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14.17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洛川蹩鼓 的原始碼
←
洛川蹩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洛川蹩鼓</big> ''' |- | [[File:洛川蹩鼓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洛川蹩鼓 外文名称;Luochuan BieGu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陕西 编号:Ⅲ-14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洛川县 特征;蹦跳 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 |}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的汉族民俗舞蹈,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洛川蹩鼓最大的特点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舞蹈动作。蹩鼓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以县东北的黄章、永乡、旧县等乡镇较为普遍,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个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边击鼓、边蹦跳。洛川蹩鼓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6年5月20日,洛川蹩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13702/1176EtuF5nCTPJttpJ5fILBfvV4w7BNBOFzNlBKM2dtfZKAgH651qNkBkABerZV50x211NLZ7bmw9GjGgi8p68oaDrcwpTkCBjLISqXr7yTEOoHGgFa4hlzPppznfYQc64Q 非遗中国:洛川蹩鼓 ] , 新浪网 2019-04-27 </ref> 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分析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宏伟,队形的变化也多,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甘肃]]“兰州太平鼓”等。 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张万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13702/1fccZwG5IUS32BfVTjowzfbpJmJDMu_igkwHUVZotTnQle3pfJG0E0SDxMvea_rrxxXjpc6vr59VdP2koPSwovsT 张万玖 ]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19-04-27 </ref> ==序言介绍== 洛川县每逢[[春节]],村村组织蹩鼓队、家家都出鼓手,组成气势磅礴的社火队伍游村转乡,挨门[[拜年]],以庆贺丰收和欢度佳节。此外,每年正月二十三黄章乡的黄章庵庙会、二月二望头村的高村庙会、三月三永乡乡阿寺村庙会、七月七北谷庙会,也常有蹄鼓参加表演,群众上庙敬神时,蹩鼓做为"鼓乐前导"和独具特色,的社祀仪仗是庙会祭祀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13702/c850DUafCXH7210i-nYmQyWdqW9bx0Dr8fAQz2X95MoS_vLh1VMxLI4RAjqkJHmWRaYba0jVO71FnOf14bCHjYumbI9QYvM9Rw 洛川蹩鼓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19-04-27 </ref> ==历史溯源== 洛 川为战国时秦、晋、魏争夺之地,迄今尚存战国魏[[长城]]、秦直道、烽火台等遗址。传说蹩鼓即由军阵演变而来,就是反映古代战斗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其后通过与当地民间祭祀祈雨活动结合而流传至今。[[黄章]]乡已确知的蹩鼓表演传承者已达六代之久。 ==艺术特色== 击鼓、锣、钹起舞时,其基本动作有单跳、[[双跳]]、蹉步、拧摆等,"双跳"双脚同时起跳下落,上身后仰,动作粗犷有力;"单跳"稳健潇洒大起大落,身姿灵活自如;"搓步"刚建,"拧摆"柔美。场图主要有"白马分鬃"、"蝎子拧尾"、"单骑扑阵"、"四壁合围"、"品字组合"等。表演者在舞、[[蹦]]、跳中做出各种造型,在锣鼓齐鸣中左冲右扑,拼杀搏斗,如临战阵,动作粗犷,剽悍豪放,富于力感。根据表演方式不同,它又可分为大场鼓、小场鼓和过街鼓,以它独特隽秀、粗犷雄健的舞姿和隆隆鼓声,犹如一支回旋在黄土高原上震天动地的狂欢曲。 蹩鼓表演时,在两个头戴、身穿蓝布长袍,左手执'蓝布伞,右手持一蝇甩的伞头率领下,八名鼓手、六名镲手、四名锣手组成蹁鼓队,也有的按四鼓、四镲、四锣人数组成。[[锣手]]一般由十四五岁少年担任,均跟在在队尾表演。舞者头扎英雄巾,身穿对襟彩服,腰系战裙,扎裹腿,背扎靠旗,均按传统戏曲中的武将打扮。也有的在蹩鼓队后跟随着由男、女青年组成的秧歌队,俗称"装身子",以烘托蹩鼓表演的与气氛。 蹩鼓表演分为场地鼓和过街鼓两种。场地鼓又称"小场鼓",是在综合性民间舞队中与、、[[旱船]]等各种社火同场表演的形式。每到一处,先进行场地表演(类似陕北秧歌的"踩大场"),结束后,伞头在场中轮流唱拜年秧歌,唱词多为即兴编创的拜年问好、祝愿、贺喜等吉利话,曲调多为当地流传的[[《四六曲》]]。也有的在唱完拜年秧歌后,由伞头演唱长曲子如<十二英雄> 、 <十绣>等民间曲调,俗称"唱秧歌"。唱至高潮时,往往伞头一人领,群众放声和,气氛更为活跃。长曲子唱完后,各种小节目依次表演,最后由蹩鼓队进场表演,直至高潮结束。然后再由蹦鼓单独表演,当地又称"蹩鼓秧歌"。表演时,两个伞头率鼓队进场绕场一周后便站在场边,由两个镲手率众表演。舞蹈的套路有鼓对鼓、镲对镲、锣对锣,常用的队形有"蝎子拧尾"、"白马分鬃"、"十字对打"、"四进四出"等。舞至高潮,伞头伺机进入场中,将舞队引出场外,小场鼓表演即结束。过街鼓即行进[[表演]],舞队组成两行,由两个伞头率队前行,舞者均跳"十字行进步",并连续的左右转身扭腰,边击鼓边前进。基本队形以秧歌的"单过街"和"双过街"为主。 蹩鼓的风格古朴粗犷,动作奔放有力,给人以刚劲、威武之感。黄章乡塬头村的蹩鼓表演,强调舞者双脚同时起跳,在双起双落的过程中上身略后仰,突出弹跳性和舞者的狂劲,旧县乡洛生队则以单跳为特点,舞者多单脚起跳,强调表演的整体性和统一。[[永乡阿寺村]]表演中,强调舞者的拧脚扭腰,即表演时舞者的腰胯随着双脚不停地拧转而左右扭动着,动作稳健、[[潇洒]],当地称其为"文鼓",也叫"拧鼓子"。 蹩鼓的学艺过程,一般是从小先学打锣、[[敲铙]],等到二十岁左右,体格魁梧、身体健壮时才能有气力打鼓。特别是大鼓仅用一条宽约20厘米的布带挂在胯上,击鼓蹦跳既不能掉,又不能翻,没有三年的功力是挂不住的。四十多岁后,方能在舞队中担任伞头。因此,伞头大多由名鼓手和RD鼓教师担任,同时也是踹鼓队的组织者和辅导者。蹩鼓表演即以舞者所持的、、做为舞器,在不停的蹦跳中边击边舞,既是表演的道具,又是舞蹈的伴奏。击打的节奏比较单一,但音韵震天,在统一的[[锣鼓]]声中,通过严谨的队形变化,强调舞者的独创性和即兴表演,形成在统一、和谐的风格中,又有千姿百态的舞蹈形象和变化。 ==传承意义== [[File:洛川蹩鼓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洛川蹩鼓1982年参加[[延安]]地区民间歌舞调演获表演一等奖。1983年参加中日合拍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演 出,84年参加[[陕西]]省举办的"世界旅游日"和中日合拍的电影<万里长城>演出。1985年参加省第二届艺术节获特等奖。198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在长沙举办的<东方之星>旅游晚会,同年在云南昆明参加了全国民间广场舞蹈调演荣获金奖。1991年参加沈阳全国优秀秧歌大赛获一等奖。1992年参加兰州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鼓舞大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广东"特区之园"民间艺术荟萃演出。1994年参加[[广东]]"东方乐"欢乐节演出,同年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商业性演出。1994年组成黄土雄风表演团代表陕西省参加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 1996年,洛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997年春节参加[[北京]]龙潭庙会民间艺术大赛荣获二等奖,同时应成都世界乐园邀请进行为期半年的商业性演出。1999年赴省参加"千面锣鼓迎千年"活动及[[中央电视台]]<声震大地>文艺晚会的演出活动。 洛川县已于1988 年成立了蹩鼓艺术协会, 会员600多人,表演人数不受限制,少则10多人,多则数 百人,广场、舞台、过街演出均可。 ==风靡一方==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洛川蹩鼓最大的特点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舞蹈动作。"蹩鼓"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以县东北的黄章、永乡、旧县等乡镇较为普遍,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个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边击鼓、边蹦跳。 洛川县每逢春节,村村组织蹩鼓队、家家都出鼓手,组成气势磅礴的社火队伍游村转乡,挨门拜年,以庆贺丰收和欢度佳节。此外,每年正月二十三黄章乡的黄章庵庙会、二月二望头村的高村庙会、三月三永乡乡阿寺村庙会、七月七北谷庙会,也常有蹄鼓参加表演,群众上庙敬神时,蹩鼓做为"鼓乐前导"和独具特色,的社祀仪仗是庙会祭祀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613702/2cb98dHZ6ySn0d5xFGuaH0MIWhVg5KfdNbKDGbpstFdxE-G3CSmj7AlFwEIRJlxjH34vITgHVoCx25kgmw-6gbCulcp67Yi_KVVlmhjdjFqloOtmG-Yx83os0E2hU9fzJcHlPuf1 洛川蹩鼓的主要价值 ]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2019-04-28 </ref> ==段剽悍豪放== 洛川蹩鼓表演者均为男性,表演时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或[[挎鼓]],或持锣、钹(大镲)。道具以鼓为主,间以钹锣。表演起来,大鼓隆隆,钹锣齐鸣,鼓手们东蹦西跳,左冲右扑,如古代士卒拼搏冲杀,给人一种古战场重现眼前的感觉。 [[File:洛川蹩鼓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击鼓、锣、钹起舞时,其基本动作有单跳、[[双跳]]、蹉步、拧摆等,"双跳"双脚同时起跳下落,上身后仰,动作粗犷有力;"单跳"稳健潇洒大起大落,身姿灵活自如;"搓步"刚建,"拧摆"柔美。场图主要有"白马分鬃"、"蝎子拧尾"、"单骑扑阵"、"四壁合围"、"品字组合"等。表演者在舞、蹦、跳中做出各种造型,在锣鼓齐鸣中左冲右扑,拼杀搏斗,如临战阵,动作粗犷,剽悍豪放,富于力感。根据表演方式不同,它又可分为大场鼓、小场鼓和过街鼓,以它独特隽秀、粗犷雄健的舞姿和隆隆鼓声,犹如一支回旋在黄土高原上震天动地的狂欢曲。 蹩鼓表演时,在两个头戴瓜皮帽、身穿蓝布长袍,左手执'蓝布伞,右手持一蝇甩的伞头率领下,八名鼓手、六名镲手、四名锣手组成蹁鼓队,也有的按四鼓、四镲、四锣人数组成。锣手一般由十四五岁少年担任,均跟在在队尾表演。舞者头扎英雄巾,身穿对襟[[彩服]],腰系战裙,扎裹腿,背扎靠旗,均按传统戏曲中的武将打扮。也有的在蹩鼓队后跟随着由男、女青年组成的秧歌队,俗称"装身子",以烘托蹩鼓表演的情绪与气氛。 ==类别解析== 蹩鼓表演分为场地鼓和过街鼓两种。场地鼓又称"小场鼓",是在综合性民间舞队中与秧歌、狮子、旱船等各种社火同场表演的形式。每到一处,先进行场地表演(类似陕北秧歌的"踩大场"),结束后,伞头在场中轮流唱拜年秧歌,唱词多为即兴编创的拜年问好、祝愿、贺喜等吉利话,曲调多为当地流传的<四六曲> 。也有的在唱完拜年秧歌后,由伞头演唱长曲子如<十二英雄>、 <十绣>等民间曲调,俗称"唱秧歌"。唱至高潮时,往往伞头一人领,群众放声和,气氛更为活跃。长曲子唱完后,各种小节目依次[[表演]],最后由蹩鼓队进场表演,直至高潮结束。然后再由蹦鼓单独表演,当地又称"蹩鼓秧歌"。表演时,两个伞头率鼓队进场绕场一周后便站在场边,由两个镲手率众表演。舞蹈的套路有鼓对鼓、镲对镲、锣对锣,常用的队形有"蝎子拧尾"、"白马分鬃"、"十字对打"、"四进四出"等。舞至高潮,伞头伺机进入场中,将舞队引出场外,小场鼓表演即结束。过街鼓即行进表演,舞队组成两行,由两个伞头率队前行,舞者均跳"十字行进步",并连续的左右转身扭腰,边击鼓边前进。基本队形以秧歌的"单过街"和"双过街"为主。 蹩鼓的舞蹈风格古朴粗犷,动作奔放有力,给人以刚劲、威武之感。黄章乡塬头村的蹩鼓表演,强调舞者双脚同时起跳,在双起双落的过程中上身略后仰,突出弹跳性和舞者的狂劲,旧县乡洛生队则以单跳为特点,舞者多单脚起跳,强调表演的整体性和统一。[[永乡]]阿寺村表演中,强调舞者的拧脚扭腰,即表演时舞者的腰胯随着双脚不停地拧转而左右扭动着,动作稳健、潇洒,当地称其为"文鼓",也叫"拧鼓子"。 蹩鼓的学艺过程,一般是从小先学打锣、敲铙,等到二十岁左右,体格魁梧、身体健壮时才能有气力打鼓。特别是大鼓仅用一条宽约20厘米的布带挂在胯上,击鼓蹦跳既不能掉,又不能翻,没有三年的功力是挂不住的。四十多岁后,方能在舞队中担任伞头。因此,伞头大多由名鼓手和RD鼓[[教师]]担任,同时也是踹鼓队的组织者和辅导者。蹩鼓表演即以舞者所持的鼓、锣、铙做为舞器,在不停的蹦跳中边击边舞,既是表演的道具,又是[[舞蹈]]的伴奏。击打的节奏比较单一,但音韵震天,在统一的锣鼓声中,通过严谨的队形变化,强调舞者的独创性和即兴表演,形成在统一、和谐的风格中,又有千姿百态的舞蹈形象和变化。 [[File:洛川蹩鼓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承发展== 洛川蹩鼓1982年参加延安地区民间歌舞调演获表演一等奖。1983年参加中日合拍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黄河]]>演出,84年参加陕西省举办的"世界旅游日"和中日合拍的电影<万里长城>演出。1985年参加省第二届艺术节获特等奖。198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在长沙举办的<[[东方之星]]>旅游晚会,同年在云南昆明参加了全国民间广场舞蹈调 演荣获金奖。1991年参加[[沈阳]]全国优秀秧歌大赛获一等奖。1992年参加[[兰州]]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鼓舞大赛获一等奖;同年参加广东"特区之园"民间艺术荟萃演出。1994年参加广东"东方乐"欢乐节演出,同年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商业性演出。1994年组成黄土雄风表演团代表陕西省参加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1996年,洛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997年春节参加北京龙潭庙会民间艺术大赛荣获二等奖,同时应成都世界乐园邀请进行为期半年的商业性演出。1999年赴省参加"千面锣鼓迎千年"活动及[[中央电视台]]<声震大地>文艺晚会的演出活动。洛川县已于1988年成立了蹩鼓艺术协会,会员600多人,表演人数不受限制,少则10多人,多则数百人,广场、舞台、过街演出均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洛川蹩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计划== ===主要保护内容=== 为保护洛川蹩鼓,制定了十年保护计划,此计划由[[黄章]]、旧县、永乡等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洛川县文体局负责管理,督促其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一)静态保护 1、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洛川]]蹩鼓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鼓手传承,所用道具(鼓、锣、钹)和表演程式,风格特点,所用音乐及造型,服饰道具,动作说明,常用队形等全部状况。 2、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3、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不但要抓好蹩鼓的基础理论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编纂成文本予以出版。 (二)动态保护 [[File:洛川蹩鼓5.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在黄章乡现头村、上黄章村、社生村,旧县镇洛生村,永乡乡阿寺村等5个行政村建立文化生态保护村,并对5个蹩鼓队200名鼓手实行重点保护。 2、发展蹩鼓业余表演团,建立五支各50名鼓手的队伍,以中青年为主。 3、在全县中小学发展洛川蹩鼓,进行普及教学。不断培养新的蹩鼓队员,从根本上解决新形势下蹩鼓的传承难题。 4、创办以蹩鼓为主要内容的洛川民间艺术职教队伍,聘请有关专家从表演水平等方面提高洛川蹩鼓的艺术档次。 5、建立以洛川蹩鼓专业文艺演出为内容的文化发展公司,加快蹩鼓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并全力组织业余蹩鼓队员与节日庆典、对外交流、商业演出等相结合,以增添活动机会与场所,广泛开辟蹩鼓的演出市场。 6、建立洛川两年一度的蹩鼓艺术节,检阅和促进蹩鼓的传承发展。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从1982年起,洛川县政府责成文化部门采取了重点行政村保护措施,利用普查、培训,进行整理和提高。 2、1988年,黄章乡政府率先成立蹩鼓艺术协会,会员600多人。 3、县文化部门每年组织蹩鼓参加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秧歌汇演。1996年洛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蹩鼓)。 4、2004 年县政府召开会议,就民间文化(洛川蹩鼓)保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 全面普查,编写中小学蹩鼓表演教材,建立(蹩鼓)洛川民间艺术职教班,建立现头等5个文化生态保护村。 2007年 整理普查资料,在黄章乡各学校试行蹩鼓教学,发展五支业余表演团。 2008年 建立5支各50人的蹩鼓队伍,中青年全部在职教班培训结业,在全县普及蹩鼓教学。 在这三年里预期达到目标: 1、完成普查资料整理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2、全面普查,开展学校蹩鼓普及教学。3、以蹩鼓文化生态村,业余蹩鼓表演团的建立,加大洛川蹩鼓原生态保护力度。 2009年 学校蹩鼓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组织专业人员对洛川蹩鼓进行深入研究,以职教班毕业生为基础。在这一年里预期达到目标: 1、撰写出版《洛川蹩鼓》理论书籍。2、学校蹩鼓学生普及率达60%。 2010年 建立蹩鼓文化发展公司。在这一年里预期使产业发展起步。 [[File:洛川蹩鼓6.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专家指导的,以黄章、旧县、永乡三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洛川蹩鼓保护领导小组。 2、设立以乡镇分管领导为负责人的洛川蹩鼓普查工作队。 3、设立以乡镇分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乡镇教委主任为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洛川蹩鼓教学工作组,并设立中小学蹩鼓教材编写组。 4、把洛川蹩鼓的保护纳入县文化事业单位及所在乡镇、村、学校等单位(部门)的干部考核,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5、实行招商引资,发展洛川蹩鼓文化产业。 6、县政府每年筹集5万元的保护经费,乡镇政府每年筹集1万元的保护经费。 ===建立机制===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动态的持续发展保护体系。这五大机制是: 1、向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工作决策时“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现有蹩鼓队员、新队员、专家学者步调一致,互动互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持续保护机制。 4、品牌效应与经常性活动相结合,以打造品牌带动一般的经常性活动开展机制。 5、发展蹩鼓艺术与开发蹩鼓产业相结合,形成以产业实体为依托,以发展蹩鼓艺术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营运机制。 ===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县政府和乡政府每年分别筹集的5万元和1万元,用于蹩鼓的进一步发掘、[[提高]]、[[宣传]]、道具更新,以及五年计划的实施等。 濒危状态 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洛川蹩鼓在县政府和乡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作了许多抢救、继承、弘扬工作,活动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民俗节日益淡化,传统节目逐步由现代节目代替,蹩鼓的展示平台日益减少。 (二)一些颇有造诣的蹩鼓[[鼓手]],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去世,一些基本动作和打法难以得到传承。 (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蹩鼓的兴趣愈来愈淡漠,一些鼓手抓了经济效益,参加演出活动越来越少,蹩鼓的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难以改变。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r0195jxv2wu|480|270|qq}} <center>洛川蹩鼓 现场版</center> {{#iDisplay:i0835vc1ke9|480|270|qq}} <center>一起去大唐西市逛庙会,看可媲美安塞腰鼓让人热血沸腾的洛川蹩鼓</center> {{#iDisplay:l0189fb7a1c|480|270|qq}} <center>洛川黄章蹩鼓之乡</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洛川蹩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