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43.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氯痤瘡 的原始碼
←
氯痤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800000;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氯痤瘡''' </p> |- |<center><img src="http://mays3.weebly.com/uploads/5/6/7/6/5676424/9109777_orig.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mays3.weebly.com/9679-2760229289-251402288736763---dioxin.html 圖片來自mays3.weebly] </small> |} '''氯痤瘡'''(英語:Chloracne)是一種類似痤瘡的黑頭、囊腫和膿皰,與接觸某些鹵代芳香族化合物(如氯化[[二噁英]]和二苯並呋喃)有關。病變最常見於[[臉]]頰、[[耳]]後、[[腋窩]]和腹股溝區域。 ==簡介== 「氯痤瘡」名字中的「氯」有點誤導,原因是從前的[[人]]以為由[[氯]]氣引起,後來發現是由於接觸或吸入了帶氯元素的環芳香烴(Halogenic Aromatic Hydrocarbons)類化合物於高溫燃燒下製造出的副產品二噁英(dioxin)。二噁英是國際[[癌]]症組織(IARC)評定為一級致癌物,就是在皮膚上形成氯痤瘡的元兇。 == 二噁英急性中毒 == 若是二噁英急性中毒,會出現[[腸]][[胃]]病、[[胰臟]]炎、[[肝]]和[[神經系統]]受損,慢性皮炎——即氯痤瘡——會稍後出現。這個病呈現的症狀和一般暗瘡類似,[[皮膚]]上會出現角化堵塞,面部形成錯構瘤(harmatoma)及[[膿]][[瘡]],但是膿包是呈青綠色,也會在耳背、腋下、股溝等地方出現。不過由於二噁英是屬於油溶性物質,結構非常穩定,會留在[[身體]]一段長時間,很難醫治,不是普通暗瘡藥物可以治癒。幸運的話,如果不再接觸到這些物質,這些瘡就有機會在兩三年後消退,因為油溶性的[[二噁英]]可以從[[脂肪]]細胞慢慢釋出,但亦可能久久不退。有發炎的情況,可用[[抗生素]]或異維酸治療。<ref>[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7456 淺說氯痤瘡]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ref> ===烏克蘭總統候選人尤申科遭毀容=== 戴奧辛首次被用作下毒工具是用在2004年的[[烏克蘭]][[總統]]候選人尤申科,他於9月開始出現身體不適,至11月被證實[[中毒]],體內被驗出含量大量TCDD,濃度為108000pg/g,這也是首宗[[人體]]攝取大量戴奧辛急性[[中毒]]的個案。但除了初期的[[憂鬱症]]狀與氯痤瘡外,並無其他臨床症狀。<ref>[http://mays3.weebly.com/9679-2760229289-251402288736763---dioxin.html 藥物 > 毒物 戴奧辛 - Dioxin]優活健康網</ref> ==最早發現== 氯痤瘡病症於 1897 年由 Siegfried Bettmann 在[[德國]]工業工人中首次描述,最初被認為是由接觸[[氯]]引起的,因此得名“氯痤瘡”。直到 1950 年代中期,氯痤瘡才與芳香烴有關。可能引起氯痤瘡的物質現在統稱為氯痤瘡。它與[[二噁英]](許多化學過程的副產品,包括[[橙劑]]等]][[除草劑]]的生產)的毒性接觸特別相關——以至於它被認為是接觸二噁英的臨床症狀。以下是關於戴奧辛中毒引發的氯痤瘡典型案例: === 化工廠戴奧辛外洩中毒及症狀 === 在1976年[[義大利]]塞維索的ICMESA化工廠[[爆炸]]事故後導致的高濃度戴奧辛外洩事件,使當地出現約200名受氯痤瘡所苦的患者。這個事件也是被研究的最詳細的戴奧辛汙染事件,也說明了戴奧辛可能提高某些[[癌]]症的發病率。另外有許多症狀也被懷疑是戴奧辛汙染所導致,但尚待更多研究分析。 == 橙劑遺害 == === 美軍越戰使用橙劑遺害至今 === 在越戰中,美軍曾使用一種強力落葉劑-[[橙劑]]以去除葉片、曝露出躲在叢林中的越共,目前仍有不少退伍軍人被驗出體內積存過量的戴奧辛。另外目前發現體內戴奧辛濃度最高的案例也在[[越南]](雖然主要是由於[[工作]]接觸的關係)。雖然[[脂肪]]中TCDD濃度高達144000pg/g,但是患者除了受氯痤瘡、抑鬱與[[月經]]失調所苦之外,並無其他症狀。 == 發病原因 == 氯痤瘡通常由皮膚與[[氯]]酸菌直接接觸引起,儘管攝入和吸入也是可能的致病途徑。是脂溶性的,這意味著它們在暴露後會在身體[[脂肪]]中持續很長時間。氯痤瘡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由這種持久性以及毒素的[[化學]]特性引起。 據信,至少從囓齒動物模型中,該毒素激活了一系列促進巨噬細胞增殖的受體,誘導中性粒細胞增多並導致皮膚出現全身炎症反應。這個過程也可以通過在血清中誘導過量的腫瘤壞死因子來增強。炎症過程導致皮膚毛孔中形成角質栓,形成淡黃色囊腫和深色膿皰。相關的膿液通常呈綠色,類似於網球的顏色。皮膚損傷主要發生在面部,但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它們會累及肩部和胸部、背部和腹部。在晚期病例中,損傷也出現在手臂、頸部、大腿、[[腿]]、[[手]]和腳上。 在某些情況下,氯痤瘡可能在接觸有毒物質後的三到四周內不會出現;然而,在其他情況下——特別是在大量接觸的情況下——症狀可能會在幾天內出現。 == 治療 == 一旦發現氯痤瘡,首要行動是將患者和所有其他人從污染源中移走。進一步治療是對症的。嚴重或持續性病變的繼發感染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或異維A酸治療。然而,氯痤瘡本身對任何[[治療]]都具有高度抵抗力。疾病的進程是高度可變的。在某些情況下,病變可能會在兩年左右內消失;然而,在其他情況下,損傷可能實際上是永久性的(在 1984 年的一項研究中,損傷的平均持續時間為 26 年,一些[[工人]]在暴露後的 30 年內仍然毀容)。 == 相關條件 == 氯痤瘡經常與多汗症(濕冷、出[[汗]]的皮膚)和遲發性[[皮膚]]卟啉症(一種色素沉著增加、頭髮變粗和起泡的皮膚病)相結合。 == 著名案例 == * 1949 年,在西維吉尼亞州 Nitro的[[孟山都]]公司工廠的一個[[除草劑]]容器爆炸後,226 名工人生病。許多人被診斷出患有氯痤瘡;當時的一份[[醫學]]報告描述了“涉及大多數主要器官系統的工人全身中毒”。 * 1976 年,[[義大利]]塞維索發生了 193 起氯痤瘡病例,當時發生了一次[[工業]]事故,其中多達幾公斤的TCDD被釋放到[[大氣]]中。 * 在[[阿拉巴馬州]]麥克萊倫堡,[[化學]]武器培訓中心和附近的孟山都工廠數十年來將[[化學]]品排放到小[[溪流]]中,成千上萬的人被暴露許多人庭外和解,但集體[[訴訟]]仍在進行中。儘管麥克萊倫堡[[化學]][[武器]]的焚燒已於 2011 年結束,但由於殘留污染,基地區域仍然關閉或禁止進入。 * 1968 年,[[日本]][[九州]]北部有近 2,000 人在長期接觸受PCB和PCDF污染的[[食用油]]後出現氯痤瘡等症狀。該綜合徵後來被稱為Yushō 病或“米油”病。 * 1979年,台灣中部也發生過類似的食用油大規模污染事件。超過 2,000 人受到後來被稱為Yu-Cheng的影響。 * [[烏克蘭]]總統維克托·尤申科患有突出的面部氯痤瘡,並於 2004 年底被診斷出患有[[二噁英]]中毒。 * 《立場新聞》的香港記者陳玉紅在[[臉書]]發文稱,他在報導2019 年[[香港]]抗議活動時接觸[[催淚瓦斯]]後被一名中醫診斷為氯痤瘡。 * 2006 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Viktor Yushchenko,患有 TCDD 二噁英中毒引起的氯痤瘡。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340 化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氯痤瘡
」頁面