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49.2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油酸 的原始碼
←
油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油酸''' [[File:油酸.jpg|缩略图|右|[http://img1.qjy168.com/provide/2016/06/26/6438401_20160626090652-600-600.jpg 原图链接]]] 油酸(英语:Oleic acid)是一种单不饱和Omega-9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化学式C18H34O2 (或CH3(CH2)7CH=CH(CH2)7COOH)。将油酸加氢加成得到硬脂酸。油酸的双键反式异构体称为反油酸。英文名称“oleic acid”源自“橄榄”(Olive)。 2012年全球油酸产量达到700万吨,同比增长3.45%。其中亚洲地区提供了60%的产量,欧洲地区产量占比为15%,北美产量占比为10%。——(2014-2019年中国油酸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油酸 英文名称:Oleic acid 中文别名:顺式十八烯-9-酸;十八烯酸 英文别名:Metaupon; oleoate; red oil CAS号:112-80-1 分子式:C18H34O2 分子量:282.46 MDL号: MFCD00064242[1] 注意事项:有刺激性异味 2012年全球油酸产量达到700万吨,同比增长3.45%。其中亚洲地区提供了60%的产量,欧洲地区产量占比为15%,北美产量占比为10%。——(2014-2019年中国油酸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 油酸等脂肪酸的最大市场分布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化工行业较发达的国家。其应用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行业,因而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发展较快。 未来几年,在发展中国家油酸工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全球油酸产业将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与此同时,全球油酸产量也将同步上升。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油酸产量增幅约在3.2%-4.6%之间。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 油酸 || 英文名 || Oleic acid |- | 别称 || (Z)-9-十八(碳)烯酸 || 化学式 || C18H34O2 |- | 分子量 || 282.47 || 熔点 || 13.4℃ |- | CAS登录号 || 112-80-1 || EINECS登录号 || 204-007-1 |- | 沸 点 || 350-360℃ || 水溶性 || 不溶于水 |- | 密度 || 0.8910g/mL at 25 oC || 外观 || 无色油状液体 |- | 闪点 || 189℃ || 蒸气密度 || 1.03(vs air) |- | 蒸气压 || 52mm Hg ( 37 °C) || 亨利定律常数 || 4.48E-05 atm-m3/mol |- | 简式 || CH3(CH2)7CH=CH(CH2)7COOH || || |} == 物性数据 == 1. 性状:浅黄色油状液体,有类似猪油的气味。久置空气中颜色会逐渐变深。 2. 沸点(ºC,101.3kPa,分解):360,220~222ºC(933.1pa) 3. 熔点(ºC):13~14 4. 相对密度(g/mL,20/4ºC):0.8935 5. 相对密度(g/mL,25/4ºC):0.845590 6. 相对密度(g/mL,90/4ºC):0.8429 7.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1.03 8. 折射率(n20ºC):1.4582 9. 折射率(35ºC):1.4544 10. 黏度(mPa·s,20ºC):38.80 11. 黏度(mPa·s,25ºC):27.64 12. 黏度(mPa·s,60ºC):9.41 13. 黏度(mPa·s,80ºC):4.85 14. 闪点(ºC):>110 15. 燃点(ºC):362.8 16. 蒸发热(KJ/mol,b.p.):167.41 17. 燃烧热(KJ/mol,25ºC,液体):11153.2 18. 比热容(KJ/(kg·K),50ºC,定压):2.05 19. 比热容(KJ/(kg·K),100ºC,定压):2.30 20. 比热容(KJ/(kg·K),180ºC,定压):2.67 21. 临界压力(MPa):3.04 22. 电导率(S/m,m.p.):3×10^-13 23. 电导率(S/m,b.p.):2.8×10^-9 24. 蒸气压(kPa,176ºC):0.133 25. 溶解性:难溶于水。能与醇、醚、氯仿、轻质汽油等相混溶。是油类、脂肪酸和油溶性物质的优良溶剂。 26. 凝固点(ºC):13.2 == 性质 == 纯油酸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动物油或植物油气味,久置空气中颜色逐渐变深,工业品为黄色到红色油状液体,有猪油气味。 纯油酸熔点13.4℃ ,沸点350-360℃,相对密度0.8935(20/4℃),蒸汽压:52 mm Hg ( 37 °C),折射率 1.4585-1.4605,闪点189℃。易燃,与强氧化剂、铝不兼容 * 上游原料:[[蓖麻油]]、[[大豆油]]、[[硫酸]]、[[硫酸镁]]、[[氯化钠]]、[[山梨醇]]、[[烧碱]]、[[脂肪酸]]、[[植物油]]、[[棕榈油 ]] * 下游产品:[[二聚酸]]、[[三聚酸]]、[[单酸]]、[[季戊四醇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油酸乙酯]]、[[油酸月桂醇酯]]、[[油漆]]、[[各色醇酸调合漆]]、[[氨基烘干清漆]]、[[聚酯亚光清漆]]、[[洗涤剂808]]、[[高温匀染剂BOF]]、[[匀染剂GS]]、[[油酸聚氧乙烯酯]]。 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易燃。遇碱易皂化,凝固后生成白色柔软固体。 在高热下极易氧化、聚合或分解。无毒。 油酸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将油酸含量高的油脂经过皂化、酸化分离,即可得到油酸。油酸有顺反异构体,天然油酸都是顺式结构 (反式结构人体不能吸收),对软化血管有一定效用,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人体自身合成的油酸不能满足需要,要从食物中摄取,故食用油酸含量较高的食油有益健康。 油酸与硝酸作用,则异构化为反式异构体,反油酸的熔点为44~45℃;氢化则得硬脂酸;用高锰酸钾氧化则得正壬酸和壬二酸的混合物。油酸由于含有双键,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时能发生自氧化作用,局部转变成含羰基的物质,有腐败的哈喇味,这是油脂变质的原因。商品油酸中,一般含7%~12%的饱和脂肪酸,如软脂酸和硬脂酸等。 油酸的钠盐或钾盐是肥皂的成分之一。纯的油酸钠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可用作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并可用于治疗胆石症。油酸的其他金属盐也可用于防水织物、润滑剂、抛光剂等方面 == 存储方法 == 1.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避免日晒。禁止与碱性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共贮。 2.本品一般贮存于陶瓷罐或镀锌铁桶中,每桶重25kg或180kg。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日晒雨淋,应与碱类、易燃易爆物品隔离,远离火源。按一般化学品规定贮运。 == 合成方法 == 1、 油酸与其他脂肪酸一起,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一切动植物油脂中。在动物脂肪中,油酸在脂肪酸中约占40-50%。植物油中的含量变化较大,茶油中可高达83%,花生油中达54%,而椰子油中则只有5-6%。油酸为生产硬脂酸时的联产品,工业硬脂酸和工业油酸实际上都含有其他脂肪酸。用于生产硬脂酸和油酸的油脂原料很多,工业上一般取混合油脂配方,例如熔制牛脂30%、熔制猪脂10%、骨脂40%和棉籽油20%。油脂经精制、水解得到的混合脂肪酸中,饱和酸与不饱和酸熔点差异较大。硬脂酸和油酸的收率主要决定于油酯配方,一般情况下,冷榨可以得到30-50%油酸,50-70%硬脂酸。以动植物油脂和乳化液于105℃下水解,用硬脂酸净化,经一次压榨除去硬脂酸,分离得粗油酸,经脱水、蒸馏、冷冻。再经二次压榨,除去软脂酸,最后经脱水精制而得成品。本法可联产硬脂酸,同样由油酸制硬脂酸时,也会联产油酸。原料消耗定额:动植物油脂1950kg/t、硫酸(98%)210kg/t。 2、 用含有一定量油酸的油脂为原料,如牛脂、猪油、棕榈油,使分解出脂肪酸,用溶剂使脂肪酸溶解并冷却,除去固体脂肪酸而得粗油酸。再用溶剂溶解,在低温下冷却使油酸结晶而出。 精制方法:在-10~ -60℃用丙酮重结晶,可从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中分离出油酸。残留的饱和脂肪酸可在乙醇中生成铅盐而沉淀,然后再蒸馏精制。一般市售油酸可用丙酮在-11℃结晶,将晶体研碎后真空干燥一周即可。其他的精制方法有:将油酸转变为油酸甲酯,分馏后将酯水解,游离酸用丙酮在-40~ -45℃重结晶。每1g油酸用12mL丙酮。也有将油酸的熔融物分步结晶,然后在133.3MPa压力下进行分子蒸馏精制的方法。 3.取油脂水解可得混合脂肪酸,冷榨所得液体部分即为油酸,除去固体部分饱和脂肪酸。可用丙酮作溶剂精制得到纯品。 4.采用硬脂酸联产法。在合成硬脂酸时,把压榨后的不饱和脂肪酸进一步冷冻压榨,分离饱和脂肪酸,再经脱水而得。或在制取植物油时,将皂脚经皂化、酸化、分离、蒸馏而得。. 5. 烟草:OR,44,FC,9, 13, 37, 41, 44;OR,26;FC,BU,OR,18;BU,9;BU,10;FC,BU,OR,19 == 主要用途 == 1.主要用于制备塑料增塑剂环氧油酸丁酯和环氧油酸辛酯。毛纺工业中用于制备抗静电剂和润滑柔软剂。木材工业中用于制备抗水剂石蜡乳化液。经氧化可制备壬二酸,壬二酸是制取聚酰胺树脂的原料。也可用于制造农药乳化剂、印染助剂、工业溶剂、矿物浮选剂和脱模剂等。还可用作制备复写纸、打字纸、圆珠笔油和各种油酸盐等。 2.可作为钻井泥浆润滑解卡剂。油酸的钠盐或钾盐是肥皂的成分之一。纯的油酸钠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可用作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并可用于治疗胆石症。油酸的其他金属盐也可用于防水织物、润滑剂、抛光剂等方面,其钡盐可作杀鼠剂。 3.用于生化分析及气相色谱标准物质。 4.用于制备塑料增塑剂、农药乳化剂、润滑剂、油膏、矿石浮选剂等。 5.用作洗涤剂、脂肪酸皂基质、化妆品、化学纤维油剂、纺织助剂的原料。精制油酸用于塑料、工程塑料、尼龙8和尼龙9的原料。 6. 用于烘烤食品、肉制品、调味品。 == 风险术语 ==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 安全术语 ==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 系统编号 == CAS号:112-80-1 MDL号:MFCD00064242 EINECS号:204-007-1 RTECS号:LP8925000 BRN号:1726542 PubChem号:24278605 == 毒理学数据 == 刺激性:人经皮:15mg/3天,中度刺激。家兔经眼:100mg,轻度刺激。小鼠静脉注射LD50:(230±18)mg/kg。 == 分子结构数据 == 1、 摩尔折射率:87.06 2、 摩尔体积(m3/mol):313.8 3、 等张比容(90.2K):757.2 4、 表面张力(dyne/cm):33.8 5、 极化率(10-24cm3):34.51 == 计算化学数据 ==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6.5 2、 氢键供体数量:1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5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7.3 7、 重原子数量:20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234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1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 生态学数据 ==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 性质与稳定性 == 1.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凝固后成白色柔软固体,露置于空气中色泽逐渐变深。类似猪脂气味。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苯、汽油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具有机羧酸的一般化学通性及不饱和双键的化学特性。 2.化学性质:在大气压下加热至80~100℃发生分解。放置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颜色逐渐变深,并产生酸败气味。与碱性高锰酸钾或过氧酸作用,氧化生成9,10-二羟基硬脂酸。与中性高锰酸钾作用,氧化成9-羟基-10-酮硬脂酸和10-羟基-9-酮硬脂酸。油酸氢化时变为硬脂酸。用氮的氧化物、硝酸亚汞、亚硫酸等处理时转变为反油酸。 3. 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侧流烟气中。 4. 天然存在于苹果、姜、西红柿。 ==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291615000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11983/PG3 WGK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36/37/38 安全说明:S36/37-S37/39-S26-S36 RTECS号:LP8925000 危险品标志:Xi:Irritant == 参考资料 == 1. Oleic acid .TOXNET[引用日期2014-12-25] 2. 油酸 .chemicalbook[引用日期2014-12-25] 3.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 林业科学研究 》 , 4. 油酸/PS/TiO2复合纳米微球对液体石蜡抗磨性能的影响研究. 《 WanFang 》 , 2001 5. 油酸修饰TiO2纳米微粒水溶液润滑下GCr15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WanFang 》 , 2000 6. 油酸和内毒素两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 CNKI 》 , 2000 7. 油酸表面修饰Pb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 摩擦学学报 》 , 2001 8.油酸的安全信息msds . 阿拉丁试剂网 . 2014-3-29 . [2014-4-29] 9.https://baike.so.com/doc/1233186-7125416.html [[Category:340 化學總論]]
返回「
油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