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54.1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沟金针虫 的原始碼
←
沟金针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沟金针虫</big> ''' |- | [[File:沟金针虫.jpg|缩略图|居中|[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975180042,2485943723&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B2%9F%E9%87%91%E9%92%88%E8%99%AB&step_word=&hs=0&pn=1&spn=0&di=323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975180042%2C2485943723&os=3974148755%2C1972943983&simid=4109131850%2C630790532&adpicid=0&lpn=0&ln=290&fr=&fmq=160716618179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zsbeike.com%2Fimgs%2FM%2FM05070%2FM05070.0105.1%5B37e1dd2872e4%5D.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zfkjthj_z%26e3Bv54AzdH3FprAzdH3F09dmd0a_z%26e3Bip4s&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沟金针虫 '''拉丁学名''':Pleonomus canaliculat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 '''科''':[[叩甲科]] '''种''':沟金针虫 |} 沟金针虫(学名:Pleonomus canaliculatus)是鞘翅目叩甲总科叩甲科的一种昆虫,幼虫别名铁丝虫、姜虫、金齿耙等,成虫则称叩头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长期生活于土中,约需3年左右完成1代。 =='''基本信息'''== '''中文名''':沟金针虫 '''拉丁学名''':Pleonomus canaliculat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 '''科''':叩甲科 '''种''':沟金针虫 '''发现者''':Faldermann =='''为害特点'''== 沟金针虫属于多食性地下害虫。在旱作区有机质缺乏、土质疏松的粉砂壤土和粉砂黏壤土地带发生较重。 以幼虫钻入植株根部及茎的近地面部分为害,蛀食地下嫩茎及髓部,使植物幼苗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为害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 主要危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和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危害性较大。 沟金针虫雌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且多在原地交配产卵,因此其在田间的虫口分布很不均匀。幼虫的发育速度、体重等与食料有密切关系,尤以对雌虫影响更大。取食小麦、玉米、荞麦等的沟金针虫生长发育速度快;取食油菜、豌豆、棉花、大豆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取食大蒜和蓖麻则发育迟缓或停滞,部分幼虫体重下降。沟金针虫在雌虫羽化前一年取食小麦的,产卵量也最多,则发生危害较重。 =='''形态特征'''== 沟金针虫幼虫成虫:票褐色。雌虫体长14-17mm,宽约5mm;雄虫体长14-18mm,宽约3.5mm。体扁平,全体被金灰色细毛。头部扁平,头顶呈三角形凹陷,密布刻点。雌虫触角短粗11节,第三至第十节各节基细端粗,彼此约等长,约为前胸长度的2倍。雄虫触角较细长,12节,长及鞘翅末端;第一节粗,棒状,略弓弯;第二节短小;第三至第六节明显加长而宽扁;第五、六节长于第三、四节;自第六节起,渐向瑞部趋狭略长,末节顶端尖锐。雌虫前胸较发达,背面呈半球状隆起,后绿角突出外方;鞘翅长约为前胸长度的4倍,后翅退化。雄虫鞘超长约为前胸长度的5倍。足浅褐色,雄虫足较细长。 *卵:近椭圆形,长径0.7mm,短径0.6mm,乳白色。 *幼虫:初孵时乳白色,头部及尾节淡黄色,体长1.8-2.2mm。老熟幼虫体长25-30mm,体形扁平,全体金黄色,被黄色细毛。头部扁平,口部及前头部暗褐色,上唇前线呈三齿状突起。由胸背至第八腹节背面正中有1明显的细纵沟。尾节黄褐色,其背面稍呈凹陷,且密布粗刻点,尾端分叉,各又内侧各有1小齿。 *蛹:长纺锤形,乳白色。雌踊长16-22mm,宽约4.5mm;雄踊长15-19mm,宽约3.5mm。雌蛹触角长及后胸后绿,雄蛹触角长达第八腹节。前胸背板隆起,前缘有1对剑状细刺,后绿角突出部之尖端各有1枚剑状刺,其两侧有小刺列。中胸较后胸稍短,背面中央呈半球状隆起。翅袋基部左右不相接,由中胸两侧向腹面伸出。腿节与胜节几乎相并,与体钢成直角,附节与体轴平行;后足除附节外大部隐入翅袋下。腹部末端纵裂,向两侧形成角状突出,向外略弯,尖端具黑褐色细齿。 =='''生活习性'''== 沟金针虫长期生活于土中,约需3年左右完成1代,第1年、第2年以幼虫越冬,第3年以成虫越冬。受土壤水分、食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田间幼虫发育很不整齐,每年成虫羽化率不相同,世代重叠严重。老熟幼虫从8月上旬至9月上旬先后化蛹,化蛹深度以13-20cm土中最多,蛹期16-20天,成虫于9月上中旬羽化。越冬成虫在2月下旬出土活动,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盛期。 成虫白天躲藏在土表、杂草或土块下,傍晚爬出土面活动和交配。雌虫行动迟缓,不能飞翔,有假死性,无趋光性;雄虫出土迅速,活跃,飞翔力较强,只做短距离飞翔,黎明前成虫潜回土中(雄虫有趋光性 )。成虫交配后,将卵产在土下3-7cm深处。卵散产,一头雌虫产卵可达200余粒,卵期约35天。雄虫交配后3-5天即死亡;雌虫产卵后死去,成虫寿命约220天。 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死亡。卵于5月上旬开始孵化,卵历期33-59天,平均42天。初孵幼虫体长约2mm,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长可达15mm以上;到第三年8月下旬,老熟幼虫多于16-20cm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踊,蛹历期12-20天,平均16天。9月中旬开始羽化,当年在原蛹室内越冬。 在北京3月中旬10cm深土温平均为6.7℃时,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土温达9.2℃时开始危害,4月上、中旬土温为15.1-16.6℃时危害最烈。5月上旬土温为19.1-23.3℃时,幼虫则渐趋13-17cm深土层栖息。6月间10cm深处土温升达28℃,最高达35℃以上时,金针虫下移到深土层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上温下降到18o℃左右时,幼虫又上升到表土层活动。10月下旬土温持续下降后,幼虫开始下移越冬。11月下旬10cm深土温平均为1.5℃时,沟金针虫多在27-33cm深的土层越冬。河南南部地区幼虫危害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此时约60%以上幼虫集中在表土层;秋季危害不显著。 由于为金针虫雌成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扩散危害受到限制,因此高密度地块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田间曾见一种蜘蛛捕食幼龄金针虫。土壤湿度高时,常见沟金针虫被真菌寄生,其中一种属冬虫夏草。此外耕犁时常见乌鸦捕食翻出土面的幼虫及其他虫态。<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985473065791950&wfr=spider&for=pc 这些对沟金针虫有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已在我国取得登记]</ref> 土壤湿度对其发生也有较大影响。当7~9月降雨多时,土壤湿度大,对其化蛹、羽化有利,则其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做好翻耕暴晒,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减少食物来源。 *(2)生物防治:在田间堆积10-15cm的新鲜但略萎蔫的杂草,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50%乐果1000倍等药剂进行毒杀。 *(3)化学防治:结合翻耕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75毫升拌细土2-3千克撒施,施药后浅锄;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植株周围土壤进行防治。 (4)药剂防治:播种或定植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5-2.0千克拌细干土100千克撒施在播种(定植)沟(穴)中,然后播种或定植。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乳油 800倍液,或50%丙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2 0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 *(5)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利用沟金针虫的趋光性,在开始盛发和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沟金针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