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10.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江心寺 的原始碼
←
江心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8江心寺.jpg|thumb|right| [https://dimg01.c-ctrip.com/images/10031f000001gryh4E514_R_1600_10000.jpg 原图链接][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shanghai2/r118018-274813980.html 图片来自携程旅行网]]] [[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岛的东山建普济禅院。宋开宝二年(969),又在江对面的西山建净信讲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宋高宗赐改普济禅院为龙翔禅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该寺屡废屡兴。新中国成立初期,江心寺几将倾圮。1952年进行了修复。1985年交还给佛教界。1983年,江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中文名称:江心寺 地理位置: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基本信息== 江心寺系全国重点开放的著名古刹丛林,位居温州市北郭永清门外瓯江之中的一个小岛屿上。全岛屿的原来面积仅约一平方公里左右(现经填塞淤浅扩大地面,添建了新的游览点),两端各有一座小山峰,峰顶都有一座凌空的宝塔,东西相对峙,即名为东、西塔。 东峰西麓原有“普寂禅院”(即今“温州烈士纪念馆”),西峰东麓有“净信讲寺”又名“西塔院”(即原“温州博物馆”)。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斋堂等。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 前殿为金刚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正殿,最为壮观。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塑像。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 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景区景观== ===兴庆寺=== 原名净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驻跸孤屿时,改称兴庆。重建于清嘉庆年间。寺两侧有琉璃泉,泉水清冽,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墙内有橄榄一株,相传明万历十五年(1587)为郡守卫承芳所植,今尚结果累累。建国后温州市博物馆建于此寺,常年展出历史文物。 ===宋文信国公祠=== 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浩然楼=== 位于文信国公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柿比房屋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余。 ===澄鲜阁=== 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远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江心公园=== 在江心孤屿西首,始建于1974年,1990年基本建成。公园由小飞虹景区和欢乐城两部分构成。小飞虹景区有湖面0.4多公顷,临湖建有亭、台、廊、榭。小飞虹桥横跨湖上,夏放荷花,秋绽桂子,四季飘香。欢乐城由民间集资建成,占地1.26公顷,内设游艇、电动游戏器械等娱乐设施。 ===盆景园=== 占地0.42公顷,置中、小型不等的盆景,风格各样,古拙雅致;还堆彻一座缩微的北雁荡山合掌峰、观音洞大型盆景。孤屿东首,尚有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江心西园=== 地处温州江心屿西段,西接东瓯大桥,占地面积587亩。江心西园延续江心屿“诗之岛”的内涵,溶自然景观与现代人文娱乐于一体。自西向东将有身健心、市井风情、田园风光、烟树秋雨四个旅游景区,分为水上世界、峡谷漂流、儿童乐园、露天剧院、渔家乐、风情街、宾馆、别墅、竹庄、游船、茶楼、海鲜楼、酒吧等休闲娱乐设施,是一个集娱乐、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圣地。 ===烈士纪念馆=== 1956年7月1日,在江心屿原普寂祥院废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象岩与狮岩=== 在屿东江中,因石色洁白,鼻长似象而得名。狮岩在屿西江中,因石呈翠色,似一只雄狮于此盘踞。 ==史略== ===温州府志=== 江心寺 来源:万历《温州府志》柳市诗人作家张恒备注 在永清门外江中。唐咸通间建西塔,宋开宝间建东塔,宋元丰间赐东塔为普寂院,西塔为净信院。建炎时高宗驻跸御书:清辉浴光二轩刻于石,赐普寂为龙翔,净信为兴庆。绍兴中,僧清了联今址建巨刹于两峰之间,楼阁堂庑百馀间,江云烟水掩映丛林为东南胜境。明万历七年王叔杲复增沙门及两廊钟鼓楼。 ===简史===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由于金兀术举兵南下进攻临安(杭州),宋高宗赵构由越州(绍兴)、明州(宁波)航海至温州,避居孤屿,驻跸“普寂禅院”。 在避居期间仍关心翰墨,曾御书“清辉浴光二轩”增光梵宇。翌年(1131年)高宗再度在临安登基,改号绍兴。 于绍兴七年书诏蜀僧青了禅师,由普陀来主普寂、净信二寺,大开讲席说法传经。状元王梅溪(十朋)未仕时,正在净信讲寺攻经读史,与青了禅师为方外交。 当时“全愚堂”东轩,即是王梅溪读书处。 据《温州府志》记载:孤屿原为两岛,东西对峙中贯川流,有龙潭深幻莫测。 当时正逢川流淤积,青了禅师亲自率众抛石填塞中川,遂创建中川寺于其上。 表奏高宗,幸蒙赞赏,即赐改中川寺为江心寺改普寂禅院为龙翔寺,净信讲寺为[[兴庆寺]]。同时雕刻“清辉”“浴光”两碑,立“清辉轩”与“浴光精舍”于龙翔寺(清辉石碑尚在,浴光石碑早失)。 奉旨统三寺为一,总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包含屿上一切亭台楼馆,并赐香灯田一千亩,将寺宇奉为“高宗道场”,朝廷每年春秋二季派京官来寺朝拜进香。特建“望江亭”于永清门外,作为横江待渡之处。自八字桥头至永清门底建设僧街(今麻行僧街),命市民开设店铺为僧众服务。所以香火鼎盛始于南宋,延续至清末民初,官家来寺朝拜者仍络绎不绝。 江心寺原来庙宇宏伟庄严富丽堂皇,文天祥诗云:“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现在大殿是清乾隆54年(1789年)重建的,共分三进:前为金刚殿五间,两端配以钟鼓楼(宋代古钟尚在)。中供弥勒、韦驮二菩萨,两边为四天王像。 上悬挂宋[[朱熹]](字晦翁)所书的“开天气象”四大字匾额。 山门外两旁挂着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写的“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名传古今的木刻板联。 中为“圆通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坐像,两旁侍立善财、龙女。大殿后有阿弥陀佛接引像。 东北角为观音像(此像为日本赠送),西北角供地藏像。前左首为伽蓝殿,前右首为祖师堂。 此殿最为壮观,上檐为乾隆御书“圆通殿”大匾,下檐为“江天福地”匾(无题名)。 殿内正中有浙闽总督伍拉纳所书的“慈航普渡”匾额,正柱联为宋王安石(字介甫)撰并书(此联原挂兴庆寺)。 前柱联为清同治间永嘉举人陈寿宸(字子万)所撰书的联语:“四面烟波,几疑蓬岛移来,金山飞到;一龛香火,剩有蜀僧胜迹,宋跸遗踪”。 大殿前两廊各五间,东为三畏堂,西为客堂。后进为三圣殿,中供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圣立像,殿额与殿内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两廊各五间楼房,供僧众居住,大殿西首为方丈室正屋楼房七间,东西两轩各三间楼房。 正中楼上藏有一部版本不一的藏经,有《东瓯孤屿志》印版十卷,有中川禅师《中川集》上下卷木版(已残缺)。这方丈室是历来珍贵书画文物最集中的地方,方丈室西首前后各三间,前为库房,后为大伙房。齐堂西面为“安闲居”三间,于1935年钦云老和尚任方丈时所建,作为女客房之用。 “去来斋”在“安闲居”前右首,为乾隆年间通榛和尚所隐居,高僧弘一法师曾在此结夏安居,留下墨宝很多(现已全部拆除,仅遗空地一片)。江心寺分设四大寮(即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 解放前华山和尚、薇山和尚、钦云和尚历任方丈领众修持,会集诸山长老众善知识,谈经说法,住僧多达七八十人,进行正常宗教活动,颇称兴盛。 ==名人诗词== 来源:万历《温州府志》 柳市诗人作家张恒备注 宋徐照诗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 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输。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 徐照(?~1211)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 江心寺 文天祥 晏岁着脚来东瓯,始觉坤轴东南浮。 百川同归无异脉,有如天子朝诸侯。 何年飞落两巨石,孤撑肮脏分江流。 初疑炼失女娲手,又疑钓脱任公钩。 冯夷海若不敢有,涌出精舍如莲舟。 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 蒲牢撞撞鼍坎坎,潮声滚滚风飕飕。 沙高峰顶德门住,海门山上焦公留。 长淮在望铁甕近,大浪不洗英雄愁。 孰知隶古百粤地,今为礼乐衣冠州。 池塘芳草年年绿,谢公胜事遗江楼。 蓝田无颣蟾架夜,黄金作颗人家秋。 客帆渺茫拂宸极,渔舠散漫轻凫鸥。 丽天红日起初浴,五云扶上烟氛收。 孤臣涕泗如此水,恨不从帝崆峒游。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祗谓虎头非贵扣,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兴第二碑。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万历邑人黄淮诗 雕梦画栋护璇题,百尺觚稜北斗齐 劳压沧波鼇背稳,影侵霄汉日轮低。 祗园只此瓯江上,净土谁云鹫岭西。 俯视尘环名利客,劳生扰扰隔云泥。 黄淮(1367~1449),明朝内阁首辅,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进士。永乐二年主会试,五年进右春坊大学士。仁宗时,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宣德间,曾以八十岁高龄主持会试。他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为一代名臣。83岁卒,谥文简。 学宪吴江赵宽和文信公诗 九问摇摇系一丝,孤臣夜泣鬼神悲。 间关豺虎还来此,俯仰乾坤独为谁。 直拟挥戈回落日,岂知填海负深期。 旧游千载遗文在,洒泪西风读断碑。 赵宽(1457—1505)字栗夫,世居吴江(今江苏吴江)雪滩,因号半江。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浙江提学副使,卒于广东按察使任上,终年四十九。 邑人周旋诗 中川玅境即蓬莱,潇洒招提实异哉。 不与人间连世界,却从海上结楼台。 巍巍古塔双峰峙,隐隐晨钟万户开。 昨夜老龙来听法,满江风浪吼如雷。 周旋字仲规,号畏庵,永嘉城内(今瓯海区)人。出身寒微,勤学不倦,工诗善文,五次落第。明宣德五年(1430),何文渊来知温州,着意栽培,并和乐清章纶等谈论经史,学识大进,遂于十年中进士,廷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升侍讲,进左春坊左庶子兼国史经筵讲官。 ==美不胜收== 江心寺周围的景色非常幽美,有谢公亭、澄鲜阁、文信国公祠堂、浩然楼等。一片古老的建设群,排列整齐,结构壮观。樟、榕、松、柏、古木参天,珍禽异鸟,栖息其间,院落奇花异草,光彩夺目,花香鸟语,四时如春,江流浩荡,四面烟波,耸翠流丹,空水澄鲜,远看恰像一艘巨轮停泊在江中。江中东有象岩石色皎洁,西有狮岩石色青翠。江心寺素有“江天佛国”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温州最有意趣的超丽绝欲的游览胜地。 这个小岛屿的历史很是悠久,远在六朝晋、宋间,西域高僧诺巨那尊者,跋涉山川,远道来此结茅而居。我国著名诗人谢灵运(康乐)于公元422年,任永嘉(温州)太守期间,与其交往,频游于此,而留下佳妙诗篇,如“……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江水与丹霞相掩映,白云共红日而争妍的壮丽景色,真是江山多娇。隋唐时,这个“江天佛国”的声誉便已远播中外。初唐诗人孟浩然久游于此,伟大诗人李白、杜甫都相继讴歌赞美,当时日本、新罗(朝鲜)僧人来居普寂、净信二寺研教参禅的很多,《东瓯孤屿志》中有“僧多外国人”的诗句,这都是历史悠久的佐证。 江心寺建筑以东、西两塔院为最早。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两塔身高三十米以上,七级重檐,六面玲珑,高耸入云,皆有扶梯,迂回而上。只因东塔于道光年间,英人在此塔下建立领事馆(后改为海关税务司别墅),以塔上栖息岛群,鸣声嘈杂,并撒粪于其房顶为借口,强制清政府拆除全部飞檐回廊,毁坏扶梯,乘机盗取塔中所存文物破坏古迹,现仅遗下六面光秃塔身。由于原塔身构造坚固,技术高超,虽素未经修缮,至 今依然挺立,无丝毫倾斜。西塔于民国22年重修拆除扶梯回廊,改建成今状。 江心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胜迹多奇,四面烟波,视野广阔,江山壮丽,景色清幽,实为旅游胜地。经历代诗人寻幽探胜,结为十景:一、瓯江月色;二、海淀朝霞;三、春城烟雨;四、孟楼潮韵;五、翠微残照;六、远浦归帆;七、沙灯渔火;八、罗浮雪影;九、塔院筠风;十、海眼泉香。 ==双塔== 温州江心双塔位于瓯江江心的孤屿上。江心有东西两峰,东为象岩,西为狮岩,两岩上建有东西二塔。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塔高32米。据《温州府志》,《孤屿志》等史料记载,自宋代开始直至清光绪年间,双塔塔顶夜灯高照,成为引导船只来往温州港的重要“灯塔”。宋代有诗云:孤屿今才见,元来却两峰。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这是对东西双塔为夜航船只指引方向的形象描述。两塔虽经历千古沧桑,仍然屹立,至 今还发挥着为船只引导航向的标志作用,江心屿双塔被列为温州市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编者“一川砥柱横沧海,两塔凌空映彩虹”,“潮声喧万马,塔影浸双龙”。温州江心屿享誉古今,蜚声中外,作为聚焦空间的标志物,屹立于龙翔、兴庆二峰之上的双塔,更是挺拔清秀,古朴端庄。然而,岁月无情,双塔屡经修砌,饱经沧桑,身份却淹于浩瀚:现有双塔东唐西宋说,有双塔西唐东宋说,有明塔遗迹说等等。 地杰靠人传,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强化文物保护,发掘历史文化价值计,应认真予以研究。笔者近来对双塔作了些粗浅的考证,结果出人意料。 ===双塔历史=== 从始建年代看,西塔应建于唐,东塔应建于宋。持双塔“东唐西宋说”的最早记载于清乾隆《温州府志》:“东塔唐咸通十年建,明万历十九年邑人王叔杲重建。西塔宋开宝三年建,万历二十三年王叔杲配林恭人重建”,后《孤志屿》及民国《温州府志》都承袭这一记载。但是,明万历《温州府志》,清末光绪《永嘉县志》均载“……唐咸通间建西塔,宋开宝间建东塔,元丰年间赐东塔为普寂院,西塔为净兴院”。又据北宋绍兴十一年刘愈《东西塔记》碑刻载:“……旧有宝塔,其西建于后唐之末,其东建我宋天圣间”,明万历二十年王典《重修江心孤屿东塔记》碑刻载:“西塔创自唐咸通,而东塔则自宋开宝……”,明万历二十三年卢逵《重修江心屿两塔记》刻:“东塔创始宋开宝,西塔创始唐咸通……”等等,可见双塔“西唐东宋说”在清乾隆以前众口一词,并无异议,且各方面资料均能相互印证。因此清乾隆《温州府志》的相关记载出于笔误亦未可知。 ===建筑风格=== 双塔均明显有唐塔遗风。根据现场考证,江心屿双塔外形及结构极其相似。从外形上看,平面都是六角形,东塔底层边长约4米,直径约8米,西塔底层边长约3.5米,直径约7米<ref>[https://www.sohu.com/a/279356616_156990 中国108座古塔,你知道多少?] </ref>。三开间,每边各层设一壶门,主门、壶门及座向一致;塔身高为7层,西塔32米,东塔28米,如将东塔屋顶及塔刹高度计算在内,二者高度相差无几;塔身均为砖结构,从底部到顶,收分明显;立面都是阁楼式,东塔腰檐已毁,西塔腰檐显见是近代修缮而作;从构造上看,二者腰檐均较薄,出檐平缓,且各层未见有平座和栏杆。二塔整体形象古朴庄重,落落大方。从结构上看,双塔均为砖身木构,塔身为单层砖壁,底层砖壁厚度东塔约1.6米,西塔约2.0米,塔心无柱,内部为上下贯通的空筒,向上逐渐缩小,属典型的空筒式砖塔构造;双塔内外边角均设有倚柱,东塔方形,西塔八角形;双塔底基均低短简单,素平砖石砌成,高度不足20公分;从砖工上看,东塔“一顺一丁”及“三顺一丁”砌法为多,显见明清修砌痕迹。西塔因近代修理时砖工为砺灰所掩,无以详考,但显露出的八角砖柱应是唐代遗物。根据以上考证,结合建筑历史的相关资料,对照国内现有一些古塔予以分析发现,江心屿双塔在外形风格、主体结构等方面唐风显露无遗,尽管明、清修砌痕迹明显,但并未对唐风“伤筋动骨”。 ===历史价值=== ——从文脉传承方面看,双塔应为“孪生姊妹”。从始建或重建年代看,双塔一唐一宋,为何宋塔带有唐风,着实令人费解。据宋绍兴十一年刘愈《东西塔记》载,东塔“倾因兵火,与院俱烬,惟故址存,绍兴戊午(1138)……鸠工修建,撤而筑之……凡形制严饰,悉与西塔等”。由此而知,东塔于1138年重建,历经3年,“至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仲春”(宋绍兴十一年,刘愈《东西塔记》碑刻,录自《孤屿志》卷5)竣工,是对西塔完全仿造,难怪二塔形制如此相似,原来二者属“同宗孪生姊妹”而已。 ——从屡次修砌的程度上看,双塔“真身”未改。据考证,江心屿双塔各自在宋嘉佑、宋绍兴、元代、明洪武、万历、清乾隆及近代均有不同程度修缮,如宋绍兴八年,重建东塔的同时,对西塔“则加木昂木共楹槛,盖砌而丹?焉,以其旧筑耸固,无事改造也”(出处同上);明洪武十一年,据王渊《重修两塔记》载“……撤旧作新……其费缗数一万二千有奇。始事于洪武十年丁巳冬十月,讫于明年戊午秋八月”。从费用、工期来看,在当时条件下应认为是大修而未必是重建;明万历二十年和二十三年分别对东、西塔有过修缮,修东塔“自上而下”,“召工计费,千金有余”,“经始于辛卯孟秋望日,落成于壬辰冬月朔日”(明万历二十年,王典《重修江心孤屿东塔记》碑刻,录自光绪《永嘉县志》卷36)。修西塔“始万历癸巳仲秋望日,迄甲午腊月八日而工竣,费凡若干金”(明万历二十三年,卢逵《重建江心孤屿西塔记》碑刻,录自光绪《永嘉县志》卷36);乾隆年间,双塔均有不同程度修缮,“李公琬守郡时,曾修东塔”,而西塔修理则“不二周告成厥事”(清乾隆四十年,傅永纟孛《重修江心寺西塔碑记》录自《孤屿志》卷5)。根据以上史料及金文资料,结合现存实物考证分析,西塔修理的程度应大于东塔,但总体上看,修缮过程中的保护意识较强,以至二塔在主体结构及建筑风格上,可以相互参照因借,保留了唐塔的基本特征。 双塔均可能成为国粹。我国现存唐代楼阁式砖塔很少,如西安玄奘塔、大雁塔等,仅为方形,多分布在北方。而江心双塔为六边形砖木结构,这对建塔史是个很大的突破,对研究我国江南建筑乃至古代文明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西塔介绍=== 西塔在市区江心屿西峰山上。始建宋开宝二年(969),一说建于唐咸通十年(869),明洪武、万历和清乾隆间曾多次修缮。塔系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中空,平面呈六边形,7层,高32米,底径7米。各层壶门内今尚留有十六尊石雕佛像。因塔身倾斜,1982年重修。 ===东塔介绍=== 东塔在市区江心屿东峰山上,始建唐咸通十年(869),一说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间多次重修。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原高达30米,现高约28米:底径8J米。原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梯级盘旋,可登塔巅。清光绪二十年(1894),塔下建英国驻温领事馆。英人强令地方政府拆除塔檐、回廊,并盗走塔内佛经等文物。 ===双塔修缮===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温州综合测绘院对双塔进行第5次观测,结果是西塔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塔身中心线倾斜度为1度多。目 前,构成东塔最大威胁的是生长在塔顶的榕树,其根系深入顶层墙体,造成墙体裂痕。如不尽早修葺,它们很可能会在某个风雨日塌毁。 据透露,江心东西两塔将于2006年上半年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维修,尽量维持古迹原貌。邀请省文物局专业人士及国内著名的文保专家,会同本市专家为东塔“会诊”,届时制定最理想的抢修方案。对于倾斜的西塔,将组织对地基、塔身进行进一步勘察,计算分析每年的倾斜度,然后研究可行的纠偏方法。 目前,对于东塔的“抢救”有两种意见。一些人认为必须根除东塔杂树,修复塔顶,恢复原貌。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塔顶杂树枝繁叶茂,是数百年来形成的一处奇景,还是保留现状为好。 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想让东塔恢复原貌,必须将其塔身内的榕树“请”出,然后才能修葺,这样耗资巨大,保守估计至少需250万元。如果仅保留现状,保留塔顶绿景,对塔身采取加固措施,大概需要50万元。而每年用于鹿城全区范围内的文物维修资金仅100多万元,维修资金成为一大难题。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江心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