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8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沁阳市博物馆 的原始碼
←
沁阳市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沁阳市博物馆.jpeg|有框|右|<big>博物馆</big>[https://ss2.meipian.me/users/9011825/366846bec85aec038df1a5c9857ad814.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原图链接][https://www.meipian.cn/293eky5k 来自 美篇网 的图片]]] '''沁阳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它是在原天宁寺废墟上建立起来。该寺始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大云寺,金代又易名为天宁寺。沁阳市博物馆<ref>[https://www.sohu.com/a/298765473_120059786 对于博物馆,你知道多少呢?] ,搜狐,2019-03-03</ref>现有面积10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河南省旅游景点、是国家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次被评为省市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体。前有雕梁画栋的仿宋式山门,后有大雄宝殿之台基,两侧为仿古建筑的展厅和办公用房,院内碑碣林立、错落有致、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发展历史== 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为一县级小型博物馆,干部、职工不到20人,自1984年创建以来,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馆藏文物由建馆初的200余件增至现在的近2万件,未发生一起文物被盗、被毁事故;陈列展览推陈出新,先后举办“沁阳石刻陈列”、“沁阳革命史迹陈列”、“沁阳文物图片展”、“沁阳出土文物展”、“[[国防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510264652_121106832 关于国防教育,这些知识你要知道!],搜狐,2021-12-20</ref>展”等陈列展览80多个,接待各类观众近百万人次;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先后撰写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流散文物征集、文物库房管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多项工作更是走在全省县级馆之前列,被作为典范在全省推广,先后荣获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继往开来·百年[[文物]]”征集先进集体等殊荣。为确保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里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县长任主任,下设办公室,与博物馆合署办公,无形中把博物馆建设纳入了[[领导]]责任制,同时,也确立了博物馆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拆迁难题=== 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建成后,原在拆迁范围内的博物馆东南角的几户居民一直未动,致使规划中通向馆内的消防通道无法修建,直接危及馆内古建和文物的安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环境]]风貌。为解决这一久拖未解的难题,1990年,时任泽区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的王锡柱,亲率[[公安]]、文物、土地、城建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终使民居拆迁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原建文物库房为五间砖造平房,面积仅80多平方米,许多珍贵文物因无处安放,不得不堆放在柜架间的空地上,有的只好寄存在其他地方,严重影响了藏品的安全。1995年,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研究决定,将原市委机要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主堂医院旧址——三层砖造楼房移交博物馆作为文物库房使用,解决了更多文物的安全存放问题。 ==文物征集== 1999年沁阳开展首次近现代文物普查征集工作,因博物馆经费紧张,基本上没有任何补助,普查人员始终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为节约开支,他们不吃食堂饭,自己骑单车,带干粮,起早摸黑,深入三百多个村庄,走街串户进行普查。常平乡是沁阳的一个山区乡,离城60多里,道路陡峭难行,普查队员杜景利和杨丽霞,没向单位反映困难,三次借用朋友[[车辆]]上山。由于晕车,两位女同志每次上山几乎粒米未进,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坚持[[工作]]。经过普查队员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征集各类近现代文物16000多件,其中“‘耕者有其田’土地证”、“抗美援朝捐献账”等珍贵文物2111件,征集文物的质和量位居全省县级榜首,河南省文物局专门在沁阳召开了“近现代文物征集工作现场会”,推广他们的做法并给予表彰。 ==新馆建设== 计划沁阳市博物馆新馆位于沁阳市新区,为沁阳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建筑之一。新建博物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其[[设计]]以中国现行《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为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馆舍集文物库房、陈列展厅、文物鉴定、装裱、修复室、办公室、接待室等于一体,充分满足文物收藏、保护、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功能的需求。预计新馆2009年建成,届时,“沁阳革命史迹陈列”、“沁阳出土文物陈列”、“沁阳民俗陈列”等基本陈列展览将入列新馆。 该馆位于沁阳市覃怀东路,是在金代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1979年文管会成立之后,在此建立了文物保护区,集中搬迁了散存在辖区内各地的[[石刻]]文物,并通过周围居民搬迁逐步建起了文物库房,陈列展室、办公用房、山门、石刻廊房等建筑。 1984年11月正式建立沁阳博物馆。中国书协主席[[启功]]亲题馆名。沁阳博物馆是一处古建与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群体。主要布局由两部分组成。 博物馆现有面积10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体。馆中设苑,石苑内150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造像,书法碑碣和墓志石(《河内石苑石刻艺术陈列》)200多件,上自汉魏,下迄明清,以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卓越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国内外学者、艺术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所珍视。此外沁阳市博物馆还有另外两个基本陈列:《沁阳革命史迹陈列》、《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陈列》。 沁阳博物馆位于沁阳市覃怀东路,是在原天宁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天宁寺历史悠久,创建于隋代,时名长寿寺,唐武后时易名为大云寺,金代又更名为“天宁寺”,至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民国]]之后,由于连年战乱,该寺才逐步衰落,解放后仅剩后部的三圣塔和[[唐代]]刻立的《大云寺皇帝圣祚之碑》,寺内其余建筑皆荡然无存。1979年开始将这里辟为文物保护中心,并征集搬迁了一大批文物,修复了山门、两厢、碑墙和河内石苑,这里已成为一处人们休憩、游览和接受知识教育的场所。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正式建立了沁阳博物馆,馆内除基本陈列展览外,还有石刻艺术陈列。二百余年的沧桑巨变,覃怀书院已荡然无存,该法帖也散于民间。经文物部门多年的调查征集已收集到五十余块,1994年石苑建成将其存于此间。 ==建筑布局== 沁阳市博物馆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为主体,前有[[雕梁画栋]]的仿宋式山门,后有大雄殿之台基,两侧为仿古建筑的展厅和办公用房,院内碑碣林立,错落有致,环境优雅,景色宜人。馆中设苑是沁阳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苑内玉泉翠蔚,鱼跃荷池,中有古建与园林相结合的楼台<span style="line-height:2em;">亭榭,围建150多米的长廊内陈列着历代石刻造像,书法碑碣和墓志石。其中许多都是国内比较珍贵的精品和孤品,琳琅满目的石刻文物上自汉魏下迄明清,各以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卓越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国内外学者、艺术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所珍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居河南三大金塔之首。 三圣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刹顶三部分组成。方形基座占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边长8.6米的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三圣塔外观仿唐,内结似宋。庞大的石造基座内为双环体壁,两壁中间设回廊走道。塔内为竖井式的方形通道,通道两壁有脚窝,可供游人攀登,通道至九层后从外部攀沿而上,才可登上十三层极顶。三圣塔最珍贵的是塔内保存了丰富的石刻资料,门额上有“玉泉龙宫藏”半月形刻石,左右线刻云龙和[[花卉]]图案,塔身第一层正中有铭石一方,具体记载了建塔者的姓名、简历、砖匠、[[木匠]]、泥匠以及烧砖的地点和人名,为金大定十一年六月一日刻。塔内有“隐瑞洞”、“腾云洞”还有泥石造像多尊。三圣塔是目前中国金塔中保存状况最好、形体最大、石刻资料最丰富的一座,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基本陈列== 沁阳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历代石刻艺术陈列》、《沁阳革命史迹陈列》、《今日沁阳展》、《江总书记在沁阳》等。历代石刻艺术陈列包括: 部分内容:一为历代石刻艺术品,以[[汉代]]石辟邪、石棺床、北魏石刻造像、北朝线刻石棺床等20多件石雕文物,展示了从汉到清历代石刻文物精品;第二部分为书法艺术品,展示了王铎延香馆碑贴、康熙点翰堂御书法贴,两大部分书法艺术精品;第三部分为历代墓志,展示了从北魏至民国年间的各种墓志百余块。《沁阳革命史迹展》通过实物、照片、文献资料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沁阳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抗击侵略,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斗的光辉历程。《今日沁阳展》通过150米长的展线展示了沁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农业]]、乡镇企业、城市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加速两大文明建设的情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江总书记在沁阳》主要通过图片展示了江总书记1996年6月3日在沁阳视察的具体情况和场景。 此外馆内还制作了《沁阳历史文物图片展》、《沁阳国防知识教育展》、《沁阳英烈展》、《迎香港回归祖国图片展》、《国情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书画展》等流动展览,深入工厂、部队、[[学校]]、农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97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沁阳博物馆现有三级以上文物藏品1600多件,主要分为陶器、瓷器、[[石器]]、铜器、玉器和书法、绘画及近现代文物等。其中以王铎书的书法碑帖最为着名。王铎书法碑帖由创柏香镇善建城碑铭、延香馆仿古碑帖、杨公景欧生祠碑三部分内容,共24块横长方形青石组成,有“宗伯学士”、“王锋之印”图章各一枚,张尔楫镌字。王铎书法碑帖不仅有格调古峭、遒逸俊美、苍劲有力的大楷,又有纵横跌岩、自然出奇的行草,还有笔法纵逸挥洒自如的大草,该帖草中有楷,纵中有敛,错落有致,韵味无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是王铎晚年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作,也是目前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王铎大楷作品。 《河内石苑》,沁阳古称河内,故名《河内石苑》。石苑内集中搬迁沁阳境内的石刻精品二百余件,按其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历代石刻造像。陈列石刻文物20多件,其时代上迄[[西汉]],下至民国,其中的石辟邪、石棺床、佛教造像等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由于汉代厚葬之风盛行,棺床作为葬具属新兴产物,所以比较简单。中国古代由于身份等级的不同,随葬品也有明显区别,帝王贵族墓葬中随葬品除有大量衣、食、住、行的明器或实有器外,还在墓葬中和地面上雕造一些假想的镇妖驱邪物来保卫死者的安全和太平,帝王用麒麟、贵族用天禄辟邪。辟邪是飞廉的别名,也是神话中的猛兽,由于汉代道教比较盛行,人们迷恋得道升仙,于是飞廉便成了升仙上天的[[工具]],墓前的辟邪一是表明墓主人身份显赫,二是象征墓主人死后即可上天成仙。这件石辟邪虽是半成品,但它头上生角,身生双翅,昂首鼓腹的雄伟外形已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为研究汉代石雕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从汉代到北朝,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演变,石棺床已日臻完善,在形体上不仅增加了床腿,床围,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绘画雕刻艺术。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为书法艺术品。其一为明清之际着名书法家王铎所书的《延香馆帖》。王铎,字觉斯,号痴庵,河南孟津人,曾历任明清两朝礼部尚书,其一生博古好学,精史学,通绘画,尤长于书法,后人誉为神笔,[[王铎]]的传世作品很多,最着名的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和《延香馆帖》。《延香馆帖》楷书部分字字骨力润达,纵逸豪迈,格调高雅,既有颜公的深厚含蓄,结构端庄之状,又有柳公遒劲刚健,神气清雄之感,它是王铎一生楷书的代表作。王铎所书行草,既风神洒脱,又挥斥刚劲,在结构上,纵中有横,险中见下,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他拟张旭帖、笔法流畅,一气呵成。王铎一生与沁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次居住怀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墨宝,目前发现最早的是王铎为郑王朱载堉撰写的神道碑,书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全碑1774字,现收藏于朱载堉纪念馆。其二为康熙《点翰堂御书法帖》。[[康熙]]作为清朝的一代帝王,不仅在治国安邦上是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爱学功书,前期作品多为临历代名家之作,以习董为主,兼临米芾,赵孟頫,其作品俊逸秀美,和谐优雅,中年以后书法日臻成熟,挥洒自如,不失为金石之精品。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内容为历代墓志石。陈列着魏至民国墓志石80余方,内容涉及人文、地理、边关等重要文史资料,尤其是曹谨墓志,详细记载了曹谨一生在台湾兴修水利,抗击英军,兴办[[教育]]其一生的政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墓志石是研究地方名人名迹的珍贵[[史料]]。 ==视频== ===<center> 沁阳市博物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实拍河南沁阳市博物馆</center> <center>{{#iDisplay:t31043afch5|560|390|qq}}</center> <center>左莉-沁阳市博物馆-《佛顶尊胜 盛世遗珍一件精美绝伦的石雕经幢》</center> <center>{{#iDisplay:w3203g4fv4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69 博物館学]]
返回「
沁阳市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