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7.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泥咕咕 的原始碼
←
泥咕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泥咕咕</big> ''' |- | [[File:泥咕咕22.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09/af9b8b3f8cf446ec94f63587c17f2eda.jpeg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6%B3%A5%E5%92%95%E5%92%95&src=tab_www&correct=%E6%B3%A5%E5%92%95%E5%92%95&ancestor=list&cmsid=041b0271dcf88285c3957b3c4fa77588&cmras=6&cn=0&gn=0&kn=22&crn=0&bxn=20&fsn=102&cuben=0&pornn=0&manun=37&adstar=0&clw=247#id=76a10e4dd76e27c093ee9aaf3fce50ca&currsn=0&ps=93&pc=93m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作为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浚县与隋军大战,不少将士和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和战马,军中一些心灵手巧的人就用当地的黄胶泥捏成泥人、泥马表示怀念之情。这一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就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延续了下来,流传至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泥咕咕 分类:[[泥塑玩具]] 地区:浚县 =='''内容简介'''== 浚县泥咕咕已有三大类50多个品种。主要有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为原型的人物。以及老虎、狮子、大象和燕子、斑鸠、孔雀等形象的动物和飞禽。古老朴素、逗人喜爱的泥咕咕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描绘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条纹,大都用原彩色,很少用调和过的中间色。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能使色彩起明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传统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美感顿生。 浚县泥咕咕还是以小手工作坊生产为主。农闲时节,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边制作边说笑,气氛热烈,和泥、造型各司其职,技艺娴熟,制作出来的泥咕咕晾干透后,再在自家的小土窑进行烧制。一到那个时节,每家每户的窗台上、墙头上、灶台上,到处都摆满他们精心制作的泥咕咕。 =='''四种制作形式'''== [[浚县泥咕咕]]一般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模具制作,有扁头狮、小燕子、小丫鬟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马、小猴、猪八戒;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有骑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钢丝、弹簧,有活头马、活头狮子等。艺人们用的泥料和工具都非常简单。就地取材,把村边的黄胶泥挖回家,加水和成泥巴,用木棍捶打几遍,使其变得柔软细腻,如面团一般。工具是一根竹棍儿,削成一头粗一头尖,用以雕画泥玩具的鼻、眼、嘴和身上地花纹。再根据其形状,在不同地部位打眼通孔,用嘴能吹出不同的声音,群众称它为咕咕小哨儿。 =='''溯源'''== 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 =='''工艺特点'''==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其制作工具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小土窑焙烧。 =='''传承意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320744535672248&wfr=spider&for=pc 当时空错乱,我采访了泥咕咕],豫说豫事, 07-15</ref>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海等人(截止到2012年)。 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泥咕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