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4.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江味农 的原始碼
←
江味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江味农</big> ''' |- | [[File:江味农.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江味农 出生;1872 死于;1938 |} '''江味农'''居士,(1872一1938)名忠业,一名杜,号定翁,法名妙熙、胜观。江苏江宁人。幼读儒书,曾中乡举。 ==基本简介== 江味农居士,(1872一1938)名忠业,一名杜,号定翁,法名妙熙、胜观。[[江苏]][[江宁]]人。幼读儒书,曾中乡举。1918年开始信仰佛教,听[[谛闲讲经]]。曾赴[[日本]]学东密,归国后随[[白普仁喇嘛]]在沪、杭、湘、鄂等地弘扬藏密。1931年任[[上海]]省心莲社社长,常在社中讲经,一生教宗般若,行在净土,矗理有谛闲讲[[《大乘止观述记》]];著有[[《金刚经讲义》]]印行。<ref>[https://www.dizang.org/fjrw/js/jwnjs.htm 江味农居士简介] , 地藏孝亲网 </ref> ==人物传记== 江味农居士(1872~1938年) 江味农,原名忠业,字味农,法名妙熙,晚号定翁。生于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他原籍江苏江宁,为江宁南乡凌阁村人,因祖父[[秉群公]]在湖北服官,故他幼年随著祖父、父母全家人寄籍湖北。 味农幼年在家塾攻读儒书,十分好学,且天资聪颖,学而能解,他祖父乐群公一生信佛,日常持诵[[《金刚经》]],味农自幼随著祖父持诵,以后终生不辍,故他与[[《金刚经》]]的因缘特深。他晚年讲《金刚经》,著[[《金刚经讲义》]],早植因于此。 味农的父亲讱吾公,亦是科甲出身,历官州县,是有名的循吏,他一生宦游江西、四川数十年,廉洁自持,所至有政声。 味农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参加乡试,中式举人,以后曾以道员候补,但他不乐仕进,随著父亲讱吾公,在任所随侍襄赞。他中年丧偶,因感悟人生无常,故潜心学佛,不拟续娶。后以亲命难违,续娶继室,然他素有出家之志,以父母在而未决。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讱吾公已年老致仕,味农奉父母自[[四川]]返[[湖北]]。未几革命军兴,家遭兵燹,资财荡然。全家避地东下,初居武林,后至[[上海]],又迁[[苏州]],虽颠沛流离,备受艰苦,而他侍亲乐道,处之泰然。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讱吾公年迈病逝,味农哀毁逾恒。他乘机劝他母亲[[郭太夫人]]也长斋茹素,郭太夫人自幼奉观音大士,至此礼诵益虔。翌年春,他自己也礼禅宗大德微军和尚为师,受菩萨戒,以后他尽力参究,为道精尽不懈。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他至[[上海]],与上海佛教界诸居士游,互相切磋。是年,华北五省发生旱灾,灾情惨重,味农受上海大善士简照南之托,携银洋十万元北上,参加佛教会放赈工作。 [[简照南]],名耀登,字肇章,[[广东]]南海人,与弟玉阶。在上海创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上海有名的大企业家,也是有名的大善士。他信佛虔诚,早晚诵经念佛不辍,晚年拟把住宅捐出来,作为佛教公共功德地。事未果而病逝,时为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他的弟弟[[玉阶]]继其遗志,把他的住宅包括佛堂、会堂、假山、石池、亭榭、楼阁等全部捐了出来。他的住宅就是[[上海]]有名的“[[南园]]”。后来,上海佛教净业社诸居士,把南园改名觉园,作为佛教净业社的社址,成为上海有名的弘法道场。 味农北上平津放赈,全活灾民甚众,他在北京结识服务教育部的[[蒋维乔]](竹庄),由维乔之介绍,与佛教居士[[徐文蔚]](蔚如)、[[梅光羲]](撷芸)等交往。时,徐蔚如等发起讲经会,请[[宁波]]四明山观宗寺[[谛闲法师]]北上讲经。 谛闲法师抵京,在[[江西]]会馆开讲[[《圆觉经》]]。在开讲之前,原编有讲义发给听众。但谛老登座开讲后,称性而谈,于讲义外多所发挥,当时味农就与[[蒋维乔]]和[[黄少希]](显琛)每天作笔记,由味农总其成,讲经结束,味农整理出笔记记录,与蒋维乔同呈法师鉴定,经法师印可,为之取名曰[[《圆觉经亲闻记》]]。 味农滞留在北京这一段时间,与[[徐蔚如]]、[[蒋维乔]]等创办了“北京刻经处”。以后,味农及蒋维乔等离京南下,刻经处由徐蔚如一人主持,蔚如就终生致力于刻经事业。 味农在京,由蒋维乔之推荐,到京师图书馆去整理敦煌石室的残经,他以近两年的时间,在数千卷残缺不全的经页中,整理出[[《大乘稻芊经随听疏》]]两卷、[[《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二卷。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味农在京闻母亲[[郭太夫人]]生病,立即赶回[[上海]],侍奉母病。他的母亲江太夫人,为人宽仁恭俭,孝敬翁姑,相夫教子,有古时贤母风范,时年八十余岁,在广东南华寺潜修的[[宽律法师]],辑著[[《近代往生随闻录》]],录中载有江母小传,称她: 太夫人幼奉观音大士,经常持诵[[《般若心经》]],晚年始持长斋,礼诵益虔。日诵[[《心经》]]七卷、弥陀圣号五千声。每念诵佛号时,或遇事打岔,就从头再念,不肯含糊放过,其行严密,大抵如此。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夏,饮食忽减,常以浊世无常,晓谕家人,六月初二日晚上,趺坐床上,冥目合掌,告味农居士言:“当我去世时,就照这样子,你看好吗?”六月上旬,每日但饮米汁半碗,命其子味农居士讲[[《弥陀经》]]。味农居士与家人,轮流侍坐念佛,太夫人甚喜。太夫人年六十时,耳患重听,至此忽听觉灵敏,别室有人作细语,亦能了了闻知。 至十五日早晨,向助念居士言:“天气暑热,可请少歇,时候还早,我到午刻才去呢。”十二点十分,命人扶起坐定,自将衣服鞋子整理就绪,面向西方,双手合掌,仰望空中凝眸而笑,泊然往生。双目已暝,而笑容犹自可掬,世寿八十有二,往生后,体软顶温。次日入殓,面色红润丰满,状如五十许人。 由于[[郭太夫人]]往生有此瑞相,更增加了味农学佛的信念。他有感于多生多劫的习气一时难以革除,想藉密宗神咒之力以消除之。于是他于葬母后北上,想到[[北京]]去学密。这时适有[[日本]]和尚觉随在[[北京]]传授密法,味农约得同志数人,请觉随设坛传授,及至圆满之日,他修法时顿觉自己现高大身,上穷无际。事后,觉随和尚语味农曰:“此番修法,惟你得益最大。” 未几,觉随和尚归国,味农随他东渡[[日本]],原意是到高野山研究东密,后以他事障碍,未能潜修,乃由日本返回上海。 在[[上海]],他与[[简照南]]、[[玉阶昆仲]]创办了一处功德林佛经流通处,搜集南北各地刻经处及各名山刻印的经籍,流通全国,弘布佛法。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夏天,[[谛闲法师]]应上海诸居士之请,在上海功德林讲[[《大乘止观》]]。味农每日笔记,并于幽深微妙之处,曲折譬喻,加以说明,讲经结束后再就正于谛闲法师。再三往复,到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始脱稿,法师命名为《大乘止观述记》,且以此书十之八九皆是味农的述作,而不肯居作者之名,味农则谓此书是法师发其端绪,必以作者之名归之,彼此谦让。又以书中一些专名典句,虑及社会人士难以了解,复屡经修改,如此荏苒八年,始成书二十卷。至此,谛闲法师亦感于味农之诚意,允居作者之名,并致书味农曰: 记文不惟词意通畅,其吃紧要关、旨趣渊微之处,透澈明了,此皆全是老维摩以精妙见地所发挥也。 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内蒙古的[[白普仁尊者]]到[[上海]]主持金光明法会,味农襄助尊者赴各地弘化,曾到[[杭州]]、长沙、武汉、[[九江]]、南京,辗转数千里始返回上海。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秋,味农应闽中善信的约请,到[[福州]]去为信众讲经,历时三月余始返回[[上海]]。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他在上海讲《大乘止观述记》,历时年余始讲完。这时,以蒋维乔为首的佛教居士们组织省心莲社,推味农为社长。自此即常在社中开讲大乘经典,并领导社员念佛礼忏。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他在省心莲社开讲《金刚经》,法会圆满,积稿盈尺,这就是后来出版为《金刚经讲义》的原稿。 味农老年,每到黄梅雨季就要生病,往往一病数月。后来又以国内连年内战,南北死难之军民不可胜计,味农为启建大悲忏,虔心超度,带病辛劳。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味农以年老多病,不能他迁,仍居留上海。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夏初,黄梅雨季节,味农旧疾又发,且又合并胃病,莲社居士轮流探视,尤以[[蒋维乔]]居士,每二、三日必往省视一次,因病状较往年为重,以致卧床不起。味农的弟子们在他居室外的佛堂为其念佛,终日佛号不断,味农亦安然默念,神志清醒,到了旧历五月中旬,病状增重,而他神志愈清。 他临终的前两天,莲社同仁[[朱光琪]]去探病,用朱书大字示之,劝其一意往生,勿恋尘世。味农在榻上视之,合掌称谢。朱光琪走后,味农对左右弟子说:“我勤修一世,岂于这一关也过不了?朱君也是过虑了。” 到了五月十八日晚间,味农自言云:“金光遍照,佛来接引了。”要弟子邀集众道友到室内念佛。其中有一位蔡清居士,因事于十二点才到,味农犹语蔡曰:“修持以普贤行愿为最要。”然后就合掌不再说话,在家族及诸道友念佛声中,安然而逝,享年六十七岁。 (于凌波著) ==江味农居士传== 居士姓江氏,名忠业,字味农。法名妙煦。晚年改名杜,号定翁。于其所著书中,或署幻住,或署胜观。随时取意,初无一定。 先世本居[[江苏]]江宁南乡淩阁村。因王父乐峰公,筮仕鄂省,遂家焉。居士幼时,即随乐峰公,持诵金刚经,终身未尝少辍。父讱吾公,为前清循吏,有政声。 居士以光绪壬寅举于乡,旋得陕西补用道。然养志承欢,不乐仕进。讱吾公宦游数十年,历赣至蜀,居士皆随侍赞襄。事无钜细,必躬亲之。 居士中年丧偶,悟人世之无常,即潜心学佛。虽以父母之命,续娶继室。然在家出家,其志已早决矣。辛亥之秋,讱吾公以年老致仕。居士奉父母,自蜀返鄂。值革命军兴、家产荡然。避地东下,初居武林,后至上海。虽流离琐尾,艰苦备尝,而养亲乐道,处之泰然。讱吾公忠贞亮节,严命居士,不许再入仕途。居士谨受教,不敢忘。 丁巳,讱吾公卒。居士于哀毁中,乘机劝母[[郭太夫人]]长斋念佛。戊午春,礼禅宗大德微军和尚为师,受菩萨戒。尽力参究,颇得消息。时北五省旱灾惨重,居士受简照南之托,携款北上。参加佛教筹赈会放款十万,全活甚众。 余以辛壬之间,始与居士相识于沪上。至是,又与相见于[[北京]]。是年夏,道友[[徐文霨]]、[[梅光羲]]等,延请观宗寺谛闲法师北上,开讲圆觉经。自编讲义,分给听众。然法师称性而谈,于讲义之外,多所发挥。余因请居士及黄士恒,各述所闻。每日笔记,由居士总其成。成后,以呈谛师。谛师印可,为取名圆觉亲闻记。 时京师图书馆搜藏炖煌石室写经八千余卷,中多秘笈,需专家校理。余乃献议于教育部,请居士任校理之职。自戊午迄己未,先后二年,居士于残乱卷帙中,辑成大乘稻芊经随听疏一卷,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二卷。 居士跋大乘稻芊经随听疏有云:‘曩闻炖煌经卷中有稻芊经疏十余卷,为大藏所佚。及来图书馆,亟取而阅之。芜乱伪脱,几不可读。为之爬梳剔决,排比联缀。并取重覆之卷,互勘异同,亦有援据他书以校补者。其不可考者,则存疑焉。积八月之力,录成一卷,仍阙首尾。会傅增湘购得一残卷。所缺疏文,悉在其中。于是千年秘著,遂成完书。’是可知其搜辑之艰辛,而时节因缘之不可思议也。其叙净名经集解关中疏有云:‘此疏向丛残万卷中,重事搜辑。载更寒暑。竟得勘订成书,首尾完具。止中间阙一小段,不碍大体也。夫关中净名经疏。今犹有闻者,仅一肇注。然校以此书,往往此犹加详,始知其已非原本。况复什门诸作,此书备载。而又为之科解,提挈分疏。及其所未及,言其所未言。譬如无上妙味,萃聚而调节之,取精用宏,饫之弥旨。此亦如是。一编之中,妙义兼罗。苟其息机静对,即异以会通,观心而契体。尚何经旨之不明,神智之弗启也。’可见是疏之珍秘矣。 庚申,回沪。母郭太夫人示疾,居士为诵大悲咒加持之,并令家人虔诵佛号助之。太夫人临终起坐,向西合掌,念佛而逝。居士从此信念愈坚。 尝憾多生习气,思藉密教神咒之力,以消除之。复至北京,适遇日本觉随和尚,专修供养大圣欢喜天法。居士乃约同志数人,请其设坛传授。及圆满之日,居士顿觉现高大身,上穷无际。觉随谓之曰:‘此番修法,惟子得福最大。’既而觉随率居士赴日本高野山,研究东密。卒以他事障碍,未克潜修。 不久返国,与[[简照南]][[玉阶昆仲]],筹办功德林佛经流通处于海上。搜集南北刻经处及名山各版经籍,流通全国,以弘法利生。居士尝谓南岳思大师之大乘止观,为东土撰述中稀有瑰宝。智者大师之摩诃止观,即从此出。学者不先通南岳之义,即习摩诃止观,难得要领。然南岳心法,久湮海外。宋时虽传入中国,措意者稀,深为惋惜。 会辛酉之夏,海上南园居士,发起讲经会。居士即献议,启请谛闲法师,讲大乘止观。居士每日笔记,并于幽深微妙之处,曲折譬喻,以说明之。就正谛师,再三往复。至癸亥始脱稿,名之曰述记。 谛师自谦谓此书十之七八,系居士所述,不肯居著作之名。居士则谓谛师发其端,必以著作之名归之,彼此谦让。又以书中专名典句,虑有难明,复屡经修改。荏苒八年,始成书二十卷,刊版印行。谛师亦鉴居士之诚,允为居名。然其致居士之函则云:‘记文不惟词意通畅。其吃紧要关,旨趣渊微之处,透彻了明。此皆全是老维摩以精妙见地所发挥也。’ 乙丑夏,[[白普仁尊者]]南来。主持金光明法会。海上同人。公推居士襄助尊者宣扬。于是由沪而杭而湘而鄂而浔而宁,辗转数千里。躬亲会务,条理井然。藉此机缘,得以研究藏密。 己巳秋,应闽中善信之请。赴福州,宣说佛法,三月始归。 庚午秋。在沪开讲大乘止观述记。逾年方毕。省心莲社成立,被推为社长。从此常在社中,开讲大乘经典。并领导社员念佛礼忏。余知居士于金刚经独有心得,于甲戌之夏,请居士为余讲述大意。既而省心莲社同人,要求公开,乃正式开讲。余每次为笔记,记毕,即呈居士修改。后居士乃每次自写讲义,畀余抄录。及法会圆满,积稿至四厚册。居士以为尚须润色,并将初分所缺者补足,方可成书。 同人以居士在家,问道者多,不能专心撰述。因谋另辟静室,供养居士。谢绝一切,期以一年,将金刚经讲义撰补完成。然居士每岁遇黄梅时节必病,病辄数月。又以悯念南北死难众生,启建大悲忏,虔心超度。因此迁延,讲义卒未脱稿,然已得全书十之六七矣。 其解释金刚经,多有古德所未发者。如佛说他经时,恒放大光明,六种震动,现种种瑞相。独说金刚般若甚深经典,仅云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等语。居士为之释曰:‘是经最大旨趣,是发挥不应住相之理。故开首记世尊举动,与寻常比丘相同,是即成佛而不住佛相。弟子亦视为寻常。惟须菩提窥知其意,所以叹为希有。否者,持钵乞食,何足令人惊叹耶。’ 通行之金刚经,两周问答,皆作云何应住。居士乃依据古注及炖煌写经,勘定前周作应云何住,后周作云何应住。两问意义,绝不相同。而为之说曰:‘前周应云何住,是问菩提心应云何安住,俾无驰散,为初发大心修行者说也。后周云何应住,是问既应离一切相发心,则菩提心云何独应住耶。若不住此法,又何谓之发心。若不应住而应降伏者,岂非不发心耶。然则云何降伏其心耶。是为已发大心修行者说也。’其于金刚妙义,发挥精透类如此,此特略举其一二端耳。 戊寅首夏,天气阴湿,居士依旧示疾,胃纳不舒。余每隔二三日,必往省视。见其卧床不能起,较往岁为重,甚为忧虑。居士则云:‘一过黄梅病当霍然。’而其弟子等,则在隔室佛堂,为之念佛,终日佛号不断。居士亦安卧默念,神志极清。 至旧历五月中旬,疾渐增,而神志愈清。道友[[朱光琪]]用朱书大字,劝其一心往生,勿恋尘世。居士审视数过,合掌谢朱,口称欢喜赞叹。朱既去,则谓左右曰:‘吾勤修一生,岂于此一关尚不了了,朱君殆过虑矣。’ 及十八之夕,自云:‘金光遍照,佛来接引。’邀集诸道友,而[[蔡济平]]因事,至十二时方至。居士犹诏之曰:‘修持以普贤行愿为最要。’遂合掌不复语,于诸道友及家族佛号声中,安然而逝。寿六十有七。 余与居士交二十余年,初仅知其泛滥各宗,归宿净土。近年交谊益密,研讨益深。方知居士一生得力于般若,从事参究,早得消息。豁然大悟,一心常在定中。晚间无梦,至今已五年余矣。故恒自言:‘教宗般若。行在弥陀。’其说法也,称性而谈。旁通曲达,自在无碍,余于经典及修持功夫,偶有怀疑,以质居士。其解答总高人一著。而其戒行之严,进修之密,足为一世模范。居士诚佛门龙象哉。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3130val569|480|270|qq}} <center>宏海法师:民国江易园与江味农的因缘</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返回「
江味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