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71.1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波塞東龍屬 的原始碼
←
波塞東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波塞東龍屬'''<br><img src="https://img.ruten.com.tw/s9/013/696/nucion/e/d1/03/22037366168835_46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037366168835 圖片來自ruten]</small> |} '''波塞東龍屬'''([[屬]]名:''Sauroposeidon'')又名'''蜥海神龍''',是[[蜥腳下目]][[巨龍形類]][[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波塞東龍是種大型四足[[植食性]]恐龍(實際上要到[[中生代]]末期才有草等[[禾本科]][[植物]],所以不能稱為草食性恐龍),前肢長於後肢,身體形態類似現代[[長頸鹿]]。 白堊紀的北美洲蜥腳類恐龍已出現數量衰退、體型縮小的跡象,而波塞東龍是北美洲最晚出現的大型蜥腳類恐龍。波塞東龍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龍,經估計有17公尺高;而身長接近30到34公尺,體重被估計為50到60公噸之間。 目前已發現數個標本,[[正模標本]]由4個[[頸椎]]構成,在1994年發現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之後在[[懷俄明州]]、[[德州]]也發現化石與[[足跡化石]],地質年代屬於[[白堊紀]]早期,該地區過去是史前[[墨西哥灣]]的[[三角洲]]。由於之前很少發現該時代的北美洲巨型蜥腳類化石,這些化石曾一度被認為是[[矽化木]]<ref name=Wedeletal2000b>{{cite journal|last=Wedel|first=Mathew J.|coauthors=Cifelli, Richard L.; Sanders, R. Kent|year=2000|month=|title=Osteology, paleobiology,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sauropod dinosaur ''Sauroposeidon''|journal=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volume=45|pages=343–3888|doi=|url=http://sauroposeidon.net/Wedel-et-al_2000b_sauroposeidon.pdf|format=PDF}}</ref>。 == 敘述 == 波塞東龍的相關新聞在1999年傳出後,馬上引起大眾媒體的注意,並導致許多新聞不精確地將波塞東龍報導成「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然而事實上波塞東龍可能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恐龍,牠們並非最長的恐龍,也非最龐大的恐龍。雙腔龍、阿根廷龍可能才是世界上最龐大恐龍之一,但雙腔龍、阿根廷龍的少量化石紀錄使得不能估計出正確的數據。 波塞東龍的化石包含:四個天然狀態的[[頸椎]](中間第五到第八個)、以及頸部肋骨。波塞東龍的脊椎骨非常地長,最大的一個脊椎骨長度約1.4公尺,是目前紀錄中最長。對於這些骨頭的檢驗,顯示出牠們是由蜂窩狀骨細胞所構成,而且骨細胞非常細,類似[[雞]]或[[鴕鳥]]的骨細胞,使得波塞東龍的頸部較輕,且較容易舉起<ref name=Wedeletal2000a>{{cite journal|last=Wedel|first=Mathew J.|coauthors=Cifelli, Richard L.; Sanders, R. Kent|title=''Sauroposeidon proteles'', a new sauropo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Oklahoma|journal=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volume=29|issue=1|pages=109–114|doi=|url=http://sauroposeidon.net/Wedel-et-al_2000a_sauroposeidon.pdf|format=PDF|date=March 2000}}</ref>。波塞東龍的頸部肋骨極長,第六節頸肋的長度為342公分,比[[長頸巨龍]]的最長頸肋長18%,也超越[[馬門溪龍]]的頸肋。 波塞東龍的體型估計,是根據波塞東龍的四個頸椎,與[[柏林]][[亨波特博物館]]的長頸巨龍標本(編號HM SII)比較得來的數據。編號HM SII標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腕龍類化石,但該標本被認為由不同個體化石拼湊而成,因此數據可能不完全正確。波塞東龍與其他腕龍科近親的比較是困難的,因為有限的化石紀錄。 波塞東龍的的頸部長度被估計為11.25到12公尺,而編號HM SII的腕龍標本頸部長度為9公尺。這個數據是假設波塞東龍的頸部其它部分比例與長頸巨龍頸部比例是一樣的,這是個非常合理的假設方式。 波塞東龍可能可以將頭部高舉過地面達17公尺,大約是六層樓高。腕龍科恐龍的長頸部與高肩膀,使得牠們是已知最高的一群恐龍。在某些層面,波塞東龍的體格類似現代[[長頸鹿]],牠們同樣擁有短身體與長頸部。相較而言,[[長頸巨龍]]可將頭部高舉到離地面13.5公尺。參考其他腕龍科恐龍,波塞東龍的肩膀可能有6或7公尺高,而身長被估計約為30公尺或是34公尺長。<ref name=KC06>{{cite journal |last=Carpenter |first=Kenneth |year=2006 |chapter=Biggest of the big: a critical re-evaluation of the mega-sauropod ''Amphicoelias fragillimus'' |editor=Foster, John R.; and Lucas, Spencer G. (eds.) |title=Paleontology and Geology of the Upper Jurassic Morrison Formation |publisher=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location=Albuquerque |series=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36''' |pages=131–138 |url=https://scientists.dmns.org/sites/kencarpenter/PDFs%20of%20publications/Amphicoelias.pdf |format=pdf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02033905/https://scientists.dmns.org/sites/kencarpenter/PDFs%20of%20publications/Amphicoelias.pdf |archivedate=2007-12-02 }}</ref>。 波塞東龍的體重被估計為50到60公噸之間。波塞東龍的脊椎骨比長頸巨龍的脊椎骨還長約25%到33%,但直徑僅大了10%到15%。這些數據意味者波塞東龍的身體可能比長頸巨龍還巨大,但就比例而言頸部較小。長頸巨龍的體重為40到44公噸,這個數據是將不同測量的結果平均得到的數據。 然而,相較於長頸巨龍,波塞東龍擁有相對細長的頸部。如果波塞東龍的身體也是較為細長,那之前所估計的數據將會過高。舉例而言,體型較粗壯的[[迷惑龍]],體重比身體較長、但體型修長的[[梁龍]]還重。此外,波塞東龍可能擁有[[氣囊]]系統,類似鳥類,氣囊系統可減低蜥腳類恐龍的體重約20%以上。 == 發現 == 波塞東龍的第一個標本是四節脊椎骨,發現於[[奧克拉荷馬州]]的鄉村,接近[[德州]]邊界,位於露出的[[黏土岩]]中。這些化石的年代約為1億10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時期,約為[[阿普第階]]與[[阿爾布階]]之間。這四個脊椎骨是在1994年,由Richard Cifelli博士與[[奧克拉荷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挖掘團隊發現於奧克拉荷馬州[[阿托卡縣 (奧克拉荷馬州)|阿托卡縣]]的[[鹿角組]](Antlers Formation)。由於化石的保存狀態,這些化石起初被認為是樹幹化石,因為對於動物化石而言過大。 這些脊椎骨被保存、儲藏起來,直到1999年,Cifelli博士將它們交給畢業班學生Matt Wedel,以分析部份研究計畫。當他們發現這個化石的獨特性時,他們在同年10月公佈了這項消息,並在隔年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三月份上正式公佈。這個新種被命名為波塞東龍「''S. proteles''」,而[[正模標本]](編號OMNH 53062)存放在奧克拉荷馬自然歷史博物館。 在2012年的一個重新研究裡,許多長期被歸類於其他屬的蜥腳類恐龍化石,被重新編入於波塞東龍。發現於[[德州]][[帕拉克西河]]流域的蜥腳類化石、[[足跡化石]],包含數個部分身體骨骼,屬於[[雙子山組]](Twin Mountains Formation)與其上方的[[玫瑰谷組]]地層(Glen Rose Formation)。在1980年代中期,[[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學生在德州[[胡德郡 (德克薩斯州)|胡德郡]]的一個牧場,發現一個[[屍骨層]],並挖掘到1987年。在1993年,由[[南衛理公會大學]]、[[福斯沃斯科學和歷史博物館]]、[[塔爾頓州立大學]]組成的挖掘團隊再度展開挖掘工作。這些新發現的蜥腳類化石似乎是同一種恐龍。當地也發現了[[矽化木]]。根據[[砂岩]]沉積層的[[方解石]]結核研判,當地在[[下白堊紀]]曾有河流經過,化石即是從砂岩中挖掘出的。在2007年,這些化石被命名為[[帕拉克西龍]](''Paluxysaurus'')<ref name=PJR07>{{cite journal |last=Rose |first=Peter J. |year=2007 |title=A new titanosauriform sauropod (Dinosauria: Saurischi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entral Texas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 |volume=10 |issue=2 |url=http://palaeo-electronica.org/2007_2/00063/ |format=web pages }}</ref>。 帕拉克西龍的[[正模標本]](編號FWMSH 93B-10-18)是個相連的[[左上頜骨]]與[[鼻骨]]、牙齒。其他的標本還有:七節[[頸椎]]、十三節[[背椎]]、三十節[[尾椎]],以及除了手部與腳掌以外的一些四肢與肩帶骨頭。帕拉克西龍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的差異在於脊椎特徵;而與下白堊紀北美洲的其他蜥腳類恐龍相比,其他部位的骨頭也有形態上的不同處。帕拉克西龍的化石僅發現於當地的屍骨層。近年在附近的德州[[懷斯郡 (德克薩斯州)|懷斯郡]]發現的新化石(編號SMU 61732),被歸類於[[側空龍]]的未定種(''Pleurocoelus'' sp.),而非帕拉克西龍。帕拉克西龍與這個側空龍的新種有不同處,但仍有爭論。在2012年的一個重新研究,顯示帕拉克西龍、波塞東龍是相同動物,較晚被命名的帕拉克西龍成為波塞東龍的一個[[次異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波塞東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