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86.6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洪阳镇 的原始碼
←
洪阳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洪阳镇.jpeg|有框|右|<big>洪阳镇</big>[http://www.zs.gov.cn/UserFiles/hpz/old/images/articles/20150520094748968.jpg 原图链接][http://www.mianchi.gov.cn/uploadfile/2018/0712/20180712043225963.png 来自 渑池县人民政府 的图片]]] '''洪阳镇''',位于[[普宁市]]东北部,历史文化底蕴悠久,是普宁老县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著名的果乡、侨乡,洪阳也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病逝处。洪阳交通便捷,省道S236线(池揭线)和S237线(占棉线)在镇区交叉穿过,镇区距离揭普高速公路赤岗出入口仅2公里,建设中的[[潮惠高速]]从镇区经过。根据普宁市2014年计划:要做大做强洪阳中心镇,加快人口向镇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覆盖,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洪阳镇区建成规模15平方公里、[[人口]]17.5万人的中心镇,成为区域次中心。 ==历史沿革== 明朝[[嘉靖]]年间,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开发,潮州府[[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 黄坑三都日渐殷实富足,但三都离县城一百七十余里,“势难遥制, 重以山寇屡扰”, 巡按陈联芳、 总督张臬等疏言“宜割三都设县治, 以便统驭, 取名曰普宁”。 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明朝廷批准析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黄坑三都地域取“普遍宁谧”之意首在今普宁市境内首置普宁县,并建筑城郭。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普宁首任知县赵钺到任,县衙初置于戎水都(今[[汕头市]]潮阳区 贵屿镇境内)贵屿村,但因建县后“徭役供乞等项”陡增,朝廷缺乏对新县治的后续财政支援,县治城池迟迟未能修筑。 万历三年(1575 年),方李七姓呈请移县治于黄坑都厚屿地区,并表示“愿舍二家地为县址”,“割居地立衙宇”,囿于经费,知县刘钝放弃了营建戎水都贵屿的临时县治,于厚屿(今洪阳)营建城垣,因地处洪山之南,故又称“洪阳城”。 [[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长曾友文拆除城恒、辟原城街为 中山马路,修百里桥,建中山桥。 现普宁古城早已圯,仅存城基[[遗迹]]和水关,南门(迎薰门)残存门道<ref>[https://www.sohu.com/a/291754189_488081 洪阳古城墙,历经四百多年沧桑还在诉说普宁的历史] ,搜狐,2019-01-27</ref>。今洪阳镇中部南北方向的街道“城顶路”即故城之东城墙址,由南往被环绕北村,又转向绕西村,再转环绕南门(村)至南门口接东城,平面城环形。周长约一千八百米,有一处残存城垣宽约五米。 ==乡镇简介== 洪阳镇位于 普宁市东北部,面积66.3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3.5万亩,[[山地]]面积3.2万亩,辖32个村 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56万人,是著名的果乡、侨乡,有侨胞和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现有镇区建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人口]]约3.5万人。是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粤东地区首座“国级”历史文化名镇。洪阳交通便捷,省道1930线和占棉线、白马线穿镇而过,镇区距 揭普高速公路赤岗出口2公里,距[[潮汕机场]]约30公里,距[[厦深铁路]]普宁站约20公里。2014年3月获广东名镇名村称号<ref>[https://www.yuedong.cc/Html/36730.html “广东名镇”洪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焕发新活力],华龙潮汕网,2014-07-17</ref>。 ==视频== ===<center> 洪阳镇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潮汕古镇,普宁市洪阳镇五星级历史文化名镇</center> <center>{{#iDisplay:n0527ov9igo|560|390|qq}}</center> <center>换个角度看普宁--洪阳德安里序列1</center> <center>{{#iDisplay:e3029yaxvmv|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返回「
洪阳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