹落水影波闪烁。桥头有老柳一株,干高冠大,叶枝盈满,浓荫盖地。肩客行人,到此歇脚乘凉,仰观巢鹊,飞鸟在苍穹翱翔,与彩云并舞;近观农田园地,艳丽的菜花引来蜂蝶翩跹,其自然景色,赏心悦目。 桥西岸畔,有石碑数幢,清末重臣李秉衡来此一游,观其景,爱其色,挥笔题写了"漫水长虹"四个斗大的草书,后人刻于石上,立桥边,进一步增强了佳景之气魄。游人曰:有景有文方致远,物我两忘才传神,此为安阳之其一景观也。 '''柏门珠沼''' 水冶西北一公里处有一"珍珠泉",潺潺流水昼夜不息的向东流淌着,入于洹河,系洹水之一源。相传宋仁宗时,大将军韩琦领兵过此,天气炎热、干渴难忍,苦无饮水,一怒之下,把剑猛插于地,拔剑时,泉水顺剑涌流,将军大兴曰:"水来矣"!后人名曰:"拔剑泉"。时而,战马奔哮,马蹄蹈地,踏出水来,就此名之曰:"马蹄泉"。此外,还有"心字泉"、"少白泉"、"卧龙泉"、"五四泉"、"五八泉"、"六○泉",各有其说法。在此地珠水串串可见,蒙以神奇故事,尤显人杰地灵。明代赵康王[[朱厚煜]]游此,即兴赋诗: 宋室名臣几将坛,军中藉藉独称韩。 文章焰夺南星灿,将业功高北斗寒。 内功皇图盘石固,外匡震宇秦山安。 望海浪说能消渴,得以灵泉剑下欢。 "珍珠泉"水,莹晶耐观,遂于泉池之中,修建亭台屋宇;台前移植古柏两株,相距咫尺,树干六尺高处交接并长,生气昂然,形成自然门状,雅士游此命之曰:"柏门珠沼"。余游此颇有感叹,云: 瑶池清泉吐珍珠,串串飞起汇洹流。 一泻千里飘银带,百鸟歌咏古树头。 松柏相握开口笑,青山依旧浮云悠。 此处堪称八景地,夕阳光华任风流。 '''鲸背观澜''' 鲸背者,乃是洹水流经的安阳桥。其桥建于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许有壬曾书碑记其事。桥身北高南低,恰似头北尾南的巨鲸卧于洹水之上,因之,此桥也称"鲸背桥"。桥基用重石铺底,桥身七孔,以石拱圈,上下一体,异常宏伟壮观,是豫北名桥。清末,光绪皇帝和慈禧回京途中,曾经此桥北上,因而称"御桥"。桥栏石柱,雕凿着各式姿态的雄狮,其刻功精良,气度磅礴,若扶狮漫游,远看货船往来,扁舟捕捞,则是一派繁荣影象。俯视细鱼追逐,群鸭戏水,尤显悠闲自在,但当汹涌洪涛,一泻千里,猛击桥礅,激起浪花数尺,其声如雷霆暴怒,又是何等惊心!墨客骚人登桥观澜,蔚然曰: 洹水景色名不虚,鲸鱼飞起化彩虹。 四时沧桑何所惜,升平光华看如今。 余观此景生情,情深景丽,情景交加,其乐无穷。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之美,在于对景色的点染。我说的洹水景观,只其一二,望读者新睹欤! 我是1930年出生于洹水北岸的西于曹村。上学、工作及养老均在洹滨,与洹有不解之缘,现就鲸背桥之变再述一二。 '''鲸背桥外''' 鲸背桥鱼尾即是长40米用石条铺设的凹形路面,此路面低于北边流水桥孔顶部尺余。这段低凹路面平时供车马人行,汛期供流水排洪,实质是泄洪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1961年填平了鱼尾,使桥面南北成为平坦大道。1963年洪水瀑涨,但失去了鱼尾的泄洪处,洪水无处可排,8月8日下午3时,洪水淹泡了安阳桥村大半个村庄,袁林马鞍桥下,洪水滚滚东流。驻安部队用两个连的力量,速将桥南挖开两条深沟,下午5时,洪水才排泄东流。此后,政府又在桥南加修了两大孔,其北边原七孔未动。1988年,又将桥面拓宽,两侧有了人行道,下边的七孔桥体未动。 '''安阳桥碑''' 很多史资都记载许有壬为安阳桥书碑,但如今无有人见过此碑。1959年洪水将南一孔下的泥纱冲走,几个青年潜入桥下戏水时,曾摸到此孔北壁中间低部壁上,镶有一块石碑,是否许书之碑?待考证。 '''古刹王庙''' 安阳桥东南60米处的南岸上,有一坐南面北的大王庙,日伪及国民党统制时期,我曾数次到庙瞻仰,发现原庙基规模很大,1949年安阳解放时,存有西、南两房各三间大殿,东屋及临街仅存房基。庙的西墙和北边大桥东侧南北相照,庙院有明清时期维修或重建桥的记事石碑。庙前的台级下(河南岸的堤),有座气势磅礴的石排坊,中上部面北悬刻有"大王庙"三个斗大的字体。1961年修路时,将四块石碑及排坊拆下的石条。运到袁林东墙外保存。 '''一块墓碑''' 1964年秋,在安阳桥东约90米处的河北堤岸下挖沙时,挖出一块墓碑,上刻:"大唐故人×××"葬于郡桥西一里,安阳城北十里--乱草岗。此墓距北堤5米。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返回「
洹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