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30.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永福路 (上海) 的原始碼
←
永福路 (上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永福路 (上海)'''<br><img src="https://mapio.net/images-p/6458705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pio.net/pic/p-64587059/ 圖片來自mapio]</small> |} '''永福路''',是一條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境内的道路。 北至五原路,南至湖南路,为单行道。 ==历史== 永福路原名古神父路(法语:Route Pere Huc),由[[上海法租界]]开辟。 ==保护== 永福路被列入[[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名录,不得拓宽。<ref>{{cite book |title=《永不拓宽的街道》 |author=陈丹燕 |ISBN = 9787801868602 |publisher = 东方出版中心 |year = 2008}}</ref> ==徐汇区== '''徐汇区'''是[[中國|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因为[[明朝|明]]末大臣、学者、[[天主教]][[教友]]领袖[[徐光启]]及其后代居住于此而得名。徐汇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东与[[黄浦区]]毗邻,与[[浦东新区]]隔[[黄浦江]]相望,西与[[闵行区]]相邻,北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全境面积54.93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0.9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82平方千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户籍人口909,294人,常住人口1,085,130人。[[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 徐汇境内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徐汇是上海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徐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 辖区内有多所[[高等学校]],包括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专业特色显著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以及著名艺术院校[[上海音乐学院]]等。学科涵盖文、理、工、商、医、法、师范、艺术等,为上海科教文化最齐全最集中之地区,被誉为“上海科教文化核心区”。[[上海市徐匯中學]]為徐汇区實驗性示範性中學,其建筑[[古蹟]]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1945年以原徐家汇镇为中心建徐家汇区。因镇得名。 == 历史 == 徐汇区位于上海之中心地带,东临黄浦江中段。 上海的浦东和北部宝山一带,由[[长江]]和吴淞江交汇冲刷所携带的泥沙淤积于珊瑚礁而形成。但北部的嘉定、中部的闵行、西部的青浦和松江、以及南部的奉贤早在[[汉朝]]就已经存在。 [[东汉]]时期,海岸线沿着今天的嘉定以东——宝山大场——卢湾——奉贤以东一线。吴淞江为上海境内的最大江河,自太湖向东注入东海,徐汇区区境在当时已初步形成于吴淞江出海口之南岸,东濒东海。 到了[[唐朝]],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式置华亭县,县治即今松江,这是上海地区设县之始。此时的吴淞江出海口继续向东推进至今陆家嘴一带,而江水携带的泥沙在南岸不断堆积,形成了今长宁区静安区的新陆地,吴淞江已向北偏离徐汇区北部区界。 公元3世纪以前,黄浦江江流很短,较为笔直地向南流动,于杭州湾入海。后几经改道,流向逐渐折向东北,流程也随之延长。到了[[北宋]]天圣年间,黄浦江已改道经由今龙华地界向北,再转向东流往[[上海老城厢]],初步勾勒出了今徐汇区的滨江地带。至[[元朝]]至顺年间,吴淞江因河道淤积愈发难以通行,大中型船只开始改走江面更宽的黄浦江航行。吴淞江成了今天的苏州河。 [[北宋]]时期,以吴淞江为界,以南仍为华亭县,以北归入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徐汇区区境受华亭县管辖,直到[[南宋]]灭亡。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华亭县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仍置华亭县,徐汇区区境继续受华亭县管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82年)松江府下设2县,南部仍为华亭县,北部新设上海县,明末再增设青浦县。徐汇区区境改辖于上海县高昌鄉,直至明末。 随着上海地区面积和人口不断膨胀,[[清朝]]时期多增县治,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松江府下划设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县 (清朝)|福泉]]、金山、南汇8县,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废除[[福泉县 (清朝)|福泉]]1县,徐汇区区境仍辖于上海县。 徐汇区发源于徐家汇地区,而徐家汇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晚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于蒲汇塘、肇嘉浜和李漎泾三水汇合之处,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在墓地附近形成村落,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其地乃三水汇合之处,又为徐氏家族汇居于此,便在[[清朝]]康熙年间得名[[徐家汇]]。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徐汇区境分属上海县的上海城、法华乡、漕河泾乡。中華民国3年(1914年),[[上海法租界]]擴張,現今[[肇嘉浜路]]以北、[[华山路]]以东地区划入法租界,其余地区仍属上海县。中華民国16年(1927年),[[上海特别市]]設立,中華民国19年(1930年)5月,更名為上海市。徐汇區境分屬上海法租界、沪南区、漕泾区、法华区。[[第二次中日戰爭]]战争期间,徐汇區境的非租界區先后分属[[上海市大道政府]]南市区、沪西区和第四、七、八区。[[第二次中日戰爭]]結束后,区境分属上海市第七区(常熟区)、第八区(徐家汇区)、第二十六区(龙华区)。中華民国36年(1947年),第七区、第八区、第二十六區更名為常熟区、徐汇区、龙华区。 1956年3月,常熟区併入徐汇区。1964年5月,[[閔行區]]撤銷,閔行區下轄的闵行地区和吴泾地区并入徐汇区。1981年2月,闵行地区和吴泾地区又恢復為[[闵行区]]。1984年9月,上海县龙华镇和[[漕河泾镇]]划入徐汇区。1986年2月,上海县[[虹梅路]]以东、[[漕宝路]]以北、上澳塘港以西、[[蒲汇塘]]以南地区划入徐汇区。1992年7月,上海县[[龙华乡]]划入徐汇区<ref>{{cite news |title=行政区划 |url=https://www.xuhui.gov.cn/zjxh_xzqh/20191009/224845.html}}</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永福路 (上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