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18.1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江南园林 的原始碼
←
江南园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江南园林'' [[File:Timg.jpgff.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B%AD%E6%9E%97&step_word=&hs=0&pn=7&spn=0&di=23540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613650082%2C1145340445&os=1540845450%2C1536078874&simid=3206064766%2C129542958&adpicid=0&lpn=0&ln=1447&fr=&fmq=160531270160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512%2F095b40cb6b4f4c90b51d1fc3bd358f07.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naccllnc_8aa8dandc&gsm=4&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江南园林,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江南园林 || 风 格 || [[唐宋写意山水园]] |- | 外文名 || Garden on the Yangtze Delta || 特 点 ||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 |- | 选 址|| 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 || 代 表 || 留园、拙政园、寄畅园 |} == 园林选址 == 园林以得水为贵,宅园的选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是私人别业集聚之区,至清代大部分改为宫苑;以后高粱河水系的积水潭、后海一带,私人宅园逐渐增多。城内宅园缺乏水源,一般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体量也不大,常摹拟大山的余脉或小丘。叠石亦多为小品,偶得奇石就独立特置供欣赏 。 == 造园风格 == * [[明代宅园]]风格继承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传统,着重于运用水景和古树、花木来创造素雅而富于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设置园林建筑,并巧于借景。清代乾隆以后,宅园中建筑增多,趋于繁琐富丽,和明代风格迥然不同。 *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扬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宅园布局受四合院建筑和宫苑影响,园林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常用中轴对称布局。如恭王府的主要空间划分不过五六个,花园的布局有明显的轴线贯穿。 == 建筑特征 == * 布局元素 * [[苏州园林]]是盎然诗意、文人雅趣、以建筑读文学;南京园林是在追求建筑之美上,带有皇家色彩与政治意味,多使用的方正、肃穆、端庄的布局元素;杭州园林是山水自然的顺畅延续,讲求与环境的交融;扬州园林是雄厚经济实力和盐商务实审美趣味结合的产物。 * 叠石理水 *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 * 明清两代,叠石名家辈出,如周秉忠、计成、张南垣、石涛、戈裕良等,活动于江南地区,对园林艺术贡献甚大。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常熟燕园黄石湖石假山经修理已失旧观。 * 花木众多 *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 * 江南园林按中国园林的传统,虽以自然为宗,绝非丛莽一片,漫无章法。其安排原则大体如下:树高大乔木以荫蔽烈日,植古朴或秀丽树形树姿(如虬松,柔柳)以供欣赏,再辅以花、果、叶的颜色和香味(如丹桂、红枫、金橘、蜡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类亦繁,终年翠绿以为园林衬色,或多植蔓草、藤萝,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赏其声音的,如雨中荷叶、芭蕉,枝头鸟啭、蝉鸣等。 * 建筑淡雅朴素 *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这种文人园风格,后来为衙署、寺庙、会馆、书院所附庭园,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 宋徽宗的艮岳、苑囿中建筑皆仿江浙白屋,不施五彩。清初营建北京的三山五园(见圆明园)和热河的避暑山庄,有意仿效江南园林意境。如清漪园的谐趣园仿寄畅园,圆明园的四宜书屋仿[[海宁安澜园]];[[避暑山庄]]的[[小金山]]、[[烟雨楼]]都是以江南园林建筑为范本。这些足以说明以蕴含诗情画意的文人园为特色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宋以后中国园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营第建园,也往往延请江浙名师为之擘画主持。 == 古典艺术 == *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创造等。主要特点包括立意与布局;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分隔;空间的含蓄;空间的虚与实。 * 1.立意与布局 * * 在古典造园中,人们通过园林这种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意义。根据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真实的景象被转化为概念化的艺术形式。在这个阶段中,道家思想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力,清钱泳曾指出:“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强调了中国古典园林更加注重的是追求诗的意境美,除了采用“多方胜境,咫尺山林”的手法之外,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例如网狮园中的待月亭。其横匾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里秋月赏月,对景品味匾联,确实可以感到一种盎然的诗意。另外,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感受江南园林的意境美不能单靠视觉这一途径来传递信息,而应该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来获得。 * 我国古代,长期禁锢在封建宗族的法统之中,使得整个民族逐渐形成一种以内向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性格,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建筑的布局形式,江南私家园林也不例外,如半圆、畅园、鹤园,它的特点是:建筑物、迥廊、亭榭等均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并由此而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反对大师傅其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引水作用,所形成的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通常是以水面为中心,其向心和内聚的感觉分外地强烈。 * 2.空间序列 * 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的问题。有人把古典园林比喻为山水画的长卷,意思是指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例如苏州的留园,其空间组成异常复杂,就整体来看似乎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观赏路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序列。但是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划分成为几个相联系的“子序列”,其入口部分颇近似于串联的序列形式;中央部分基本呈环形序列形式;东部则兼有串联和中心辐射两种序列形式的特点。由此看来江南园林实际上所采用的是一种综合式的空间序列形式。为了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空间序列也并非是平面展开的。从城市的街道首先进入的是园林的建筑,往往几经曲折才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这是空间上的抑扬顿挫,建筑在这里是一个从城市环境到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它为豁然开朗打下了基础。 * 3.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层次 *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 * 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等。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通常借用大量设置完全透空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 4.空间的含蓄 * 由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人多倾向于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艺术作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 5.空间的对比 * 沈复曾论及到园林建造的艺术规律;“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它们在哲学上是对立与统一,互为因果关系,在园林艺术上则是相互对比的关系。江南园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在空间上产生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 著名园林 == * 尽管江南园林极盛时期早已过去,现剩余名迹数量仍居全国之冠,其中颇多为太平天国战争之后以迄清末所建。早期园林遗产,如扬州平山堂肇始于北宋;苏州沧浪亭和嘉兴烟雨楼均始建自五代,嘉兴落帆亭始建自宋代,易代修改,已失原貌。苏州留园和拙政园、无锡寄畅园、上海豫园、南翔明闵氏园(清代改称古猗园)、嘉定明龚氏园(清为秋霞圃)、昆山明春玉园(清为半茧园)均建于明代,规模尚在。江南园林以苏州地区保存较好,扬州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园林遗留至今,如徐园、个园、何园、瘦西湖等。 * 其他各地较著名的有: * 南京 * [[南京古代园林]]有着辉煌的篇章,其中六朝皇家花园和明清宅第花园,其数量之众多,造园艺术之精妙,名噪古今。因江南地区屡遭战火,南京玄武湖成为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瞻园,煦园,愚园等是南京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江南园林 * 南京私家园林留存较少,因保护保护不当,早已不见当年风采。快园、澹园、半山园、市隐园、盋山园、可园等是主要代表。 * 快园是明代戏曲家徐霖旧居,位于老城南箍桶巷西侧一带。《东城志略》中写道:“清虽废为邱墟,而春水鸭栏,夹以桃柳,乡土人犹呼小西湖焉”。同时,明武宗两次南巡皆入住快园,这也让人对快园的美景无比向往。快园大致在清末败落,到了民国时期,更加荒芜不堪,后此地改建为民宅。 * 澹园是明朝南京籍状元焦竑故居,位于北门桥附近的焦状元巷,此巷现名同仁里。焦竑,人称澹园先生,学问渊博。160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遍交著名文人学者,就曾到焦府拜会过焦竑。1992年,焦竑故居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半山园]]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北白塘,清溪路附近,今海军指挥学院院内。此地为城东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恰为半途,因以得名“半山”。半山园原名“晋谢公墩”,为谢安故居。北宋时为王安石宅第,后为王安石捐给佛门建造寺宇,宋神宗赵顼赐名“报宁寺”;王安石因新法被废悲忿离世,葬于报宁寺(半山寺)后半山园。 * 1858年,陶澍在清凉山麓的龙蟠里修建了住宅,取名为“盋山园”,并在园内创建了书院,取名“惜阴书院”。清朝末年,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图书馆,即在盋山园旧址上兴建书库两幢,更名为“陶风楼”,于1910年8月正式开放,定名为江南图书馆。1919年改名为江苏省第一图书馆,1929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省立国学图书馆。1954年定为南京图书馆。为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 市隐园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旧居,当年位于顾楼街,宅名市隐园,又名“横波茶楼”。 * 可园是陈作霖的宅园。陈作霖是清末民初享有盛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和南京地方史掌故专家。可园,位于安品街20号,是陈作霖的父亲修建的,因为规模可观,太平军攻占南京后,这里就成了太平军某将领的府邸。早在1984年,可园就被公布为建邺区文保单位。 * 常州 * 常州园林明清两代曾盛极一时,后历经城市变迁多有损毁,现存的仍有近园、未园、暂园,意园等多处私家园林,常州人在造园中历来不肆张扬,私家园林大多精巧别致,占地面积不大,但同时亦继承和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独具匠心,以及以意境见长,移步换景的特色,并且每个园林背后都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故事。其中又以自谦“近似乎园”的近园最为有名,是江南地区最具清初明末风格的私家园林。 * 无锡 * 寄畅园风采不减,仍为江南名园。梅园、蠡园则是近代作品。 * 上海 * 上海豫园在上海南市,园中黄石山相传出自明代叠山名匠张南阳之手,结构奇伟。又有玉玲珑石为江南名峰之一,传为花石纲遗物。上海南翔的古猗园,在抗日战争中大部被毁,现已修复,规模胜昔。嘉定秋霞圃,以山石胜,近已修葺一新。青浦曲水园,松江醉白池均存旧迹。 * 杭州 * 旧日私园多湮没,惟存湖西数庄,如郭庄(汾阳别墅)、高庄(红栋山庄)、刘庄(水竹居),但已改观。孤山的文澜阁和西泠印社也是西湖中的小园,均别具一格。 ==参考文献 == <ref>[https://www.doc88.com/p-695303570032.html 各园林不同表现]</ref> [[Category:180 美学总论]] [[Category:960 应用美术总论]]
返回「
江南园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