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45.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泗州戏演员的艺名(许卫国) 的原始碼
←
泗州戏演员的艺名(许卫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泗州戏演员的艺名'''<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9020447/pexels-photo-1902044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泗州戏演员的艺名》'''是[[中国]]当代作家许卫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泗州戏演员的艺名===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国]]人对于名字向来重视——这一说就扯远了——这里要讲的是泗州戏演员的艺名。 京剧等高大上剧种,艺名多按师承辈分,也多[[文采]]和诗意。泗州戏一直就没有[[离开]]泥土,所以艺名也带着泥土的气息,且这些艺名绝大多数来自广大[[观众]]的[[认可]]而传开。 1882年出生的拉魂腔(即泗州戏的早期)[[演员]]丁宝红,其[[母亲]]的艺名“老满洲”,这个艺名我们可以顾名思义理解为这老太太是来自东三省,也由此想到那里民间[[艺术]],特别是二人转的兴盛。但这个艺名似乎只能表示来处。拉魂腔艺人魏月华,是把拉魂腔转向泗州戏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艺名“大毛子”,这个艺名与其职业、技艺似无关系,可能是乳名。因为这个名字在过去[[乡村]]比比皆是,与大毛子相对的还有小毛子,也会因子女众多二毛三毛四毛顺序排下去,而且所有的孩子刚出生的暂用名都是“毛子”。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演员]]演活了一[[角色]],就可能得到艺名“活某某”,演张飞,则为“活张飞”……,至于“大毛子”估计多半是其乳名或绰号,话说回来,很多艺名,特别是地方戏曲演员的艺名很多就是绰号。 大约在1902年左右,沭阳地方小戏艺人于登元、于二娘夫妻俩,率“大锣班”来到今泗洪县一带演出,班子里不仅有三弦、大锣、小鼓伴奏外,还有唱做俱佳的女演员,对泗洪地区泗州戏艺人影响很大。人们送他艺名叫“一碗鱼”,这艺名似乎也显示不了他们的艺术[[特征]]、[[特色]],是身段似鱼的[[形态]]?估计是泗洪人爱开玩笑,把“于”当“鱼”,因为一家都姓于,干脆就叫一碗鱼吧,碗中满是鱼也没什么不好。于登元在泗洪收了不少徒弟,其中就有泗洪梅花乡小吴庄“拉魂腔”艺人黄兆林之妻黄吴氏,她的艺名叫吴大花鞋,估计因为她是这里最早泗州戏女艺人,与习惯穿大花鞋有关,于技艺无关。当然,也可能她演出时穿过大花鞋,让人[[印象]]深刻。 泗州戏多采用“一家班”或“一门腿”传承方式。清末以后出现了第一代女艺人。现为泗州戏第二代艺人刘金玉是泗洪上塘乡人,刘氏之女。刘继英的艺名叫“盖山东小李”,泗洪上塘乡人,是泗州戏艺术家李彩凤之母。汤小喇叭是以唱腔高亢嘹亮得名,是泗洪大柳巷人。周玉英的艺名叫小白菜。李桂枝艺名叫麻桂芝,泗洪魏营人,是李宝琴之母。“盖山东小李”“汤小喇叭”无疑以技艺高超得名,小白菜艺名估计是与长相有关,而李桂芝艺名叫麻桂枝就难免令人费解,麻,可以做姓氏,但她分明已姓李;麻,做艺名之姓,我有两种解释,一是“麻”,在泗洪地区方言中有炫耀、显摆、洋洋自得的意思,这似乎是某个角色形象,但不足以是艺名之姓。二是这个“麻”可能是生理缺陷。上了年纪或知识面广的人都知道,当年天花流行,麻子就是人得了天花病以后,在身体上,主要是在脸上留下的疤痕。我这样说的根据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站长叫石绍文,是我文艺写作的第一发现人。他脸上因天花不幸留下了几个麻子(若是上天留下的花也罢),人们都喊他“麻绍文”,以致外地来人不知内情,听别人喊麻绍文,麻站长,他也跟着喊,弄的很尴尬。 “小响叭”就是山东柳琴戏(泗州戏同胞)表演艺术家姚秀云的艺名,民谣有“好听不好听,专听头一声”。她头一声的高腔,就把观众震住了。一听这就是艺名。泗洪地区往年乡间走村串户的货郎会卖这个“小响叭”,泥土烧纸,像埙一样的古老乐器,工艺粗陋,但声音确实响亮。小孩子把它吹响就得到了快乐。 1920年以后,今泗洪境内泗州戏家庭班社,先有“蔡华山”“汤小喇叭”“盖山东小李”“黄八圈子”、“徐兰庭”“袁三麻子”,后又出现“陈一千”“霍八百”“张小白菜”“周老妈妈”“火车头”“小白”……等戏班,这里面,有的是艺名,有的是绰号,多是以艺术特色或长相,或性格等来命名。 当年泗州戏的观众文化水平不高,更没有戏曲鉴赏理论,但是他们分得清高下,看得出文野,听得出雅俗,就说他们给演员起的艺名和绰号吧。诸如,“大金牙”“二金牙”“里外黑”,“咬牙恨”“满口甜”“小白鞋”“嗡倒山”“一汪水”“火车头”“万人迷”……如此等等,要么是他们演出给人印象深刻,只为了记住他们的特征,给他们起了绰号或艺名,这里绰号和艺名毫无贬义,比如“大金牙”“二金牙”“里外黑”;要么是他们的形象动人、唱腔醉人而让人过目难忘,比如“火车头”,“满口甜”“万人迷”“一汪水”,特别是“一汪水”,这里该有多么高深的美学内涵,多么深厚的艺术理论,以文学的表达那是清澈、明亮、灵动、娇美、柔情、含蓄、绚丽、妩媚、风情万种……但是,这些泗州戏的观众没那么繁文缛节,咬文嚼字,而是用风土人情,家乡简单明了的词汇就脱口而出,评论精准到位,一语中的。理论家洋洋万言能不能及义,还很难说。观众的肯定是最高的奖赏,这该是绝大多数文艺工作者毫无异议的认识。 泗州戏朴实粗犷,泥土气息浓厚,艺名也只能这样,但命名者不乏智慧和美。现在泗州戏演员罕见艺名了,或许还没达到有艺名的资格,或许是也没人没心情起艺名了,或许艺名已不合时代而落伍了,不如来个“某某某,著名艺术家”时髦、大气、响亮。<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9734495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泗州戏演员的艺名(许卫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